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外敷应用:鼻炎案
麻黄附子细辛汤贴敷在临床的应用体会
作者 毛国安
麻黄附子细辛汤是各位老师耳熟能详的一首名方,虽简简单单的三味药,临床应用却十分广泛,疗效也常能令人惊叹。该方在伤寒论中涉及的原文只有一条,即“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临床时还要结合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来运用。即,只要是见到阴证的发热,或精神萎靡,昏沉欲睡,脉沉,或微细的病症,都可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治疗。
案例五,鼻炎案。
张某某,女,65岁,15年4月9日初诊,清涕如水四五天,哈欠连连,身困欲睡,不欲饮食,查体无发热,无头身疼痛,不打喷嚏,口干不饮,舌苔白,诊断为鼻炎,与麻黄附子细辛散姜汁调贴脐。次日二诊,精神好转,睡意全无,清涕,哈欠大减,口干除,食欲增。再贴一剂,诸症全消。我常将麻黄附子细辛汤用来贴敷,治疗发热感冒鼻炎,痛经,便秘等病症,临床十分好用,疗效显著。用前要将这三味药分别打粉,过100目筛,装棕色玻璃瓶中备用。应用是,麻黄细辛附子三药按2:2:5的比例混合,每天取总量1到1.5克,姜汁调成软糊状,不能太湿也不能太干。太湿,药物易下坠外流,太干易掉药渣,难以吸收,影响疗效。最恰当的干湿度应是贴药六到十二小时取下后,药饼仍是湿润的。关于姜汁,可以是市售的,也可以是自制的。市售的姜汁可以直接应用,自制的姜汁要注意浓度,生姜和水的比例大约为1:10,如10克生姜要加100毫升水,这个浓度,不会引起贴敷部位皮肤的灼伤。我一般不用市售姜汁,市售姜汁有添加剂,因对其成分不太了解,怕影响贴敷疗效。自制姜汁要现打现用,最好根据每天用量支取。自制姜汁最好不要过夜,过夜易变质发馊,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
麻黄附子细辛散姜汁调贴脐治疗便秘是个很好的方法。现在妇女和老年人中的阳虚便秘患者很常见。大家碰到时不妨一试。
以上几个临床案例。其实也都是可以水煎麻黄附子细辛汤口服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患者拒服中药,比如案例二的小儿扁桃体发炎案,就拒服中药。案例四的眩晕案也是要求输液的。对治疗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属于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范围,临床时我们必须充分尊重患者的这个权利。二是细辛附子都是毒性较大的药物。临床上常碰到一些患者,看到处方上有这些药物就拒绝应用。要求改成其他的药物。用时要费些口舌。三是方中附子量大时要先煎。三味药也要煎上个把小时,费时费力,病人有时不配合。贴敷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案例四的眩晕案,贴敷一小时后,眩晕即减。如果用水煎服,恐怕药还没有煎好。病人还处在痛苦中。中药贴敷,操作简便、省时省力、疗效迅速,这是这一疗法最大的优点。临床上应当充分发挥这个治疗的优势。
总结的真不错.我一直用附子麻黄细辛汤治疗肺寒流清涕,吐白痰。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