透过书生气、江湖气和烟火气,我们看到了色彩不同的人生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除了相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这些气质也是千差万别。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经历,也有不同的认知,自然会流露出不同的气质。进一步,一个人的气质和行为对应,就能够看出类似气质的人大致的命运。
气质看不见摸不着,而我们常见的不过几种。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书生气。
中国人特别崇尚读书,自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读得多了,自然多了些书生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本来,书生气是对人的赞许,就算今天,书生气也没有太多的贬义。说话办事待人接物有章有法,文雅而不刻板,守规矩讲和气。这类人混得不一定很好,但起码于人无害者多。
书生气的一个分支为书呆子气。在快节奏,实用第一的现在,书呆子气可不受待见。书呆子倚重知识又不能灵活处置,性格原本倔强,书读得多了,却越来越僵硬,现实中混得也不怎么好,但他们最大限度地坚持着自己的初心。
书生气的另一个分支是孩子气。这类人天性单纯,书读得越多,认知越深入。孩子气的人显得天真幼稚,他们用最简单的逻辑去适应社会,因此难免遭遇磕碰,而他们的内心却依然充满了单纯的好奇。
书生气的养成可能是基于缺少攻击性的性格,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生活环境里,大致是书提供了比实际生活更加有序的信息,使得他们选择了更加理想化的人生态度,造就了书生气。书读得越多,书生气越浓。
“腹有诗书气自华”,在古代,读书人少,书生显得鹤立鸡群。而如今,读书的人多了,10年寒窗苦,毕业了却潦倒的不在少数,华气淹没在烟火气里,已经不再是书生的骄傲了。
江湖气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具备江湖气的人自带气场,性格鲜明地走向两个极端。
行侠仗义少年梦,自古忠义在江湖。从年轻时校园里的互相鼓励,到职场里的互相扶助,越来越稀罕的义气,是江湖气里少见的存在。
另一个极端,则是丛林法则的忠实信徒身上的江湖气。基于攻击性的性格,生活经历告诉他们,江湖只有险恶两字,也只有心狠手辣才能混迹于其中。他们身上的江湖气,透着无情无义。
多数江湖人士两者兼备。在低落时“无毒不丈夫”,在得意时“无度不丈夫”。善恶只在一念间。
大起大落的人,身上一定会有江湖气。江湖气越浓,人生的起伏越大。
烟火气
多数人只想过平稳的生活,身上有的只是或浓或淡的烟火气。
游荡于市井,穿梭于菜摊,在超市挑肥拣瘦,在网上比质比价,为了孩子起早贪黑,为了老人操心忙碌。烟火气是油盐酱醋,是推杯换盏,是家长里短。随着年龄的增长,烟火气淹没了书生气,磨平了江湖气。他们看透了生活里不可避免的痛苦和失望,却依然充满了热情。
俗,小市民是烟火气的别名,在炊烟袅袅的农村,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那些浑身透着烟火气的普通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喜怒哀乐,走完平凡的一生。
人是复杂的,具体到一个人,可能混杂了多种气质。
当江湖气罩上了书生气,在儒雅和气的背后,可能是步步紧逼。当书生气染上了江湖气,在波澜不惊的背后,可能是绵里藏针。
殊途同归,无论我们身上有什么气,最终都将归于一团和气,重新回归自然这一整体。
我们出生时只有婴儿气,没有书生气,没有江湖气,更没有烟火气,老子云:“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道德经》)后天的习气再浓,我们内心的婴儿气才是最为本质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