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先发旧作精选20首、近作两章丨诗名家
丹青见
陈先发
陈先发(1967年10月—— ),安徽桐城人。198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1994年)、《前世》(2005年)、长篇小说《拉魂腔》(2006年)、诗集《写碑之心》(2011年)、随笔集《黑池坝笔记》(2014年)、诗集《养鹤问题》(2015年台湾版)、《裂隙与巨眼》(2016年)等。曾获奖项有“十月诗歌奖”、“十月文学奖”、“1986年――2006年中国十大新锐诗人”、“2008年中国年度诗人”、“1998年至2008年中国十大影响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首届袁可嘉诗歌奖、天问诗歌奖、中国桂冠诗歌奖、2015年桃花潭国际诗会中国杰出诗人奖、陈子昂诗歌奖、安徽文学奖等数十种。2015年与北岛等十诗人一起获得中华书局等单位联合评选的“新诗贡献奖”。作品被译成英、法、俄、西班牙、希腊等多种文字传播。
陈先发旧作精选20首+近作两章
配图为徐渭(1521年-1593年)作品
旧作精选20首
《丹青见》
桤木,白松,榆树和水杉,高于接骨木,紫荆
铁皮桂和香樟。湖水被秋天挽着向上,针叶林高于
阔叶林,野杜仲高于乱蓬蓬的剑麻。如果
湖水暗涨,柞木将高于紫檀。鸟鸣,一声接一声地
溶化着。蛇的舌头如受电击,她从锁眼中窥见的桦树
高于从旋转着的玻璃中,窥见的桦树。
死人眼中的桦树,高于生者眼中的桦树。
被制成棺木的桦树,高于被制成提琴的桦树。
2004年10月
《前世》
要逃,就干脆逃到蝴蝶的体内去
不必再咬着牙,打翻父母的阴谋和药汁
不必等到血都吐尽了。
要为敌,就干脆与整个人类为敌。
他哗地一下脱掉了蘸墨的青袍
脱掉了一层皮
脱掉了内心朝飞暮倦的长亭短亭。
脱掉了云和水
这情节确实令人震悚:他如此轻易地
又脱掉了自已的骨头!
我无限眷恋的最后一幕是:他们纵身一跃
在枝头等了亿年的蝴蝶浑身一颤
暗叫道:来了!
这一夜明月低于屋檐
碧溪潮生两岸
只有一句尚未忘记
她忍住百感交集的泪水
把左翅朝下压了压,往前一伸
说:梁兄,请了
请了―――――
2004年6月2日
《从达摩到慧能的逻辑学研究》
面壁者坐在一把尺子
和一堵墙
之间
他向哪边移动一点,哪边的木头
就会裂开
(假设这尺子是相对的
又掉下来,很难开口)
为了破壁他生得丑
为了破壁他种下了
两畦青菜
2005年1月
《隐身术之歌》
窗外,三三两两的鸟鸣
找不到源头
一天的繁星找不到源头。
街头嘈杂,樟树呜呜地哭着
拖拉机呜呜地哭着
妓女和医生呜呜地哭着。
春水碧绿,备受折磨。
他茫然地站立
像从一场失败的隐身术中醒来
2005年3月15日
《伤别赋》
我多么渴望不规则的轮回
早点到来,我那些栖居在鹳鸟体内
蟾蜍体内、鱼的体内、松柏体内的兄弟姐妹
重聚在一起
大家不言不语,都很疲倦
清瘦颊骨上,披挂着不息的雨水
2005年4月
《逍遥津公园纪事》
下午三点,公园塞满了想变成鸟的孩子
铁笼子锈住,滴滴答答,夹竹桃茂盛得像个
偏执狂。我能说出的鸟有黑鸫、斑鸠、乌鸦
