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言的“平均寿命”与您的寿命及健康无关

一、含义不清的“平均寿命”

看到“平均寿命”这样一个词语,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不是将一段时间内所有死亡者的年龄加起来再除以总死亡人数得到的平均数?从字面意思来说,确实应该是这样计算的,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数据。尽管这似乎是一道连小学生都会做的算术题,但是迄今为止却从来没有人去做过!因此还无法通过公开途径查到我们所关心的这个“平均寿命”数值。

然而,一提到寿命问题,大多数人脑子里马上就浮现出各地的“平均寿命”数据来了,并进行相互攀比,甚至连一、两千年前的“平均寿命”数据都能张口就来,似乎每个时期、每个国家的“平均寿命”数据随时可以信手拈来。这些满天飞扬的“平均寿命”数据究竟是怎么回事?

原来,人们用来相互攀比的“平均寿命”完全不是字面上的那个意思!它是一个来自英文的舶来词汇,英文原文是Life expectancy,准确的翻译是“预期生存年限”,但是普遍的中文翻译变成了“平均预期寿命”,在广为流传的过程中又被抽掉了最关键的“预期”两个字,这样就变成了“平均寿命”,也有人干脆直接称它为“人均寿命”。

其实,这是一个错误的翻译!在Life expectancy这个概念里,expectancy(预期)这个词是决不能去掉的。因为它不是计算已死去的人活了多少岁,而是预测活着的人还能活多少年!显然,这是一个未来时而不是过去时的数值。

为了方便起见,以下权且用大家已习惯的翻译“平均预期寿命”来代表Life expectancy吧!它通常是以当年不同年龄死亡率数据为基础,由统计学家根据一连串的数学公式运用统计学软件计算而得出,因此决非小学生可以完成的简单算术题!根据它的运算规则,“平均预期寿命”数值大小主要与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有关。下表是某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一个例子(建议先放大这个表花一分钟大致看一看,尤其是标了黄红颜色的几组数据,对于理解下面的文字有帮助)。

二、“平均预期寿命” ≠ 平均寿命

1.“平均预期寿命”的确切含义

Life expectancy(平均预期寿命)是西方人从人口学的角度提出来的一个概念,其意义在于通过理论计算预测出一段时期内大致的人口数,为政府部门制定人口政策以及与人口相关的各种计划提供一个粗略的参考依据。但现在用得最多的,却是在健康领域,将它与普通老百姓所关注的“平均寿命”一词混同起来,造成了众口一词的误解。

我们以上表作为例子来剖析一下“平均预期寿命”的确切含义。

从表中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人“平均预期寿命”都是不同的,如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4.41岁,3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47.21岁,6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20.86岁,90岁的“平均预期寿命”是0.96岁。这个数据的实际意义是:根据预测,该市0岁的人平均还可以活74.41年,30岁的人平均还可以活47.21年,60岁的人平均还可以活20.86年,90岁的人平均还可以活0.96年。那么用于相互攀比的“平均预期寿命”以哪个数据作为代表呢?通常只用第一行(0岁组)的数据,例如上表中对外公布的“平均预期寿命”是74.41岁(见红底背景的数字)。

2.“平均预期寿命”与“平均寿命”的区别

中文的“寿命”一词,是指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个总时间,但“平均预期寿命”中“寿命”的含义却不是这样,它仅仅是指从现在起到死亡的剩余时间!目前众口一词的误区是将“平均预期寿命”当成了“平均寿命”,例如有些人看到'平均预期寿命'是74.41岁,如果自己是73岁,便认为只剩下1年多的时间可以活了,这是大错特错的!

为了表达方便起见,我用“总寿命”这个词来代表我们通常所说的“寿命”,以区别于“平均预期寿命”中的“寿命”一词。将年龄与该年龄的“平均预期寿命”相加才是总寿命,如上表中最后一列所示,只有婴儿(0岁)的总寿命与“平均预期寿命”完全相等,为74.41岁,其他都是不等的,且每个年龄的人总寿命都是不同的,显示出年龄越大、总寿命越大的趋势,如30岁的总寿命是77.21岁,60岁的总寿命是80.86岁,90岁的总寿命是90.96岁。

简而言之,“平均预期寿命”数值,仅代表不满1岁的婴儿,根据当年不满1岁的婴儿死亡率而计算出来可以生存的年限,这是一个理论预测值而不是一个实际数值。例如,“平均预期寿命”74.41岁,其准确含义是:您如果是今年刚出生的,预测您可以活到74.41岁。但读到此文的诸君必定都不是今年出生的,早已安全度过了婴儿期(大于0岁),那么您所看到的“平均预期寿命”数值与您已毫无关系了!即使您的孩子是今年出生的,也并不意味着他的寿命真的只有74.41岁,再过5年或10年、20年,随着死亡率的不断变化,“平均预期寿命”的数值还会不断变化,他究竟能活多久呢?在“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概念里是没有答案的,因为预测值与真实的数据会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同天气预报说1周后会下雨,不等于说1周后一定会下雨。

三、“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 您的寿命在增长

“平均预期寿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才流行起来的一个概念,我们所看到的“平均预期寿命”排行榜无不显示出这样一个规律:世界各国以及各地区的“平均预期寿命”都在逐年增长。这个现象怎么解释呢?这要从发明“平均预期寿命”计算公式本身来寻找答案。

从上表可以看出,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主要因素是各年龄段的死亡率。由于“平均预期寿命”都是以0岁作为代表,因此婴儿死亡率便成为影响“平均预期寿命”的最重要因素,只要婴儿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就会升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随着大规模战争的减少、生活的安定、孕产妇医疗条件的改善,意外死亡减少,婴儿死亡率逐年下降是必然规律,因此通过公式所计算出来的“平均预期寿命”便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需要提醒的是,“平均预期寿命”在增长,不等于您的实际寿命在增长!为何?

