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情缘——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
一世情缘
(留下真情从头说)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78级私记
周骋供稿
2013.12.31
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78级入学35年聚会主办者要求我们这些聚会者都写点30多年的感怀,周某不是班干,没有全局性的视角,一时间为找不到动笔的切入点而犯难。后来,三班新鲜出炉的美女班长沈津湛同学又亲自出马给周某下单,让我随便写,这倒符合我的一贯脾胃。那我就随便写,各位同学就对付着随便看。
接了沈班长的单,不妨就从沈班长写起。当年的沈班长是个单薄而清纯可爱的小女生,三十多年过去,仍然保留了绝大多数当年的丰采。奇怪的是,大学五年,从来没有听说有谁动她的歪脑筋。不知她有什么气场,让同年级粗人望而却步。可能就像红楼梦里说的,大观园的仆人生怕讲话的风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沈班长毕业后留校教授黄帝内经,一想到我们的沈班长要在课堂上讲两千年的古话,周某就忍不住要替她捏把汗。她那个娇滴滴的小模样,与黄帝内经真是一点也不搭嘛,能镇得住那些顽劣学生吗?周某与沈班长什么故事也没有,印象中在校期间,连基本的搭讪也没有过。像这样没由来地替佳人担忧,大概就是同学间的情感吧。
左起夏黎明、沈班长、周骋2016年宿州
三十五年前,一百多个大男大女、少男少女聚集到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被分成三个班——三班、四班、五班,每个班五十几人。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又分成了三个小家庭。这些来自工厂、机关、农村、学校、医院的同学,年纪最大与最小差十六岁,将在大家庭、小家庭里一起共同度过近五年的时光。有道是: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且不说这个大家庭里确实孵化出了好几对夫妇,单说能在一个氛围中共同生活五年,就是一个天大的缘分。我以为同学们都能在其中感受到家庭的氛围。比如,徐祖传同学每次来南京,都要招集在宁同学一起吃饭喝酒;胡世杰太太,能叫出我们三班这个小家庭一多半同学的名字;孙建新太太见我们这些同学如见亲人,她有个名言,同学三代亲。周某就是这种亲情的最大受益者。当年我女儿要上淮北的研究生,我一通电话拨过去,刘敏同学,孙建新同学就忙开了,校长、招生办主任、系主任完全搞定,读研之事就一路绿灯了。
孙、周2015年淮北
在亲情方面,周某做的是比较差劲的,记得在校最后阶段,因为所谓的待人处事的是非,而对一些同学的行为不认可,造成了一些要好关系疏远,最终后悔莫及,感觉很受伤。自作自受嘛,又能怪着谁?因为受过伤,周某也学乖了,什么理不理的,损害同学情的理,到一边歇着去。日后吴润东同学的家里起了纠纷,很苦恼的老吴给周某来信诉苦,我在第一时间写信表态,无条件站在吴兄这边。周某与吴大嫂也很熟,但没有吴老哥,哪有吴大嫂呢。所以周某一点也不关心其中有什么是非曲直,只管站在情的一边。这并非周某是个不讲理的人,实在是因为所谓的理,与同学间存在的情相比,显得过于虚无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这个意思就是,一个情字,就可以让人完全不讲理。同学之情,或者亦可归属到这类情里面。那么,连老天爷都搞不定的情事,我等凡人难过情字关,可以理解,必须理解啊。