白头翁和黄衫儿。儿子说:“我要变成一只
又聋又哑的鸟,谁都猜不出它住哪儿,
但我要吃完了香蕉、撒完了尿,再变。”
下午四点,湖水蓝得像在说谎。一个吃冰激淋的
小女孩告诉我:“鸟在夜里能穿过镜子
镜子却不会碎掉。如果卧室里有剃须刀
这个咒就不灵了”。她命令我解开辫子上的红头绳儿,
但我发现她系的是绿头绳儿。
下午五点,全家登上鹅形船,儿子发癫
一会儿想变蜘蛛,一会儿想变蟾蜍。
成群扎绿头绳儿的小女孩在空中
飞来飞去。一只肥胖、秃顶的鸟打太极拳
我绕过报亭去买烟,看见它悄悄走进竹林死掉。
下午六点,邪恶的铀矿石依然睡在湖底
桉叶上风声沙沙,许多人从穹形后门出去
踏入轮回。我依然渴望像松柏一样常青。
铃声响了,我们在公共汽车上慢慢地变回自已
2005年4月
《中年读王维》
“我扶墙而立,体虚得像一座花园”。
而花园,充斥着鸟笼子
涂抹他的不合时宜,
始于对王维的反动。
我特地剃了光头并保持
贪睡的习惯,
以纪念变声期所受的山水与教育——
街上人来人往像每只鸟取悦自我的笼子。
反复地对抗,甚至不惜寄之色情,
获得原本的那一、两点。
仍在自己这张床上醒来。
我起誓像你们一样在笼子里,
笃信泛灵论,爱华尔街乃至成癖——
以一座花园的连续破产来加固另一座的围墙。
2008年9月
《听儿子在隔壁初弹肖邦》
他尚不懂声音附于何物
琴谱半开,像林间晦明不辩。祖父曾说,这里
鹅卵石由刽子手转化而来
对此我深信不疑
小溪汹涌。未知的花儿皆白
我愿意放弃自律。
我隔着一堵墙
听他的十指倾诉我之不能
他将承担自己的礼崩乐坏
他将止步
为了一个被分裂的肖邦
在众人瞩目的花园里
刽子手也有祖国,他们
像绝望的鹅卵石被反复冲刷
世界是他们的
我率“众无名”远远地避在斜坡上
2009年2月
《孤峰》
孤峰独自旋转,在我们每日鞭打的
陀螺之上。
有一张桌子始终不动
铺着它目睹又一直被拒之于外的一切
其历炼,平行于我们的膝盖。
其颜色掩之于晚霞。
称之曰孤峰
实则不能跨出这一步
向墙外唤来邋遢的早餐,
为了早已丧失的这一课。
呼之为孤峰
实则已无春色可看
大陆架在我的酒杯中退去。
荡漾掩蔽着惶恐。
桌面说峰在其孤
其实是一个人,连转身都不可能
像语言附着于一张白纸。
其实头颅过大
又无法尽废其白
只能说今夜我在京城。一个人。远行无以表达隐身之难。
2009年3月
《两次短跑》
几年前,当我读到乔治·巴塔耶,
我随即坐立不安。
一下午我牢牢地抓着椅背。
“下肢的鱼腥味”,“对立”:瞧瞧巴大爷爱用的这些词。
瞧瞧我这人间的多余之物。
脱胎换骨是不必了。
也不必玩新的色情。
这些年我被不相干的事物养活着。
——我的偶然加上她的偶然,
这相见叫人痛苦。
就像15岁第一次读到李商隐。在小喷水池边,
我全身的器官微微发烫。
有人在喊我。我几乎答不出声来——
我一口气跑到那堵
不可解释的断墙下。
2008年4月
《箜篌颂》
在旋转的光束上,在他们的舞步里
从我脑中一闪而去的是些什么
是我们久居的语言的宫殿?还是
别的什么,我记得一些断断续续的句子
我记得旧时的箜篌。年轻时
也曾以邀舞之名获得一两次仓促的性爱
而我至今不会跳舞,不会唱歌
我知道她们多么需要这样的瞬间
她们的美貌需要恒定的读者,她们的舞步
需要与之契合的缄默――
而此刻。除了记忆
除了勃拉姆斯像扎入眼球的粗大砂粒
还有一些别的什么?
