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胡左手25种指法
京胡的揉弦、装饰音、保留指,对初学者来说同样是重要的京胡技法,甚至是基本大法。其中保留指就是其他指法的基础。装饰音又称依音是弦乐器通用指法。京胡揉弦指法比较特殊,分摇指、压指、滑指三种方法,最近林宗褆又展示了他的摇压揉弦指法。大师的每一个创新都是我们研究学习模仿的课题和对象。现在在中国京胡网上周志强讲解了董音指法,进一步丰富了京胡指法的研究内容。
科学的发展全靠有人不断的创新。而研究科学的途径无非是两个:分析和综合。我们试着分析京胡技法到目前总共有多少指法被定义:“滑”分上滑、下滑、回滑3种,“抹” 上抹下抹、2种,“泛” 标准泛指、移位泛指,原位泛指3种,“垫” 一指垫、隔指垫2种,“粘”1种,“打” 同步打、拖后打2种,“击” 直击、弹击、沾击3种,“闪” 1种,“虚”一种“董音儿”一种 “揉弦” 摇 指揉、压指揉、滑揉、摇压揉弦4种,“装饰音”单双装饰音、多装饰音起码3种,加上保留指,细分起来共统计出27种不同指法,(可惜距离72还差不少,革命尚未成功,国人还需努力)
其实还有两个常用指法一个叫“替指”本来按人体工学规律应该用小指时改用名指,例如老旦游六殿“儿本是”前过门6 5656 2依次用二三指替换三四指,起加强力度作用。而京胡独特的西皮把位是十全十美的替指指法。还有一个叫“代音 ”用里弦同音程代替外弦,用以改变味道。研究指法时机械地凑数其实是不必要的,分析总结出如此多的胡琴指法,目的只有一个,对照自己的手法,看看有多少还没有掌握,在拉琴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手音儿。有诗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剩下的就是增加练琴的“遍数”了。
分析完了该轮到综合法了。我试着综合一下,事先说明:敝人试水不深,“遍数”不够,又喜欢纸上弹琴,反正博客是自己的,不过是有感而发,欢迎不同意见,参与讨论。
大部分指法可综合为两大类,一类为颗粒性指法,另一类为曲线性指法。颗粒性是描绘音乐旋律中音符的独立感,形象描述可用“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经典诗句。曲线性是指音符间的平滑过渡,给人婉转悠扬的乐感。不同乐器具有不同特性。弹拨乐器属于颗粒性乐器,弦乐属于曲线性乐器,管乐居中,钢琴由于有强大共鸣结构和科学的演奏技巧形成两者兼得的全能化乐器,称为乐器之王。作为弦乐的京胡本来属曲线性乐器,由于前辈创造了许多表现颗粒性乐感的指法,极大丰富了京胡的表现力,与钢琴有一拼。
京胡体现颗粒性的指法有打、击、闪、垫、泛、装饰音。配合专为颗粒性创造的右手弓法“抖弓”“顿弓”和音头弓法、短弓弓法。体现曲线性指法有滑、抹、揉。加上长弓弓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特殊技术体系,造就京胡独特音乐效果,真所谓“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不至故常”
京剧古称皮黄戏,融合两种不同地方剧种,作为伴奏乐器在演奏二黄和西皮时必须使用不同的手法。二黄伴奏就应该强调表现颗粒性,多用颗粒性指法,例如多用打指包括沾、击等,少用滑抹,该滑的地方多用垫指代替。相对而言西皮要多用曲线性指法,少用打指,否则显得“不干净”初学者的毛病在于西皮二黄一个手法。拉西皮滑不到位,抹不出味,滥用打音造成声音不干净。拉二黄则滥用滑抹,音头不突出,击打垫粘装饰音还没有形成习惯性动作,声音发软。学胡琴如同习字,永字八法虽好掌握,但这八法要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写出好字来。
点击下面的图片购买,记得先领取优惠券啊!
初学京胡应该先学左右手技法,再拉段子,如同中国书法教学传统教学方法,习字与识字并不同步,学生习字先从人口刀手开始。想起我的小学一年级,第一节课学三个字“一开学,开学了”那时候是繁体字。开学两字就有将近30笔画,当时也不知是那个脑残教育家制定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完全抛弃了传统教育好的东西,让我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自小讨厌语文,毁掉了一个文学天才。就是现在仍然不尊重古代书法教学方法,脑残还是脑残,你看看现在大学生写的字,还不如古代私塾童子。我也管不了这麽多,还是说京胡,学京胡先学技法,后拉段子,学段子先先学二黄后拉西皮。原理就是首先掌握京胡的颗粒感,颗粒性是京胡这门功课的灵魂。反过来学容易把胡琴拉滑油了。没有力度没有精气神,缺少京胡的独特味道,更谈不上美,即便有板有眼,充其量是个小官派。外行也能听出来。
我用胡琴和你说话——网上搜索“胡琴”常蹦出这句话。会说话的胡琴除了大雷拉琴就该属京胡了。王鹤文说拉胡琴就是唱,我说唱戏就是吹,用气息吹声带,留下唱词给胡琴。会说话的胡琴是京胡的最高境界。要胡琴唱戏离不开手音儿,好手音儿离不开指法,指法离不开弓法,拉好京胡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百日箫,千日笙,拉不死的是胡琴。拉好琴难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