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法运笔?运笔包含哪些过程和动作?
一.运笔和线条
1笔画和线条
笔画是相对于文字而言的,文字是由笔画组成,到了书法中,这笔画就是线条。
第十五课中,我举了文征明写的“寺”字为例。
你看,手腕多次来回,线条起伏,富有生命力。右面这个字,我把线条改成了平板的直线,结果整个字变得呆板了。
这两个字,笔画是一样的,效果不一样。在书法中,起作用的不是笔画,而是线条。
这是真书初起时的写经。你可以看到,它的线条十分单调。举例来说,你注意看它的一横,这一横就是尖锋起笔,写完了一个重蹲,千篇一律,说明当时对线条的变化能力还比较差。
我来把写经中的这个“一”字和王羲之《兰亭序》“一”字作比较,不言而喻,王羲之的动作比较多,写出来效果比较好看。
王羲之《兰亭序》一共写了七个“一”字,从文字笔画的角度说,这七个字全部相同,但从书法线条角度说,这七根线条全都不一样。再想深一层,这些线条之所以各有姿态,就是因为每次所用的技法动作不同。
简言之:
语文老师教你识字,是教你写笔画。
书法老师要你把笔画变成艺术线条。
一根线条,从头写到尾,称作一次运笔。
2单一线条和复合线条
第二、单一线条和复合线条。我在18课中(链接见文末)讲到,横竖撇捺是汉字的四大基本笔画,六号方向横,九号方向捺,八号方向竖,七号方向撇。还有一个点。出现频率很高,但书法中的点,只是四大笔画的缩短。换句话说,只要会写横竖撇捺,点的问题自然解决了。这些都是单一点画,在书法中我们称它为单一线条。
复合笔画。单一点画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复合点画,如这一个,横竖钩,这是从写字的笔画角度讲的。书法中,我们把它看成一根长线条,另有名字:勾努势。
又如这一个,从笔画角度讲,叫横竖横钩,在书法上是一根复合线条,称为背抛势。
简言之:
写字,是以笔画为单位的。
书法,是以线条为单位的。
复合线条,是单一线条的组合。
这一个大家比较熟悉了,称之为“烈火势”。烈火势原来是两个人字的组合,后来右面这个“人”字作了变形,变成了竖横,这样一来,烈火势就是撇捺竖横四大笔画的组合。
但你注意,红色部分原来没有笔画,仅仅因为连写产生,书法中称为牵带,或者牵丝。牵带不写也不要紧,它可有可无,所以叫虚笔。但本来就有的笔画,你不能省略,那是实笔。所以,书法中的长线条,有时候是由实笔和虚笔所组成的。它和笔画未必是一一对应的。
书法中有些线条很长。在草书中更有一笔写三四个字的情况,你看传为张旭的《古诗四贴》。“青鸟向”三个字就是一次过写的。
顺便提醒大家,写长线条未必证明这个人有本领,只证明他写的时候,心情比较急促。
简言之:
书法线条的背后,是文字的笔画。
反映文字笔画的书法线条,这是实笔。
反映笔画联系的书法线条,这是虚笔。
虚笔有时表现出来,有时不表露在纸上。
3运笔
线条是运笔的结果。什么是书法中的运笔呢?
一次完整的运笔,包括三个部分:起笔、行笔和收笔。从起笔到收笔,就产生一根线条,反过来说,只要没有收笔,这根线条就没有结束。
3.1常见的线条
我先来说说常见的线条。从起笔到收笔,这是一次运笔。结果就写出了一根线条。这根线条可能很简单,如一横,这是单一线条。
一次运笔也可能很复杂,如勾努势。它是由横、竖和钩三段线条组成的,但它是连续写成的。像这样的线条,称之为复合线条。
3.2特殊的线条
有些线条比较特殊,举例来说,有些点特别短,起笔之后,几乎没有行笔,马上就收笔了。
有时候,起笔可以很长。你看王羲之《兰亭序》这个“今”字。中间的一横,我们把它移出来,可以看到,它的起笔就相当长。
临贴的时候,要看清楚原贴的用笔。就拿这个字来说,右面是传说唐朝虞世南临摹的《兰亭序》,你看中间这一横,就没有临出原样。
这是传说褚遂良的临本,“今”字中间这一横,也不大对。连最后一竖笔也大走样。清代乾隆皇帝把虞临本、褚临本当宝贝,《兰亭》八柱就包括这两种,现在你去北京还可以见到。
这是元朝赵孟頫临本。“今”字的一横他还写了牵丝,原作是没有的。
这个人是元未俞和,人称临贴好手。这个“今”字,好像跟原作相差很大。
这是现代沈尹默先生临本。“今”字五笔,都对不起来。
但是不是古人都没有水平呢?不是。
临贴前要看清楚,我们现在可以把一个字放大到一堵墙那么大,但古人没有这个条件,《兰亭序》一个字原来只有手指甲那样大。古人连放大镜、眼镜都没有,条件完全不同。他们有些人连《兰亭序》神龙本(就是左面这一本)也没有看见过,临贴是照拓本写的。这些老祖宗有一本好拓本,已经不得了了。
你看这是《兰亭》定武本·拓本,箭头所指的就是这个“今”字所在,你能看清楚吗?