在校期间,周某就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小家庭里而感到庆幸,曾经天真地想过,如果在别的学校上学,可能就不会遇到这样好的同学。后来渐渐悟到,好同学可能各处都会有,难得的是机缘。感觉中,同学相处亲如家人的情况非常普遍。印象最深的是张建国、陈明俊、武士明同学,在校就像一个人,整天形影不离,即使是太极拳补考时的丑态都是一模一样。在校期间他们造成最大影响的,大概是他们的散步温习法,因为效果很好,越来越多的同学包括周某,也走出教室,进行散步复习。每到天黑,六安路上满是我们这一届散步复习的同学,可能都成为合肥一景了。记得毕业后张建国同学到周某老家当涂县的某部队医院进修皮肤科,结束时另二位专程来接,在周某家过夜,半夜里,陈明俊同学非要挤到我和张建国的床上睡,声称三个同学睡一张床,今后也不可能会有。恭喜陈明俊同学,你创造了历史。
下棋图左起张、武、陈
好像有个很流行的说法,论同学感情,是小学最深,中学次之,大学最差。我的感觉正好相反,我们这些大学同学才是最要好的,关系最铁的。当然,周某的感觉未必能作数,更可能我们学校的情况是个例外。何以如此?因为那是个特殊的年代,除了从中学直接进入大学的同学,多数同学都经过了二次高考,相当于劫后余生,虽然其中的一些老三届同学当时已不年轻了,为了改变命运,夺回被耽误的青春,大家迸发了极大的热忱,焕发了冲天干劲,与命运搏斗,最终胜而出之。而那个因拼命而迸发的热情,其余热顺势延续贯穿了大学的五年。用当年的话来说,那是个火红的年代;用今天流行的话来说,那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这批人相当于经过重新投胎,被置于同样的环境,被灌注了同样的知识,塑造了相近的性格,所以具有了岁月也磨不掉的亲情。周某以为,没有这一段中医教育,周某什么也不是。估计类似情感,很多同学都会有,所以永久葆有对学校生活的眷念,就是一个普遍存在了。
2013年7803班
三十多年是个漫长的岁月,但那些在校往事仍然历历在目,好像昨天刚刚发生过的。这个大家庭小家庭的氛围是欢快的,虽然生活很艰苦,曾经住过四十个人的大宿舍,每年都要搬一次家,印象中,总有很多令人开心的事,令人难以忘怀,更有很多家庭成员的优秀品质,让周某终身受益。憨态可掬的刘敏同学,太招人喜欢了,周某每天都忍不住要在他厚实的肩头咬上几口。深藏不露的祖金林同学的钻劲惊人,尤其是学什么成什么令人敬佩,在校期间就在学报上发表了甲骨文研究的论文。毕业前夕,祖金林同学特意花了几个晚上的时间将祖传的防身绝技传授周某。近些年,祖金林同学又修炼成了书法高人,一次聚会上祖同学酒喝高了,竟然把他价值多少万的墨宝送给周某。周某拿在手里也不踏实啊,所以事后问过几次祖同学,是否后悔此举。祖同学当然回答不后悔。周某不会书法,但也知道,这几百字毫无瑕疵地写出来,机会不会太多。若祖金林日后需要此迹为镇宅之宝,周某定当璧还。
祖金林墨宝
李广德同学从在校起就在念叨,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他就是周骋的老师,一直念了几十年。孙建新同学在校篮球队训练摔断了手,最后的训练补助,还要拿出来请我们这群没心没肺的家伙下馆子。万人迷吴润东同学,每次假期上海回来,总是驮得像一座小山似的,那全是给同学带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徐鸣放同学的专业能力大概是天生的,在校期间就能精准地替人看病,而且每次考前,他都会在书上圈点,这个必考,那个必考,结果毫厘不爽。林彬同学超强的课堂学习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一堂课下来,所有的要点全部能背下来。张勇凯同学的亲和力也是有目共睹,总是尽其所能地关照他管辖范围内的每一个人。蔡京同学则完全是个女汉子,大度而乐于助人,估计替我们那个三班一半多男生缝过被子。胡世杰同学是我们年级年龄最大者,他不仅能像个大哥一样关爱我们这些同学,而且其思想深度至今仍然令人赞叹,对社会的理解,对时代的走向,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诸方面引领着周某,成为我学习的楷模。即使是毕业以后,老胡只要有机会,就会利用工作之便,想对周某搞利益输送。后来又把他最好的作者介绍给我,对我帮助很大,不仅是我,还有很多同学,都因为此举而受益。