不,不。什么都没有了
在这个唱和听已经割裂的时代
只有听,还依然需要一颗仁心
我多么喜欢这听的缄默
香樟树下,我远古的舌头只用来告别
2010年7月
《良马》
半夜起床,看见玻璃中犹如
被剥光的良马。
在桌上,这一切——
筷子,劳作,病历,典籍,空白。
不忍卒读的
康德和僧璨
都像我徒具蓬勃之躯
有偶尔到来的幻觉又任其消灭在过度使用中。
“……哦,你在讲什么呢”,她问。
几分钟前,还在
别的世界,
还有你
被我赤裸的,慢慢挺起生殖器的样子吓着。
而此刻。空气中布满沉默的长跑者
是树影在那边移动。
树影中离去的鸟儿,还记得脚底下微弱的弹性。
树叶轻轻一动
让人想起
担当——已是
多么久远的事情了。
现象的良马
现象的鸟儿
是这首诗对语言的浪费给足了我自知。
我无人
可以对话,也无身子可以出汗。
我趴在墙上
像是用尽毕生力气才跑到了这一刻
2009年5月
《两种谬误》
停电了。我在黑暗中摸索晚餐剩下的
半个桔子
我需要她的酸味,
唤醒埋在体内的另一口深井。
这笨拙的情形,类似
我曾亲手绘制的一幅画:
一个盲人在草丛扑蝶
盲人们坚信蝴蝶的存在,
而诗人宁可相信它是虚无的。
我无法在这样的分岐中
完成一幅画。
停电正如上帝的天赋已从我的身上撤走
枯干的桔子
在不知名的某处,正裂成两半
在黑暗的房间我们继续相爱,喘息,老去。
另一个我们在草丛扑蝶。
盲人一会儿抓到
枯叶
一会儿抓到姑娘涣散的裙子。
这并非蝶舞翩翩的问题
而是酸味尽失的答案。
难道这也是全部的答案么?
假设我们真的占有一口深井像
一幅画的谬误
在那里高高挂着。
我知道在此刻,即便电灯亮起,房间美如白昼
那失踪的半个桔子也永不再回来。
2011年6月
《驳詹姆斯·赖特①有关轮回的偏见》
我们刚洗了澡,
坐在防波堤的长椅上。
一会儿谈谈哲学,
一会儿无聊地朝海里扔着葡萄。
我们学习哲学又栽下满山的葡萄树,
显然,
是为末日作了惊心动魄的准备
说实话我经常失眠。
这些年也有过摆脱欲望的种种努力。
现在却讲不清我是
这辆七十吨的载重卡车,还是
吊着它的的那根棉线
雨后,
被弃去的葡萄千变万化。
你在人群中麻木地催促我们
向前跨出一步。“你跨出体外,
就能开出一朵花”②。
你总不至认为轮回即是找替身吧,
东方的障眼法向来拒绝第二次观看。
我们刚在甜蜜的葡萄中洗了澡,
在这根棉线断掉之前。
世界仍在大口喘着气,
蚯蚓仍将是青色的。
心存孤胆的
海浪仍在一小步一小步涌着来舔瞧石。
我写给诸位的信被塞进新的信封
注①詹姆斯·赖特James Wright (1927-1980),美国诗人,曾深受中唐诗人王维的影响。②引自詹姆斯·赖特的《幸福》一诗。
2011年9月
再读《资本论》①札记
奢谈一件旧衣服,
不如去谈被榨干的身体。
他说,凡讲暴力的著作常以深嵌的呓语为封面。
第一次枕着它,
是小时候陪父亲溪头垂钓。
老党员搓着手,
把肮脏的诱饵撒向池塘。
我在独木舟上,在大片崩溃的油菜花地里
睡到心跳停止。
日冕之下,偶尔复活过来
记得书中一大堆怒气冲冲的单词
对家族,这是份难以启齿的遗产。
祖母信佛,
而父亲宁愿一把火烧掉十九个州县。
这个莽撞的拖拉机手相信,
灰烬能铸成一张崭新的脸。
他们争吵,
相互乞求,搏斗,
又在深夜的走廊上抱头大哭。
祖母用白手帕将寺庙和诸神包起来,
藏在日日远去的床底下,
她最终饿死以完成菩萨们泥塑的假托。
而父亲如今也长眠山中,
在那里,
“剥削”仍是一个词。
“均贫富”仍是一个梦想。
坟头杂木被反讽的雨水灌得年年常青
为一本旧书死去,
正是我们应有的方式。
多年以来,我有持镜头写史的怪癖。
只是我不能确知冤魂项上的绞索,
如何溶入
那淅淅沥沥的空山新雨。
因为以旗为饵的城堡早已不复存在。
理当不受惊扰的骨灰,
终不能免于我的再读。
初识时,
那三、两下醒悟的鸟鸣仍在。
像池塘在积攒泡沫只求最终一别。
而危险的尺度正趋于审美的末端
注①:1867年,卡尔·马克思(Karl Marx)《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2011年10月
《菠菜帖》
母亲从乡下捎来菠菜一捆
根上带着泥土
这泥土,被我视作礼物的一部分。
也是将要剔除的一部分:
----在乡村,泥土有
更多的用途
可用于自杀,也可用来堵住滚烫的喉咙
甚至可以用来猜谜。
南方丘陵常见的红壤,雨水
从中间剥离出砂粒
母亲仍喜欢在那上面劳作。
它又将长出什么?