米芾说:“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已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就算你自己写的字,叫人去刻,必定会走样。所以米芾说学书法要研究真迹,这是对的。但古代哪里有这条件呢?今天故宫中的真迹,已经大量印刷出版,你拿数码相机一个字拍一张照片,也很容易。再要说看不清,就有点说不过去。
4在线条中运用技法
第四,在线条中运用技法。有简单的线条,有复杂的线条,有呆板的线条,有生动的线条,线条千变万化,有好有坏,关键是什么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技法用得好不好。
4.1最简单的线条
我从最简单的线条开始讲。
最简单的线条有两种。一是尖锋线,二是侧锋线。以前我们讲过。
尖锋驭锋直下,这是起笔动作,得到一个圆点。然后行笔,推动笔尖,产生跳跃,这个技法叫趯锋。写完时还要做收笔动作。把弯曲的笔心向后扭,这叫衄锋,就可以回到正锋状态。请大家注意,回到正锋时,笔尖应该在最后一个圆点。
这条尖锋线是圆头、圆尾。如果画出中线,就是完全平的,欠缺一点姿态。
好,我们来看看侧锋线。
侧锋线起笔以侧锋下纸,得到一个烫斗形的点,如果是侧锋直下纸面,这也是驭锋。有些人称为“打”,意思是一样的。以侧锋直下纸面,然后以侧锋运行,可以推也可以拖,这是行笔。写到最后,也要扭直笔心。收笔时把弯曲的笔心扭直,注意看,侧锋线回到正锋时,笔尖应该在最后一点的尖部。
写侧锋线,尖锋是不到尾端的。所以,这条侧锋线是尖头、断尾。如果画出中线,同样是完全平的,同样是姿态不够,表现力差了一点。
这里,向大家介绍两个常用的名词术语。大家知道,毛笔有一个锐利的尖锋,但尖锋未必在写成的线条上表现出来。譬如尖锋垂直下纸得到圆点,圆头的线条,看不见尖锋,称为藏锋。有时候写成的线条特意要表现尖锋,称为露锋。在书法中,我们有时候会隐藏尖锋,有时候特意要表现尖锋。所以,藏锋和露锋是经常用的。
简言之:
圆头的线条,看不见尖锋,称为藏锋。
尖头的线条,看见尖锋,称为露锋。
4.2变动中线
线条太平直就没有姿态,所以在书法中,我们经常要变动中线。
我们来看看王羲之这个“一”字,它跟刚才那两根线不同了。我把它的中线画出来,然后移动到右面,可以看到,起笔、行笔和收笔三部分,不是放在一直线上。而是有两个关节点,斜斜地向上。笔锋一到关节点就扭动一次,他是动了两次手腕。
在你动手临写之前,你心中要明白四个问题:
第一,这条线是用尖锋还是用侧锋呢?很明显,尖头断尾,这是一根侧锋线。在写的时候,笔管是倾斜的。
第二,看走势,走就是方向,这条中线画出来,是6—3—9。
第三,手腕怎么动,是向左还是向右?它有两个转向的关节点,也就是手腕动两次。请大家注意,在书法中,手腕的运动,总是一左一右,或者一右一左。不会出现左了之后还是左,右了以后还是右。这条线中间是侧锋向右,那头尾必定是左。也就是说,写这条钱,手腕是左—右—左。全部写完后,还要扭直笔心。那手腕还要回过来,多一次右。这就变成了左—右—左—右。你可以先用手书空一次。
第四,分析用笔。
起笔露锋,很仔细地使用尖锋,有锐利的尖,然后手腕转向,用侧锋向上行笔,三号位。最后转向挫笔,我前面讲过,挫笔到尾就要推一下。而挫了之后还要扭回来,以回到正锋收笔。所以你看这个收笔很小一段,但是包括一挫一扭两个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