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新奇教授文章分享《是不是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别走上一条……》

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我的回答是:“那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表达,比如,爱自己或不爱自己,理解自己或不理解自己等”。

事实上,“人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这个问题相当深刻和现实,非常值得关注。大家都知道,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念,也就是都有“如何生活、工作、学习、社交的目的、目标、方法、态度、规矩”等观念。这些观念的外在表现就是我们的语言和行为,也是生命的社会意义。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观念铁掌之中。而在面对这些观念的时候,人们自己有不同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又象“魔力”一样控制着我们,控制着我们的观念,它比观念更有力量、更“可怕”,它也就是我们要回答的那个“如何”对待自己的“魔力”。毫无疑问,不同的这些状态将反应出心理是否正常。现在我们来看看自己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子的,也就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坚持状态

坚持(名词、形容词、动词),即意志坚强,坚韧不拔;持即持久,有耐性。坚持的意思是不改变,不动摇,始终如一。

一般而言,我们说坚持是意志力的良好表现,坚持也是有毅力的一种表现。因此,面对我们自己的正确的观念时,我们可以用“坚持”来表示正常的心理状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正常的自知力、自制力,要正确判断自己正在坚持什么,是否该适时调整好心态、调整好坚持的内容等。这种状态也可以描述为“稳态”,是一种平衡的动态。所以,坚持也是我们如何对待自己的方式、状态之一。

执着状态

原为佛教语,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如《百喻经·梵天弟子造物因喻》:“诸外道见是断常事已,便生执著,欺誑世间作法形象,所説实是非法。” 泛指固执或拘泥,亦指对某种事物追求不舍。可见,执着是一个负面的状态描述词。

对事情“执着”,就一定是不能”超脱”的。如果我们以这样的状态来对待自己的观念,也就是“如此对待自己”的方式之一,那就该纠正一下了!纠正的不仅是状态,还可能是观念的内容。

偏执状态

它的基本含义是过分地偏重于一边的执著,指自我援引优势观念或妄想,常见的是关于被害、爱、恨、嫉妒、荣誉、诉讼、夸大的偏执。这样的观念或妄想可与器质性精神病、中毒、分裂症有关,或是对应激的反应。

偏执也可能是一时半会的状态,也可能是性格,也可能是病态。可见,偏执观念或行为均已列入非正常状态,已经完全达到调整、治疗标准了,我们该远离这样的状态了!有些偏执可以短期内获得纠正,而有些则需要终生治疗。至此,要问谁在用这种方式、状态对待自己呢?事实上,但凡偏执者都有自知力、自制力的损失,需要他人的帮助了。

偏执型人格障碍

又叫妄想型人格。这是一种病态,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

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可见,这种状态不好用“坚持、执着、偏执”来表达了,它已经完全是病态了!应该去接受系统性的分析和治疗,不只是调整可以纠正过来的了!用这种方式、状态对待自己的人基本上是严重损失了自知力和自制力。

综上所述,我们过去是否了解自己面对自己的观念时的状态呢?了解自己如何对自己的呢?未必!四种状态,何为“正常的”与“非正常的”,我们都该反省一下了,千万别最后走上了偏执性人格障碍这条路!

文/荣新奇
2021.04.12
END
排版 | 咨询师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