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五脏六腑咳是《素问·咳论》对咳证的五脏六腑分类方法,是一种掌握特征的方法。它为咳嗽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虽然经文所述症状尚不全面,但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对咳证的分类、名称、辨治等有了发展。如从致病因素上看,多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名称上多不直接叫某脏咳、某腑咳,而是称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痰热咳嗽,在辨证治疗上,也不局限于肺,而注意到治脾胃、治肾的整体疗法。

  • 中文名
    五脏六腑咳
  •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 出处
    《黄帝内经》

概念

《素问·咳论篇》就咳嗽的成因、分类、症状、病理传变及针治大法等分别进行了讨论。并着重指出咳虽属肺,而五脏六腑之病,又皆能令人作咳,说明了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咳论篇》中还列举了五脏六腑致咳的不同症状。

解读

咳不离乎肺,邪犯于肺则令人咳。因肺脏本身病变所致者,属直接关系,五脏六腑任何一个脏腑受邪,影响及肺而令人作咳者,是间接关系。反之,肺咳久延不愈也有可能影响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肺痨之咳可影响脾胃及肾。古人认为咳嗽的兼证多与脏腑功能及脏腑的经脉循行路线有关,总结出咳嗽以五脏六腑辨证分类的方法。但不能误解为除肺咳之外,其他脏腑(心、肝、脾、肾等)会直接出现咳嗽。
1、肺咳
“肺之令人咳”,是因为外邪先侵入皮毛,皮毛乃肺所主。因此,邪合于肺,影响肺脏主气、司呼吸之功能,肺气不畅,呼吸不利,发为咳嗽。后世医家对此论述亦较精辟。如喻嘉言云:“咳者,肺之本病也。”汪昂亦言:“肺主气,又属金,主声,故咳必由于肺也。”其根本机制都是肺脏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影响了肺的宣发与肃降的生理功能而引起。故张景岳云:“咳嗽虽多,无非肺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第四》中云:“咳嗽不止于肺,而不离乎肺也。”
2、五脏咳
五脏咳,《内经》云:“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这是从天人相应的观点出发来讲的。五脏各有其主时,如春季是肝脏的主时,夏季是心脏的主时。五脏之咳,是五脏各于其所主的时令受病,间接影响及肺而作咳。但对这种说法不能拘泥,如春季咳嗽,不一定是肝脏先受邪而后影响及肺才咳,也可以是肺脏直接感受病邪而为咳。其它季节也是同样。其基本精神是说明咳嗽虽属肺脏病变的反应,但与其它脏腑亦有密切关系。如从疾病传变角度上来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之间是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咳嗽虽为肺之本病,但在病变情况下,若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肺气的宣降都有可能发生咳嗽。诸如:脾虚生湿,湿痰上渍于肺;肝火上冲,气逆于肺;肾虚水泛,水寒射肺;胃寒停饮,饮邪迫肺等都是致使肺咳的重要原因。在临床上遇到咳证时,必须结合四时,分析是直接肺咳,还是间接肺咳;如是间接肺咳,其病本又何在?不能见咳止咳,见咳治肺。
至于五脏咳的各种证候,则是根据咳嗽的兼见症状,以五脏辨证进行归类。五脏咳的见证:肺咳是反映本脏功能发生病变,其他四脏主要表现为经络的病变,即咳加某脏经脉症等于某脏咳。如《内经》文曰:“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这是因为心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直行者上肺。其支者则上挟咽喉。所以咳则心痛,喉中梗塞不利,甚则心肺气逆,邪火上冲,而见咽肿、喉痹的症状。咳嗽是肺脏疾患中常见的一个症状,《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肺为咳”。但治疗咳嗽症,如果单纯治肺和治咳,在一些病例中是难以收到效果的。与此相反,如果根据咳嗽兼见的证候,按脏腑辨证的方法进行归类,分别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则会进一步提高疗效。
3、六腑咳
至于六腑咳,也是按咳的不同兼症进行归类的。五脏咳日久不愈,可通过脏腑表里相合、经脉相联的关系而相互影响。如脾与胃、肝与胆等。即“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肝咳不已,则胆受之……”根据其证候可概为某脏咳加与其相合的某腑咳等于某腑咳。其实,从脏病、腑病可以相互移转影响来说,咳证既可以由脏传腑,也可由腑传脏。病证可从咳的发病过程去了解分析,究竟是脏先病还是腑先病;是脏病传腑还是腑病传脏。文中指明咳嗽原因虽多,但与肺、胃的关系最为密切,这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更有助于抓住重点。