我猜得中的终将消失。
我猜不到的,将统治这个乱糟糟的世界
是谁说过“事物之外、别无思想”?
一首诗的荒谬正在于
它变幻不定的容器
藏不住这一捆不能言说的菠菜。
它的青色几乎是
一种抵制-----
母亲知道我对世界有着太久的怒气
我转身打电话对母亲说:
“太好吃了”。
“有一种刚出狱的涩味”。
我能看见她在晚餐中的
独饮
菠菜在小酒杯中又将成熟
而这个傍晚将依赖更深的泥土燃尽。
我对匮乏的渴求胜于被填饱的渴求
2012年1月
《养鹤问题》
在山中,我见过柱状的鹤。
液态的、或气体的鹤。
在肃穆的杜鹃花根部蜷成一团春泥的鹤。
都缓缓地敛起翅膀。
我见过这唯一为虚构而生的飞禽
因她的白色饱含了拒绝,而在
这末世,长出了更合理的形体
养鹤是垂死者才能玩下去的游戏。
同为少数人的宗教,写诗
却是另一码事:
这结句里的“鹤”完全可以被代替。
永不要问,代它到这世上一哭的是些什么事物。
当它哭着东,也哭着西。
哭着密室政治,也哭着街头政治。
就像今夜,在浴室排风机的轰鸣里
我久久地坐着
仿佛永不会离开这里一步。
我是个不曾养鹤也不曾杀鹤的俗人。
我知道时代赋予我的痛苦已结束了。
我披着纯白的浴衣,
从一个批判者正大踏步地赶至旁观者的位置上。
2012年4月
《苹果》
今夜,大地的万有引力欢聚在
这一只孤单的苹果上。
它渺茫的味道
曾过度让位于我的修辞,我的牙齿。
它浑圆的体格曾让我心安。
此刻,它再次屈服于这个要将它剖开的人:
当盘子卷起桌面压上我的舌尖,
四壁也静静地持刀只等我说出
一个词。
是啊,“苹果”,
把它还给世界的那棵树已远行至天边
而苹果中自有惩罚。
它又酸又甜包含着对我们的敌意。
我对况味的贪婪
慢慢改变了我的写作。
牛顿之后,它将砸中谁?
多年来
我对词语的忠诚正消耗殆尽
而苹果仍将从明年的枝头涌出
为什么每晚吃掉一只还非一堆?
生活中的孤证形成百善。
我父亲临死前唯一想尝一尝的东西,
甚至他只想舔一舔
这皮上的红晕。
我知道这有多难,
鲜艳的事物一直在阻止我们玄思的卷入。
我的胃口是如此不同:
我爱吃那些完全干枯的食物。
当一个词干枯它背后神圣的通道会立刻显现:
那里,白花正炽
泥沙夹着哭声的建筑扑上我的脸
2012年6月
《麻雀金黄》
——给蓝角、李三林
我嘴中含着一个即将爆破的国度。
谁的轻风?在吹着
这城市的偏街小巷
早晨的人们,冲掉马桶就来围着这一炉大火
又是谁的神秘配方
扒开胸膛后将一群群麻雀投入油锅
油锅果然是一首最古老的诗
没有什么能在它的酸液中复活
除了麻雀。它在沸腾的锅中将目睹一个新世界
在那里
官吏是金黄的,制度是金黄的,赤脚是金黄的。
老雀们被撒上盐仍忘不了说声谢谢
柳堤是金黄的
旷野是金黄的
小时候,我纵身跃上穿堂而过的电线
跟麻雀们呆呆地蹲在一起。
暴雨来了也不知躲闪。
我们默默数着油锅中噼噼啪啪的未来的词句
那些看不起病的麻雀。
煤气灯下通宵扎着鞋底的麻雀。
为了女儿上学,夜里去镇上卖血的麻雀。
被打断了腿在公园兜售气球的麻雀。
烤山芋的麻雀。
青筯凸起的养老金的麻雀。
每晚给不懂事的弟弟写信的妓女的麻雀。
霓虹灯下旋转的麻雀。
现在是一个国家的早晨了。
在油锅中仍紧紧捂着这封信的麻雀。
谁的轻风?吹着这一切。谁的静脉?①
邮差是金黄的。忘不了的一声谢谢是金黄的。早餐是金黄的
注①:斯洛文尼亚诗人阿莱西·希德戈的句子。
2012年6月
《夜间的一切》