我很早就立志要成为胡世杰那样的人,经过三十年的造化,周某自以为向那个目标走近了。今年同学会后的一次小聚,我对胡世杰同学说,我终于成为了你这样的人。另外,吴丹明同学精深的学习能力,王尚全同学的深刻与自制力,强伟同学的高端大气,王心祥同学的硬朗峻酷,都让人心仪不已。令人难忘的还有,丁超同学的太和羊头肉,郑日新同学的徽州笋豆,至今还令人流口水呢。周某在校期间如鱼得水,老少皆宜,王琦同学曾开玩笑说,周骋要是现在就死掉,送花圈的人肯定不会少,并非常开心地统计三班四班五班各会有多少人送。玩笑归玩笑,王琦同学对周某可是真关心,他一直为周某老是提不起来感到费解而操心,想来也是,周某不痴不呆,人缘又不差,要学历有学历,要身份是党员,怎么一点进步也没有呢。所以十年之前,每次见到王琦,他都要为我把脉开方。此事或为天意,非人力可为。现在可以负责任地告慰王琦同学,请他放心,周某还是很享受现在这种状态。想想也是,有一大堆当干部的同学罩着,周某已成了天下最爽的群众,复夫何求。
左起刘敏、王琦、张勇凯2013
岁月无情,当年的少男少女、大男大女都脱五奔六望七了,每当聚会临近,我们这些老家伙都要兴奋好多天,热切盼望着能与老同学们早日聚首。今年聚会的时候,马扬同学兴奋地像个疯疯癫癫的小学生。胡世杰同学说,时间对马杨同学不起什么作用。看来中医养人啊。养得当然不止马扬同学。还是在二十年聚会时,周某就发现,浦庆华同学、孙建新同学、潘小梅同学、曹奕同学、谭福蕾同学、张莹同学,比在校时漂亮多了。花美男李增林同学出落得更加玉树临风,整个就是老中青妇女的超级大杀器啊。
左起胡世杰、曹奕、周骋2013
我所经历的聚会,基本上都体现了长期操办聚会的徐文龙同学所说,忘记年龄忘记地位忘记头衔忘记所有的不快,我们是同学,大家能来就好。聚会时与其说叙旧,不如说是忆旧,现在我们这届同学但回想起三十多年前在校的种种狗屁倒灶的陈芝麻烂谷子的种种糗事,仍然是那么津津有味,即使是重复了N遍,仍然觉得有滋有味。讲的人有劲,听的人开心。最经典的故事,就是袁维裕同学让夏黎明同学喂蚊子的事。夏黎明同学因年龄小,他那个小伢子的名字就是周某喊出来的。现在他已是名满江淮的大专家,仍然会说,就想听到同学喊他“伢”,每次听到同学喊“伢”,也不晓得好快活。此言绝对可信,把时钟倒拨三十年,那是个什么感觉。倒拨是不可能的,但三十年前的称谓,多少能带来三十年前的某些情境,真是受用无穷啊。其实,不仅夏黎明同学是伢,我们当时从中医学步,人人都是“伢”嘛。所以,每次大聚会,同学们都会惦记着五年后的再聚会,是那么憧憬那么期盼。一点也不奇怪,因为那里存放着我们的童年啊。那里有我们的童年啊。
周骋、夏黎明2013
如此重大而美好的聚会,周某也曾因一时糊涂而错过。记得九二年搭七七级的顺风车,搞毕业十年聚,几个同学给我打电话,我觉得混得太差了,死活不肯来,最后吃亏受伤的当然还是自己。吃亏之后,周某开始寻思聚会的妙处。其实,作为个体,每个人都不是完整的,他的某些东西被保存在其他人的印象里,而与其他人的相聚,就使得这些星散他处的个人内容得以部分相聚。每次聚会都有像周某一样的缺席者,我相信,虽然他们人没有来,但他们的心里早已翻江倒海不是滋味,因为周某也是个中经历者,有切身体会。那种煎熬,感觉糟透了。记得一次有人问高良才同学,以前你老不来,难道不想我们。高良才同学一声长叹:怎么能不想啊。这个发自心尖的悲怆,这些年来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回荡,真是生命的呼喊啊。还有一次李耕南同学匆匆来见了一下,一把将第一个照面的沈班长紧紧揽在怀里。周某当时就泪奔了,他两位更是热泪纵横,哭得稀里哗啦了。这分明是一个长年在外的游子,终于找到家的感觉啊。
左起张勇凯、林彬、蔡京、谭福蕾、袁给裕、周骋、邹柳岚2009