“寿命”是指在没有意外的自然状态下可以活到的岁数。人的死亡有自然死亡与非自然死亡两大类:前者指正常的寿终正寝以及因生病正常救治无效而死亡,后者指遇到意外情况而死亡,如战争、地震、交通事故、水灾、火灾、死刑、自杀、意外被杀、医疗意外等。从医学角度研究一群人的平均寿命,必须收集到这一批人自然死亡的准确数据,排除非自然死亡的人数,才能得出我们所关心的人类“平均寿命”结果。事实上,迄今为止这样的统计还没有人真正做过。依据死亡率所计算出来的“平均预期寿命”由于混杂了非自然死亡的数据,而且是一个虚拟数值,与真正意义上的“平均寿命”完全是两回事。

四、“平均预期寿命”增长 ≠ 健康状况改善

自从引入了“平均预期寿命”而且又简化为“平均寿命”这样一个概念后,很多人便想当然地与自己头脑里原有的“平均”“寿命”这两个词对接起来,以为“平均”就代表了“大多数”、代表了“正常”;而自己就在这个“大多数”、“正常”之中,既然“平均寿命”在逐年增长,岂不是说明我所在的地区、我所在的国家整体健康状况在改善吗?这是又一个误区!

由以上的剖析可以知道,“平均预期寿命”增长所反映的信息仅仅限于0岁婴儿的死亡率下降,这个数据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了改善!原因有三:

(1)婴儿这个群体不能代表所有人群,用婴儿的“平均预期寿命”来代表整个地区所有人群是以偏概全的

(2)在总的死亡人数中,究竟是自然死亡者多还是非自然死亡者多?这还是一个谜。自然死亡可能与健康状况有一定关系,但非自然死亡与健康毫无关系,计算“平均预期寿命”时无法排除非自然死亡,如果非自然死亡人数减少也会使“平均预期寿命”的数值增加。因此,“平均预期寿命”增加这个信息不能说明整体健康状况改善。

(3)即使“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代表了所有人的寿命真的延长了,也不能说明所有人的健康状况改善了,因为长寿不等于健康!健康的含义是能吃能睡、精力充沛、没有痛苦(请参阅另文《健康的标准》),长寿的含义是活得比较长,终生保持健康的人如果没有遭遇意外可以得到长寿,但长寿的人未必都是健康的。

目前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平均预期寿命”都在逐年增长,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健康大数据,健康人仅占5%,亚健康人占75%,患有各种终生性疾病者占20%,中国的大数据显示健康人仅占3%,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肿瘤、过敏性疾病等各种慢性病近30多年来呈井喷式增长,反映出目前整体健康水平在下滑,与中国近30多年来“平均预期寿命”这个指标不断攀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个反差充分说明“平均预期寿命”增长不能等同于健康状况改善。如果看不到这个差别,以为由“平均预期寿命”简化所称的“平均寿命”这个虚拟指标在不断增长能够代替整个地区的健康状况也在改善,就会产生盲目乐观,使制定出来的卫生与健康政策偏离实际。

五、消除“平均预期寿命”的误区

(1)目前广为流行的“平均寿命”的含义与中文字面含义完全不同,实际是“平均预期寿命”的误称,其本质是指刚出生的婴儿经一系列的数学公式计算预测出来可以继续存活的年数而我们普遍将这个数据误读为已死亡人实际活到的平均年龄,并且以这个数据的高低来代表一个时期整个地区的总体健康状况!这是首先需要厘清的误区(参见下图)。

(2)真正意义上的 “平均寿命” 只有得到一个地区所有已自然死亡人数的死亡年龄信息才能计算出来,但目前广为流行的“平均预期寿命”却是对活着的人进行预测的虚拟值。试想一下:对于一个活着的人,任何高明的医生都无法预测他还能活多久,只要还没有死,他的寿命就还没有确定。但“平均预期寿命”却对刚出生的婴儿说他可以活多少年,这不是很荒谬吗?

举一个例子,假如您活在一个10万人的群体中,其中每个人可以活多少年无人知晓,但居然有人可以计算出这10万人平均可以活多少年,您觉得这样的事靠谱吗?

(3)在随时间推移的“平均预期寿命”数据堆里,您我都“被平均”过很多次了,但每次您我的“平均预期寿命”数据都不同!以上表为例,当您30岁的时候,被人预测可以活到77.21岁;当您60岁的时候,被人预测可以活到80.86岁;当您90岁的时候,又被人预测可以活到90.96岁。您知道自己到底可以活多少岁吗?所以,看到“平均预期寿命”在增长的数据时,不必兴奋,因为这个增长与您我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既不能代表您我的寿命会随着这个数据增长而增长,也不能代表您我的健康状况在改善。您如果关心自己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在“平均预期寿命”的数据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4)根据“平均预期寿命”的游戏规则,根本无法计算出古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因为计算时需要知道在特定的时间里有多少人已死、有多少人还活着,以及死亡与活人在该特定时间的确切年龄,可是对于古人来说都已经是死人了,他们活着的时候也不知道后人需要这些数据用于计算“平均预期寿命”,不可能留下这些信息。因此任何关于古人“平均预期寿命”的数据都是捏造的

既然传言的古人“平均寿命”数据完全不足信,那么,究竟是古人的寿命长还是现代人的寿命长呢?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有趣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