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主 七 臣 第 五 十 二

         或以平虛請論七主之過,得六過一是,以還自鏡,以知得失以繩七臣,得六過一是。嗚呼美哉,成事疾。申主任勢守數以為常,周聽近遠以續明。皆要審,則法令固。賞罰必,則下服度。不備待而得和,則民反素也。惠王豐賞厚賜以竭藏,赦姦縱過以傷法;藏竭則主權衰,法傷則姦門闓。故曰泰則反敗矣。侵主好惡反法以自傷,喜決難知以塞明,從狙而好小察,事無常而法令申,不●,則國失勢。芒主目伸五色,耳常五聲。四鄰不計,司聲不聽,則臣下恣行,而國權大傾,不●,則所惡及身,勞主不明分職,上下相干,臣主同,則刑振以豐,豐振以刻。去之而亂,臨之而殆,則後世何得?振主喜怒無度,嚴誅無赦,臣下振怒,不知所錯,則人反其故不●,則法數日衰,而國失固。芒主通人情以質疑,故臣下無信,盡自治其事,則事多。  多則昏,昏則緩急俱植。不●,則所見不善,餘力自失而罰,故主虞而安,吏肅而嚴,民樸而親,官無邪吏,朝無姦臣,下無侵爭,世無刑民。故一人之治亂在其心,一國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主好本,則民好墾草萊,主好貨,則人賈市,主好宮室,則工匠巧,主好文采,則女工靡,夫楚王好小腰,而美人省食。吳王好劍,而國士輕死。死與不食者,天下之所共惡也,然而為之者何也?從主之所欲也,而況愉樂音聲之化乎?夫男不田,女不緇,工技力於無用,而欲土地之毛,倉庫滿實,不可得也。土地不毛,則人不足;人不足,則逆氣生;逆氣生,則令不行。然彊敵發而起,雖善者不能存。何以效其然也?曰:昔者桀紂是也,誅賢忠,近讒賊之士,而貴婦人,好殺而不勇,好富而忘貧,馳獵無窮,鼓樂無厭,瑤臺玉餔不足處,馳車千駟不足乘,材女樂三千人,鍾石絲竹之音不絕,百姓罷乏,君子無死,卒莫有人,人有反心。遇周武王,遂為周氏之禽,此營於物而失其情者也,愉於淫樂而忘後患者也;故設用無度,國家踣,舉事不時,必受其菑。夫倉庫非虛空也,商宦非虛壞也,法令非虛亂也,國家非虛亡也。彼時有春秋,歲有敗凶,政有急緩。政有急緩,故物有輕重,歲有敗凶,故民有義不足。時有春秋,故穀有貴賤,而上不調淫,故游商得以什伯其本也。百姓之不田,貧富之不訾,皆用此作。城郭不守,兵士不用,皆道此始。夫亡國踣家者,非無壤土也,其所事者非其功也。夫凶歲雷旱,非無雨露也,其燥溼非其時也。亂世煩政,非無法令也,其所誅賞者非其人也,暴主迷君,非無心腹也,其所取舍非其術也。故明主有六務四禁,六務者何也?一曰節用。二曰賢佐。三曰法度。四曰必誅。五曰天時。六曰地宜。四禁者何也?春無殺伐,無割大陵,(人果)大衍,伐大木,斬大山,行大火,誅大臣,收穀賦。夏無遏水,達名川,塞大谷,動土功,射鳥獸。秋毋赦過釋罪緩刑。冬無賦爵賞祿,傷伐五穀故春政不禁,則百長不生,夏政不禁,則五穀不成。秋政不禁,則姦邪不勝。冬政不禁,則地氣不藏。四者俱犯,則陰陽不和,風雨不時,大水漂州流邑,大風漂屋折樹,火暴焚地燋草。天冬雷,地冬霆。草木夏落而秋榮,蟄蟲不藏。宜死者生,宜蟄者鳴,苴多螣蟆,山多蟲螟。六畜不蕃,民多夭死,國貧法亂,逆氣下生,故曰:「臺榭相望者,亡國之廡也。馳車充國者,追寇之馬也。羽劍珠飾者,斬生之斧也。文采纂組者,燔功之(上穴下缶)也。」明王知其然,故遠而不近也,能去此取彼,則人主道備矣。夫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法令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權勢者,人主之所獨守也。故人主失守則危,臣吏失守則亂,罪決於吏則治。權斷於主則威。民信其法則親。是故明王審法慎權,上下有分。夫凡私之所起,必生於主。夫上好本,則端正之士在前。上好利,則毀譽之士在側。上多喜善,賞不隨其功,則士不為用。數出重法,而不克其罪,則姦不為止。明王知其然,故見必然之政,立必勝之罰。故民知所必就,而知所必去,推則往,召則來,如墜重於高,如瀆水於地,故法不煩而吏不勞,民無犯禁,故百姓無怨於上,上亦法臣法,斷名決,無誹譽。故君法則主位安,臣法則貨賂止,而民無姦,嗚呼美哉。名斷言澤。飾臣克親貴以為名,恬爵祿以為高。好名則無實,為高則不御。故記曰:無實則無勢,失轡則馬焉制。侵臣事小察以折法令,好佼反而行私請;故私道行則法度侵,刑法繁則姦不禁,主嚴誅則失民心。亂臣多造鍾鼓。眾飾婦女以惛上;故上惛則(阜巢)不計,而司聲直祿,是以諂臣貴而法臣賤,此之謂微孤。愚臣深罪厚罰以為行,重賦斂,多兌道以為上,使身見憎而主受其謗。故記稱之曰愚忠讒賊,此之謂也。姦臣痛言人情以驚主,開罪黨以為讎。除讎則罪不辜。罪不辜,則與讎居,故善言可惡以自信,而主失親。亂臣自為辭功祿,明為下請厚賞。居為非母,動為善棟。以非買名,以是傷上,而眾人不知,之謂微攻。
(0)

