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物语︱村庄的冬天,更纯粹也更有味道

过罢中秋,气温开启深秋模式。早晚,由凉转冷了。我把2015年冬天写的一篇,发在这里,提前入冬。

人都难免有依赖的惰性。一个多月前,我弟弟从外地返回。他在附近集市上弄了个店面,准备当老板。他拉开“定居”的架势,要结束十几年的漂泊生活。因他经常回家,我回家看老娘的次数,就稀少了,总是一拖再拖。

终于下了决心,回家一趟。上午11时刚过,我就骑车赶去车站,转乘农班车。12时许,到家了。老远,见老娘还在屋后张望着。头天晚上,我在电话里跟她说好了的。

这一次回家,我发现,村庄的冬天跟城里的冬天相比,真的不一样。

村庄的冬天,似乎更纯粹。树木都是光秃秃的,枝条直愣愣地插向云霄。几乎看不到残留在枝头上的叶子,更难觅一片绿叶。这跟城里是迥然两样的。在城里街道的两边,有的树木落叶了,更多的则是郁郁葱葱的模样,一派绿意盎然。在村庄,树木会述说一个真实的冬天。而在城里,绿树掩映下,会模糊人对季节交替的感知。

午后时分,我在家门前池塘南沿的背阴处,还看到了一缕缕的薄冰。它们连结着塘沿边早就枯萎了的水草,似有若无。用手摸摸,果然是冰。捏一小截在手里,几秒钟的工夫,就化了。但在城里,除非雨雪天气,一般很难看到冰的影子,更谈不上跟它亲密接触了。目光所及,到处是高高的楼房,硬硬的路面。楼房下,路牙子上,有醒目的垃圾箱,有高耸的广告牌,就是不见冰,哪怕薄薄的一小片。没有冰的地方,难以让人把它跟冬天联系起来。

村庄的冬天,也更有冬天的味道。本家大伯串门儿,斜坐在三叔门前的小板凳上。一边晒太阳,一边跟我三叔闲叙。正午的阳光,暖暖地照在大伯那有些泛白的火车头帽子上,那两只袖子沾满浮灰的厚厚棉袄上。他的视力不行了,面对面看我,说也只是看个人影。但一听声音,就知道是我。听力还是蛮好。说话间,大伯有些嫌热,要把火车头帽子脱掉。三叔赶紧制止:把两个耳巴子卷上去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脱帽子;这是冬天,过了年也都九十的人了,不小心容易闪了汗,着凉。这时候,大伯的儿媳妇远远地朝这边招手,喊他回家,饭做好了。

不远处的一块白茬地里,邻居老朱用铁锹挖地。这是他家的秧母田(开春育水稻秧苗的小田块)。老朱也该七十开外了吧。但看他踩锹拐子,端锹把倒土的一招一式,我猛然想起那个老当益壮的词。干得正起劲,可能有些热了,老朱干脆解开袄子的扣子,敞开怀,往手心里吐一口吐沫,一副不服老的模样。

厚厚的袄子,旧式的火车头帽子,晒太阳,不闲着,活动活动就敞着怀……这些才是记忆中冬天的标志,也才是冬天的别样味道。而在城里,却是看不见,也品不着的。街道上,都是行色匆匆的人,辜负了冬日的阳光。穿衣戴帽,都是保暖的高科技。看上去过于单薄,叫人分不清这究竟是冬天呢,还是春秋天。尤其晚上,那斑驳的声光电,把街道都打扮得灯火通明,也把承载冬天的标志物不经意间涂抹掉了。再尖的鼻子,恐也难以闻见那只属于冬天的特有味道。

临走,老娘在园子里砍了几棵黑叶白菜,装在一个小布袋里,递给我拎着。又问我,下一趟啥时候能回来,顺便带几盒降糖的药。我说,一个星期之内吧。老娘赶紧说,药还够吃一阵子,不急。我告诉老娘,就是有些急呢,急着回来再看看村庄的冬天,尝尝冬天的纯正味道。

(0)

相关推荐

  • 回乡祭祖,割舍不去的情怀

    回乡祭祖了,我们老家一年有两次,一次是4月份,一次是农历10月份. 从记事起,每年的清明节我是肯定会回去的. 早上起个大早,临近中午赶了回来. 家里的堂哥堂弟已经在大伯家等着了. 父亲有三个兄弟,他是 ...