我时常觉得自己枯竭了。正如此刻
一家人围着桌子分食的菠萝-----
菠萝转眼就消失了。
而我们的嘴唇仍在半空中,吮吸着
母亲就坐在桌子那边。父亲死后她几近失明
在夜里,点燃灰白的头撞着墙壁
我们从不同的世界伸出舌头。但我永不知道
菠萝在她牙齿上裂出什么样的味道
就像幼时的游戏中我们永不知她藏身何处。
在柜子里找她
在钟摆上找她
在淅淅沥沥滴着雨的葵叶的背面找她
事实上,她藏在一支旧钢笔中等着我们前去拧开。没人知道,
连她自己也不知道
但夜间的一切尽可删除
包括白炽灯下这场对饮
我们像菠萝一样被切开,离去
像杯子一样深深地碰上
嗅着对方,又被走廊尽头什么东西撞着墙壁的
“咚、咚、咚”的声音永恒地隔开
2012年9月
《忆顾准》
让他酷刑中的眼光投向我们。
穿过病房、围墙、铁丝网和
真理被过度消耗的稀薄空气中
仍开得璀璨的白色夹竹桃花。
他不会想到,
有人将以诗歌来残忍地谈论这一切。
我们相隔39年。
他死去,只为了剩下我们
这是一个以充分蹂躏换取
充分怀疑的时代。
就像此刻,我读着文革时期史料
脖子上总有剃刀掠过的沁凉。
屋内一切都如此可疑:
旧台灯里藏着密信?
地上绳子,仿佛随时直立起来
拧成绞索,
将我吊死。
如果我呼救,圆月将从窗口扑进来堵我的嘴
逃到公园
每一角落都有隐形人
冲出来向我问好
要么像老舍那样投身湖下,
头顶几片枯荷下下棋、听听琴?
可刽子手
也喜欢到水下踱步。
制度从不饶恕任何一个激进的地址。
1974年,这个火热的人死于国家对他的拒绝
或者,正相反———
用细节复述一具肉身的离去已毫无意义。
1975年,当河南板桥水库垮坝
瞬间到来的24万冤魂
愿意举着灯为他的话作出注释。
我常想
最纯粹的镜像仅能在污秽中生成,而
当世只配享有杰克逊那样的病态天才。
忆顾准,
是否意味着我一样的沉疴在身?
但我已学会了从遮蔽中捕获微妙的营养。
说起来这也不算啥稀奇的事儿
我所求不多
只愿一碗稀粥伴我至晚年
粥中漂着的三、两个孤魂也伴我至晚年
2013年3月18日
近作一:《不可说九章》
《早春》
风在空房子的墙上找到一株
未完成的牡丹
并
久久吹拂着她
有一个母亲
轻手轻脚地烧早餐
窗外
雨点稀疏
荷花仍在枯荷中
《街头即绘》
那令槐花开放的
也必令梨花开放
让一个盲丐止步的
却绝不会让一个警察止步
道一声精准多么难
虽然盲丐
在街头
会遭遇太多的蔑称
而警察在这个国度,却拥有
深渊般的权力
他们寂静而
醒目
在灰蒙蒙的街道之间
正午
花香涌向何处不可知
悬崖将崩于谁手不可知
《渺茫的本体》
每一个缄默物体等着我们
剥离出幽闭其中的呼救声
湖水说不
遂有涟漪
这远非一个假设:当我
跑步至湖边
湖水刚刚形成
当我攀至山顶,在磨得
皮开肉绽的鞋底
六和塔刚刚建成
在塔顶闲坐了几分钟
直射的光线让人恍惚
这恍惚不可说
这一眼望去的水浊舟孤不可说
这一身迟来的大汗不可说
这芭蕉叶上的
漫长空白不可说
我的出现
像宁静江面突然伸出一只手
摇几下就
永远地消失了
这只手不可说
这由即兴物象强制压缩而成的
诗的身体不可说
一切语言尽可废去,在
语言的无限弹性把我的
无数具身体从这一瞬间打捞出来的
生死两茫茫不可说
《形迹之间》
穿大红棉袄的四、五岁小女孩
骑在残缺的佛头上
咿咿呀呀唱着歌
毫不理会我的旁观
暮色中
这两个形象
像在搏斗
又像相互哀求着在交融
我们如何才能爱上这
不同形状的同一块泥巴?