相关推荐

  • 变法首先要明法

    人君的过错,就在于已经委任大臣了,反而又总是和未被任用的人去一起防范他,这样未被任用者的意见必定跟所任用者相对立,而君主反为未被任用者所控制.现在和君主一道防备人的人,就是君主过去所要防范的人.人君不 ...

  • 说唱法制

    读<荀子>第二十五章 <成相>三 (峻岫) (原文) 请成相,言治方,君论有五约以明.君谨守之,下皆平正,国乃昌.臣下职,莫游食,务本节用财无极.事业听上,莫得相使,一民力.守 ...

  • 《管子》七臣七主第五十二全文翻译

    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呼呜美哉,成事疾. [译文] 有的国君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评论七类君主的为君之道.归纳为"六过一是",以作 ...

  • 精读系列第五十二篇:郑和下西洋只有七次?真倭寇不足十分之一?

    上周我们了解了明朝建立之初的国家基本盘,本周我们放大视角回看明朝,从"抗击倭寇"和"郑和下西洋"两个大事件看看明朝留给了我们哪些精神内核. 1.第一波倭寇之患的 ...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

    郑德璘 赵璟 卢迈 赵璟 包谊 薛少殷 袁孝叔 郑德璘 贞元中,湘潭尉郑德璘,家居长沙.有亲表居江夏,每岁一往省焉.中间涉洞庭,历湘潭,多遇老叟棹舟而鬻菱芡,虽白发而有少容.德璘与语,多及玄解.诘曰: ...

  • 民国七年(1918年藏历十五甲子五十二年)西藏色章果木金币

    民国七年(1918年藏历十五甲子五十二年)西藏色章果木金币 直径26.5mm,重量:11.3克,"色章果木"意为黄金圆钱,西藏地方政府铸币拉萨罗堆金币厂铸造. pingpu

  • 河南省禹州籍三国名人:禹州市七人,郭连镇十二人

    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许昌市代管的县级市.汉末三国时期,该地隶属于豫州刺史部,大部地区位于颍川郡.据不完全统计,禹州籍三国名人共有十九位.其中,禹州市七人,郭连镇十二人. 第一位禹州市籍三国名人是宦 ...

  • 战国不只有战国七雄,还有“泗上十二诸侯”,你都知道吗?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明显减少.周王室名义上还是天子,但是,在各个诸侯国心目中,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了.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 ...

  • 《韩非子》人主第五十二原文翻译

    人主第五十二 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一操一国一柄一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 ...

  • 管子 七主七臣

    或以平虚请论七主之过,得六过一是,以还自镜,以知得失.以绳七臣,得六过一是.呼呜美哉,成事疾. 申主:任势守数以为常,周听近远以续明.皆要审则法令固,赏罚必则下服度.不备待而得和,则民反素也.故主虞而 ...

  • 史記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丞相公孫弘者,齊菑川國薛縣人也,[一]字季.少時為薛獄吏,有罪,免家貧,牧豕海上.年四十餘,乃學春秋雜說.養後母孝謹. [一]索隱案:薛縣屬魯國,漢置菑川國,後割入齊也.正義表云菑川國,文帝分齊置,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