  • 冰火两重天!连得三个大子都要输!帽子哥又开始设套路了!

    冰火两重天!连得三个大子都要输!帽子哥又开始设套路了!

  • 【情感】帽子

    祖父在我的印象当中永远都是摆着一副阴沉沉要死不活的脸孔,从来都没有看到过他一丁点的笑意.他的脾气还大得出奇,即便年过花甲了,对于后生晚辈们,他不是训斥就是责骂,甚至飞舞起手中那根锈迹斑斑的铁拐棍,大家 ...

  • 【冰镶月】七婆的葬礼

    七婆的葬礼 七婆的葬礼 周阳的电话响了,是三伯家的二儿子打来的,周阳叫着通哥,怎么还没睡呢?哦,给你说一下,七婆刚擦天黑时去逝了,你尽量回来早点,家里人手不够安排,哦,那我明天一早就回来. 周通是二爷 ...

  • 村庄物语︱村庄的夜深了,他们却醒着

    我妈给我打电话的时间,大多是在早上.常常,5点钟左右,床头的手机响了.还没拿在手里,就知道十有八九,老人家打来的. 也没啥事.就是醒得早,起得早.一两分钟,就挂掉了. 我弟弟从医.他说,上了年纪的人, ...

  • 村庄物语︱村庄是春天的故乡

    立了春,过罢年.就像约好了似的,春天来了.立春,这个一年中的二十四节气之首,也许发出的是春天启程的号令:过年,怎么看都是人们迎春的盛大仪式. 那么,春天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换句话说,春天的故乡在哪里? ...

  • 村庄物语︱村庄里的中国故事,散发乡间特有的土味儿

    这是我2015年7月发表的一则短文,放在这里. 突然接到二叔打来的电话.问我啥时候回家一趟.听口气,一定是有事情. 好像二叔还没有给我打过电话.这几年,母亲在家过活,有事都是母亲打给我.何况,我通常十 ...

  • 村庄物语︱村庄也可以行走吗?

    村庄也可以行走吗?我说是的.这并非是痴人说梦.很多的村庄,确实在行走. 我曾经到过沿海一座城市.事办毕,我联系了同村的几个本家.在他们租住的房子里,我真的有一种回到那个叫池家岗村的感觉. 池家岗在皖北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知客,必是见多识广的人

    老家的本家兄长娶儿媳妇,我当然得去喝喜酒.那是一场热闹的乡村婚礼.院里院外,站满了前来道贺的远亲.近邻.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影格外惹眼:招呼这个,支派那个,忙得屁股不挨板凳. (图片来自网络) 他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里子中,有一坛陈年老酒,甘醇,喷香

    午收过后,三叔的视力急剧下降.夏种过后,几近失明了.无奈,他去外地一家医院的眼科,做了手术.这个手术,花掉了他家四五万块的积蓄. 三叔出院返家后,一些亲戚.邻居,到他家看他.说些宽心的话,再给些钱,嘱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包浆,承载村庄的岁月和故事

    全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12分钟. 从某个文玩公众号里学了个词:包浆.器物表面由于长时间氧化,会形成一个氧化层.这个氧化层,就是包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光泽.一件东西,年代越久远,包浆越厚实,越能显露 ...

  • 村庄物语 | 村庄的眼睛:村里人,村中事,一览无余

    全文约140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老家的村口,是座小桥.横跨在一条灌溉渠上.也不是正经意义上的桥.就是下面埋个水泥筒子,上面两边有砖头垒起来的"桥爪子".夏天,水稻上水的时候, ...

  • 村庄物语 | 村庄这一部书,是古书也是“情书”

    全文约1300字,阅读约需8分钟. 村庄是一部"古书".这是我的发小王松说的. 我跟王松,打小就熟悉.我们一块儿上学,放学时一块儿排着队回家.上小学的那几年,我们就是这样一块儿过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