这原生物
这貌似斑斓的
单细胞
这懵懂难分的一棍子
小女孩终会脱掉
红棉袄,佛也会挣脱石头
一前一后
世上的荒芜
总也不够而
小女孩吃糖的暖流撞击我
想一想我们的栖身,曾那么
不安
从我们眼睛中分离出来的
眼睛,又这么多
飞鸟的眼睛
寒风过梢时
唿哨的眼睛
此刻正漫过我头顶的
湖水的眼睛
每一只眼睛
《大河澎湃》
银白的鱼从河中
一跃而起
如果角度倾斜,我们看见河是直立的
这条鱼和它紧密的墙体
突然被撕裂了
有一次我在枯草中滚动
倒立的一刹我陡然看见
鱼在下
浑黄浩荡的大河从这个
晶莹又柔弱的
支点上
一跃而起
涌向终点
一个不可能的终点
《对立与言说》
死者在书架上
分享着我们的记忆、对立和言说
那些花
飘落于眼前
死者中有
不甘心的死者,落花有逆时序的飘零
我常想,生于大海之侧的沃尔科特为何与
宽不盈丈的泥砾河畔诗人遭遇一样的精神危机
而遥距千年的李商隐又为何
跟我陷入同结构的南柯一梦
我的句子在书架上
越来越不顺从那些摧残性的阅读
不可知的落花
不可说的眼前
《林间小饮》
今日无疾
无腿
无耳
无身体
无汗
无惊坐起
初春闷热三尺
案牍消于无形
未按计划绕湖三匝
今日无湖水
无柳
母亲仍住乡下
未致电相互问候
请允许此生仅今日无母亲
杜鹃快开了吧
但今日
无山
无忆
举目无亡灵
去林中
无酒
我向不擅饮
想着天灵盖
却无断喝
何谓断喝?
风起
风不可说
《以头击地》
仿佛同时接到一份密令
广场上数百人突然
停下,然后一起凶猛地跺着脚
一声不吭又
僵尸般一致
汹涌的闷浪让四边建筑瞬间变形
这是一个
冬夜
枯叶贴地而舞像无头的群鸟
我忽然想,如果是
以头击地呢?
数百人一起以头击地
这么重的浮世
有这么多的铜像和锈蚀的
灯柱
这是不是个奇幻的
梦境?而我记得我的羞愧
我的脚上
母亲的棉鞋底厚达千层
无法响应这举世的铿锵
那年我从安徽乡村
踏入上海
二十出头,是刚刚
挣脱绞索的新人
《湖心亭》
老柳树披头散发
树干粗糙如
遗骸
而飞蠓呢,它们是新鲜的
还是苍老的?
飞蠓一生只活几秒钟
但飞蠓中也有千锤百炼的思想家
也攻城掠地
筑起讲经堂
飞蠓中的诗人也无限缓慢地
铺开一张白纸
描述此刻的湖水
此刻的我
在它们的遗忘深处
堆积着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它们悠长的
睡梦中
早春造型的冲动
也一样起源于风?
在这个充满回声、反光
与抵制的
世界上
这几秒越磨越亮
它们的湖心亭
我的湖水
2016年3月
近作二:《裂隙九章》
《不可多得的容器》
我书房中的容器
都是空的
几个小钵,以前种过水仙花
有过璀璨片刻
但它们统统被清空了
我在书房不舍昼夜的写作
跟这种空
有什么样关系?
精研眼前的事物和那
不可见的恒河水
总是貌似刁钻、晦涩——
难以作答。
我的写作和这窗缝中逼过来的
碧云天,有什么样关系?
多数时刻
我一无所系地抵案而眠
《二者之间》
清晨环绕着我房子的
有两件东西
斑鸠和杨柳
我写作时
雕琢的斑鸠,宣泄的杨柳
我喝茶时
注满的斑鸠,掏空的杨柳
我失眠中
焦灼的斑鸠,神经的杨柳
我冥想时
对立的斑鸠,和解的杨柳
我动一动,斑鸠丢失
我停下
杨柳又来
视觉的信任在触觉中加固着
这点点滴滴
又几人懂得?
