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料配方很好,却做不出好效果,这一步您可否关注过?
这几天由于在临沂的朋友处办事,文章的更新慢了些,不过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更多经历,更多交流,才能感悟出更多有价值的东西,分享出来才有接地气的魅力。
今天还是继续再说说香料的事,最近很多新手朋友总问到一个问题:感觉配方不错,为什么我做出来就不行!
这个首先涉及到一个基本功的问题,是一个踏实学习,日积月累的过程,另外有些重要的环节也必须了解,比如说我上篇文章所说,购买香料时甚至具体到香料产地,以期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香辛料的品质。
即使香辛料的品质很好,还有另外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就是香料的出香,以前也给大家介绍过一些出香的方法,比如干炒出香,油出香等,但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就从原理来简单了解一下。
首先说香料的香气来自于哪里?我们所体会到的香气,是以哪种形式挥发而产生的?了解了这些,才明白出香的道理。
其实大多数香辛料的香气,都是来自于自身所含的不同气味的精油,精油的挥发,就能让我们感觉到不同的香气风格,出香的关键,就在于激活它们所含的精油成分。
而大多数的精油都是脂溶性的,少量是脂溶性加水溶性的,所谓脂溶性,就是说大多数香料的香气,可以用油来带出,香料与油的配合,能起到的效果是最好的。
其它还可以结合香料的自身特性,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一些具有水溶性的香料,也可以采用更多地出香方法。
说几个品种让大家熟悉一下:
1、典型的脂溶性香料及香气成分:肉桂---肉桂醛,孜然---枯茗醛,黑胡椒---柠烯,胡椒碱,姜黄---水芹烯等。
2、脂溶性加水溶性香料及香气成分:八角---茴香脑,罗勒-甲基胡椒酚, 迷迭香-桉树脑。
这些不一定非要大家记住,只是从根本上了解一下脂溶性和水溶性的区别,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而已。
但如果我们采用油出香为主要方式,就避不开另一个重要因素,油温,很多朋友熟悉的方式,就是把油烧热,香料扔在油里炸一下。
但这种方法往往起不到该有的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把香料炸糊等,就是我们没有注意到最关键的油温。
在我接触的一些厨师朋友里,有的甚至从业十几年,都不会去注意这些细节,可细节决定成败,有时妨碍我们进步的,恰恰是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
我从一本专业的香料著作里,收集了一些香料出香最佳温度的知识,可能会打破我们的很多认知。
依据最佳出香温度,我们可以把香料分成三组,低温组,中温组,高温组,让我们看看他们的区别:
低温组:最佳出香温度40度左右,例如八角、肉桂、葛缕子、小茴香等;
中温组:最佳出香温度50度左右,例如孜然、香菜籽、多香果、肉豆蔻、丁香等;
高温组:最佳出香温度50度以上,例如鼠尾草、黑胡椒、红辣椒、欧芹等。
我和大家一样,刚看到时大为不解,也没想到香料出香的温度竟然如此低,还如此精确,但经过几次试验后,才知道这些专业知识的宝贵。
不过我们在实际应用中,也没必要把握这么精确,例如把每种香料都区别对待等,那就有些太教条了,但了解了这些,至少能给自己一个对出香的正确认识,比如中低油温才是正确的方法,用水泡过再入油是为了得到一个阶段性的恒温等,这些都是提高出香效果的方法。
有时大家看到一些理论性的东西,习惯于把它想得多复杂,实际上大道至简,只是通过对这些的了解,形成自己正确的方法论而已,如果把那些数据抄下来去套用,不知道如何变通,才是大错!
自然门美食e道哥 一个致力于替大家学习的草根美食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