中医应用

1、治则
关于咳证的治疗,《素问·咳论》虽仅指出针刺治咳的主要法则,然其指导思想亦是重在辨证论治,因势利导,以达到祛除病邪之目的。至于药物的治疗,则可根据时令、证候、脏腑和致病因素的不同、邪正的虚实、选择适当的方剂和药物,予以相应的治疗。《此事难知集》中有治五脏六腑咳之方;《证治准绳》、《张氏医通》也都载有五脏六腑咳的案例。
2、临床运用
在防治慢性气管炎等病中,运用“五脏六腑皆令人咳”的理论为指导,根据“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肾不伤咳而不喘”以及“喘多肾虚”的论述,认为咳久必致肺虚,继则伤及脾、肾,导致脾肾阳气虚衰,健运摄纳功能失常,加之肺气虚则卫外功能减弱,更易感受外邪,如此反复缠绵形成恶性循环。临床表现为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引起的肺功能不全。如采取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辨证选用具有消炎、祛痰、止咳等作用的药物组成基本方,结合肺、脾、肾三脏在临床上所反应的特点,分别采用温肺散寒、健脾燥湿、温肾纳气等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获得较显著的疗效。
从临床实践来看,“咳与痰”,当以治痰为先。因对于咳喘证的治疗,往往随着痰量的减少,咳嗽明显减轻,气短、气喘亦相应改善。说明痰在咳症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故前人有“见痰休治痰,善治者,治其生痰之源”之说法。所以治痰应结合病因、病机等论治。如肺热灼津成痰,清热肃肺则痰可除;脾虚湿盛成痰,健脾燥湿则痰不内生;肾虚水泛为痰,温肾则水不上泛而痰自消。根据急则治其标(肺),缓则治其本(脾、肾)的原则对症治疗。对咳嗽的辨证论治,既要重视主症,也不能忽视那些与主症伴随出现的兼症。论中之所以有五脏咳、六腑咳,是因为都有咳嗽这一共同症状,之所以能够区别是此脏之咳或彼腑之咳,则是因为在咳嗽时有各种不同的伴见症状。如“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临床上很多产妇感冒,一咳则尿出,在治疗外感时,还要兼固肾气以加强膀胱的固摄功能。只有从整体观出发,临证才能抓住主症,重视兼症,通过对主、兼症的客观分析、找出病因、病位及其传变关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同时,也应指出:外感风寒、内伤冷饮都是引起咳嗽的常见病因,《难经》亦有“形寒饮冷则伤肺”之说,在诊治咳嗽时也是值得重视的。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表现,一般说来,咳嗽轻重可以反应病邪的微甚。但在某些情况下,因正气虚弱不能祛邪,咳虽轻微,但病情较重,应予以扶正祛邪兼而有之。
[1][2]

参考资料

  • [1] 主编: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张志斌、区永欣、邓铁涛、欧明.《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5月
  • [2] 魏道祥.肺咳五脏咳六腑咳之证治规律辨析.中医药学刊,2001年10月
(0)

相关推荐

  •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一

    《内经》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一

  •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该怎么理解?

    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咳嗽"是一个很常见的症状,而它的出现,主要就是和呼吸系统有关. 而在中医理论里,"司呼吸"的脏腑就是肺.既然如此,咳嗽也就应该属于肺的问题. ...

  • 风寒暑湿燥火: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肺喻钟"肺体属金,譬如钟然".外感之邪,从外撞钟而咳:内伤之邪,从内撞钟而嗽.咳嗽的病因病机囊括无余. 外感咳嗽.最为常见,如辨证不清,治不得法,却不易见效. 一.外感咳嗽,当究六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都有哪些表现? 咳嗽,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视的症状.古往今来,对于咳嗽的调理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   咳嗽为什么难治?#21天打卡计划# 在<黄帝内经&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长期咳嗽老不好,该从何调理?

    本  期  导  读 长期咳嗽老不好,到底是怎么回事? 「咳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陌生.不过首先需要科普一下: 「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 <黄帝内经·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嗽,是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咳嗽的发生主要关于肺,但其他脏腑病变也可累及肺,导致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而咳嗽. 咳嗽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及相应针法

    一提起咳嗽,大家可能认为咳嗽是肺病和上呼吸道的专利,随即,一切和肺病有关联的药物铺天盖地的往上呼啦,有时药到病除,多数时候难以奏效,甚至所有的消炎药,输液药,汤药等等都不见效,拍片子,化验毫无结果,病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心咳“

    学内经时,学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时,很难理解. 为写此文,百度了一下:有关文章很多,皆从文字上泛泛而论,云山雾罩,不知所云--以其昏昏,能使人昭昭吗? 中医的理论,不要泛泛而论, ...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之""心咳".脾咳"."膀胱咳"."胆咳"."肝咳"     ...

  • 一天一学中医 |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太象学院开启「一天一学中医」系列内容,让我们跟着张宝旬老师的节奏,坚持每天打卡,一起来学习中医吧! <素问·咳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五脏六腑生了病,人都会咳嗽,不只是肺病会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