我最想捕获的是
杨柳的斑鸠,斑鸠的杨柳
只是我的心
沉得不够深
不足将此般景象呈现出来
但两者的缝隙
正容我身
我在这分裂中又一次醒来
《其身如一》
从多义性泥泞上挣脱而出,
如今我敢于置身单一之中。
单一的游动,
没有蛇。
单一耸动的嗅觉,
无须花香。
单一光线中的蝇眼紧盯着
玻璃被洞穿时状态的虚无
我驻足于它的
一无所见。
单一的味觉掀翻了
压在舌尖上的
每一垄菜地,
无须那么多的名字。
春枝繁茂,
湖心一亭,
我坐等它的枯竭。
我坐等每一次的我
在它每一种结构中的
枯竭。
我未曾顺着一根新枝
到达过它的尽头
我未曾料到这
单一中的
枯竭,要成为我的源泉
《来自裂隙的光线》
看窗前葵花
那锯齿状的
影子
晃来晃去
最难捱的危机莫过于
找不到一个词
把它放在
不可更改的位置上
多少假象如此影临窗
活着,是随手一掷的
骰子
我们只有语言这一束光
不可能穷尽它的八面
推窗看见比葵花
更远的
碧岩,巨眼。
小溪水、苦楝树比我们
苍老亿万倍却鲜嫩如上一秒
刚刚诞生
活着,磨损
再磨损
我们的虚弱在自然界居然找不到
一丁点的对称
葵花状如世界之裂隙
多少谬误清静地漫积于
窗台之上
我们像一个词
被写出来了
我们的形象被投射
在此窗下
但万物暗黑如岩呀,只有人在语言中的
屈辱是光线
《黄鹂》
用漫天大火焚烧冬末的
旷野
让那些毁不掉的东西出现
这是农民再造世界的经验,也是
梵高的空空妙手
他坐在余烬中画下晨星
懂得极度饥饿之时,星空才会旋转
而僵硬的死讯之侧
草木的弹性正恢复
另有一物懂得,极度饥饿之时
钻石才会出现裂隙
它才能脱身而出
她鹅黄地、无限稚嫩地扑出来了
她站不稳
哦,欢迎黄鹂来到这个
尖锐又愚蠢至极的世界
《云端片刻》
总找不到自体的裂隙
以便容纳
欲望中来历不明的颤动。
直到一天夜里
裸身从卧室出来
穿过门口穿衣镜
一束探照灯的强光从窗外
突然斜插在我和
镜子之间
我瞬间被一劈为二
对着光柱那边的自己恍惚了几秒
这恍惚也被
一劈为二
回到燥热的床上,我想
镜中那个我仍将寄居在
那里
折磨、自足
无限缓慢地趋淡——
那就请他,在虚无中
再坚持一会儿
《岁聿其逝》
防波堤上一棵柳树
陷在数不清的柳树之中
绕湖跑步的女孩
正一棵棵穿过
她跑得太快了
一次次冲破自己的躯壳
而湖上
白鹭很慢
在女孩与白鹭的裂隙里
下夜班的护士正走下
红色出租车
一年将尽
白鹭取走它在世间的一切
紧贴着水面正安静地离去
《尘埃中的震动》
在这颗星球上我小心地
挪动每一步
最微末尘埃上的震动
都会溢入另一种生活
我们的身体,并不比
枯叶下的蟋蟀更精巧
我们对孤独的吟唱,也远不如
蟋蟀的动听
此刻我坐在桌前
在扑面的强光中眯着眼
我看到父亲在废墙头的
梯子上
挥动着剪枝的大剪刀
他死去七年了
他该走了
他的沉闷,他老来仍然蓬勃的羞怯
该由蟋蟀用另一种语言
重新表达了
《天赋鸟鸣》
紧贴雨后的灌木
听见鸟鸣在平滑的
听觉上砸出
一个个小洞
乌鸫的小洞,黑尾雀的小洞和
那些无名的
粗糙的小洞
耳朵在修补裂隙中尽显天赋!
每一株灌木中都有
一只耳朵
微妙地呼应着我们
在喉咙中搅拌的这泥和水
我试图喊出
一些亡者名字
我只有听觉的美妙世界
平衡着冷战以来的废墟
难道让我去重弹那崩坏的琴?
我全身的器官
都浪费掉了
只剩下耳朵来消化
排山倒海的挫败感
一把搂过来这看不到边的雨中
灌木
再无力提起
早在雨水中烂掉的笔
一把搂过来这剥了皮的宁静
鸟鸣中的这个我
终于来了——但我不可能
第二次盲目返回这个世界
201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