每次聚会,其实也是在寻找家的感觉。为了这次大聚会,徐文龙同学率领徐雯、沈津湛等同学,上穷碧落下黄泉,国内国外打电话,尽可能要把所有能找到的同学找齐。聚会通知写得有些凄惨,以为这可能是最后一次大聚会了。确实,我等也都上了年纪,淡出社会岗位就是眼面前的事。而没有了社会职务,有些事办起来要困难得多。所以大家能来就一定要来啊。但人生在世,有着太多的不得已,也有太多过不去的心坎,为人夫,为人妻,为人医,为单位首脑,为一家之长,总会有很多摆脱不了的纠缠,无需强求,顺其自然就好。尤其来不了的同学,如果因此心情不好,亦大可不必。像陈明俊同学掌管着小半个中国的保险业,抽身不易;高良才同学因医务家务之累,来聚甚少,但他现在为五个女儿操劳,将来是五个以上小孙子的总外公,也还是很爽嘛。高兄的这个爽,甚至令集美丽富有豪放于一身的傅兰同学也羡慕嫉妒恨呢。所以,作为同学,无论来聚会与否,只要还记得我们安徽中医学院中医系78级,身上还有着岁月也冲刷不去的中医气息,我们就是永远的一家人。我们有个共同的记号——我们是同学。
2003
--全文完---
提示:近来发现了一个奖励办法,凡是看完周某一段文字的,可以分享一下周某的心得。
养生心经
人生最重要的力量有两种,一是肉体的力量,一是精神(灵魂)的力量。而且越到年老,这两个方面会越来越削弱,因此,力量修复刻不容缓。肉体的力量就是炼体力,这个不需要多说。关于如何提升灵魂的力量,周某有一点私得可供大家参考。
有同学问,精神的力量是否信个佛信个教什么的。这大概没有错,但操作起来容易出偏差。我以为,培养精神力量而追求信仰,是信上帝,并且不是中国式的信。中国式的信,是想从信中得到某种物质上的好处,什么保佑平安升官发财之类。真正的信与此无关,就是为信而信。不考虑任何利益,最终利益少不了你。我对虚与实的考量有点心得,就是虚未必小于实,而且可能大的不止一点点。
有一个操作要领是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关键在于,既要看重自己,又不能太看重自己。
看重自己,是看重神性的部分。我们是上帝的杰作,我们可以遵照上帝的旨意追求真理,完善自我,造福于人。
不看重自己,是忽略那个纯属个人的东西,名誉、地位、财富。因为我们所拥有的,早已物超所值了。
圣人无我,我在其中矣。
关于信仰的是否虚无,可以借用麦克阿瑟讲话:
怀疑者一定要说它们只不过是几个名词,一句口号,一个空洞的短语。每一个迂腐的学究,每一个蛊惑人心的政客,每一个玩世不恭的人,每一个伪君子,每一个惹是生非之徒,很遗憾,还有其他个性不甚正常的人,一定企图贬低它们,甚至对它们进行愚弄和嘲笑。但是,这种(信仰)确实可以做到:提醒你应该成为怎样的人,可能成为怎样的人,一定要成为怎样的人。它们将使你精神振奋,在你似乎丧失勇气时鼓起勇气,似乎没有理由相信时重建信念,几乎绝望时产生希望。塑造你的基本特性,使你坚强起来,认清自己的懦弱,并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胆怯。它们教导你在失败时要自尊,要不屈不挠;胜利时要谦和,不要以言语代替行动,不要贪图舒适;要面对重压和困难,勇敢地接受挑战;要学会巍然屹立于风浪之中,但对遇难者要寄予同情;要先律己而后律人;要有纯洁的心灵和崇高的目标;要学会笑,但不要忘记怎么哭;要向往未来,但不可忽略过去;要为人持重,但不可过于严肃;要谦虚,铭记真正伟大的纯朴,真正智慧的虚心,真正强大的温顺。它们赋予你意志的韧性,想象的质量,感情的活力,从生命的深处焕发精神,以勇敢的姿态克服胆怯,甘于冒险而不贪图安逸。它们在你们心中创造奇妙的意想不到的希望,以及生命的灵感与欢乐。在灾难中的坚忍,在战火里的勇气。在胜利时的谦虚。相关内容可以参见
以奥巴马为代表的美国总统演讲,真正体现了信仰力量的精髓。希望大家常看。
以下链接,大家自己去找可也。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_新闻中心_新浪网
http://news.sina.com.cn/pc/2009-01-20/326/1174.html
没有人格上的高度,是很难成大器的,而且会迷失人生的方向。每天看这种东西,不但学会做人,而且学会作文。里面有个最大的长处可能他人都没有看出来,就是他们往往在没有办法写下去的时候,突然迸发出巨大能量。
但这些名词确能做到:
最高尚的人
最纯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