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二师史锡腾——援越抗美生活系列纪实之十二:一座桥炸成三座桥

友谊关外的难忘岁月  (12)

——援越抗美生活纪实

   12.一座桥炸成三座桥

空袭后的混乱已经过去,大桥上的施工重新有序地进行。事实上,假如没有我们这些新兵添乱,大桥上的秩序一直是有条不紊的。老兵们早已对暴风雨式的空袭习以为常了,对这种小打小闹根本不在乎。我们新战士却是经历了入越后的第一场战争洗礼,而在这场考试中绝大多数人似乎并没有完全过关。过了好一阵,思想上的混乱才算真正过去了。
       我又想到了市求这个城镇。
“连长,刚才你说市求这个城镇……”
        “对,原来是有市求这个城镇的,它也很繁华、很热闹,街上有商店、有机关、有学校。但是它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它在一次空袭中被敌机炸毁了。”连长沉痛地回答。他沉默了一会儿,又指着南岸边的一片瓦砾遍地、          杂草丛生的地方告诉我们,那儿就是原来的市求镇。
      美国把南越战场上不能取胜的原因,主要归于没有切断越南北方对南方的支援以及中国对越南的大量援助。因此决定,除在地面、空中和海上对越南南北通道进行封锁外,还对北越实施不间断轰炸。从1965年4月初开始,美军集中海空军的作战飞机,把对北越的轰炸范围由军事基地等目标扩大到桥梁、铁路和主要公路等通往南方的运输补给线,特别是对铁路线上的重要桥梁进行了极其猛烈的轰炸,开始了所谓的“炸桥战役”。后来,美军又突破20度线,将空袭扩大到河(内)老(街)和河(内)友(谊关)铁路线以及河内、海防周围地区,一直到中越边境地区。刚入越时,一支队主要力量都集中在路线改建的任务上,但自从美机在宋化桥丢下第一颗炸弹后,一支队就要同时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了。1965年9月20日,美国大批飞机出现在宋化桥上空,在密集的防空炮火中丢下2颗炸弹,致使大桥1个桥墩被毁,其余桥墩受损,桥两端130米铁路线被破坏。连接中越两国的大动脉河友线顷刻陷于中断状态。二大队六分队首次担负起了入越后抢修铁路大桥的光荣任务,在支队长龙桂林的亲临指挥下,仅用了20多个小时,就提前修复了宋化桥。之后,宋化桥、北江大桥、安员大桥、市求大桥及谅山的圻罗大桥、梅花大桥,还有河内的龙编桥,西线的外合桥,中线的多福大桥都先后遭到轰炸。此外,美机还大规模轰炸了同模、克夫、北江、市求、安员等地的火车站,使得对这些铁路设施的抢修成了主要矛盾。为此,一方面抽调中国空军高炮部队秘密入越作战,加强对这些重要目标的空中防护,一方面把一些铁道兵的精锐连队从线路改建工地抽调出来,重点加强对车站和桥梁的维护和抢修。
      市求大桥的抢修开始由一支队四十四大队九分队(正好也是九分队)负责。他们全体指战员日夜战斗,在美机的日夜轰炸之下,铁路线不但没有被中断,反而在离正桥不远的地方,又修起了一座桥梁,这就是市求一便桥。在美机的轰炸下,一座桥变成两座桥,市求桥上运输不但没有中断,反而更畅通了。
      1966年底,美国对北越的轰炸再次升级,甚至将城镇也扩大到轰炸目标之中。这一天,和其它的日子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对于市求来说,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后来的结果是,美机不但炸毁了大桥,还疯狂地轰炸了市求城区,一个城镇在瞬间被大量从天而降的重磅炸弹摧毁,车站、机关、学校,还有民房,全部倒塌在瓦砾之中。作为四十四大队九分队的驻地市求中学也未能幸免,与所有的建筑物一样全部化为瓦砾,而九连的全体指战员,除了26人幸免于难外,全部被炸成了碎片。
大地在咽呜,江水在哭泣,市求上空的硝烟久久难以散去。

我们连队,也就是二大队九分队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开赴市求,接替四十四大队九分队留下的任务,继续抢修被炸毁的市求桥,确保河友铁路的畅通。
据老兵后来回忆,当时的景象真是惨不忍睹。虽然现场还没有收拾,但却很难找到完整的遗体。只见满地都流淌着鲜血,到处都是被炸飞的碎骨、碎肉,还有的沾在残墙断壁上,挂在树枝电杆上。我们连队的同志们含着热泪,忍着悲愤,为战友们收敛尸骨。他们将小树枝折成筷子状,将地上的碎肉一点点夹起来,也不知道哪一块肉是哪一位战友的,根本无法分清,只好一起收集进麻袋,集中到一起安葬。
这是一段悲惨壮烈的往事,一段活生生的惨剧。这样的惨剧远远不止一次。后来,又有二大队一中队附近一个标图室被炸,6名战士全部殉难;还有宋化桥附近防空高炮阵地被炸,60人牺牲……假如说,书本上的记载,电影中的场景也会给人以教育的话,现实更能激起了我们对美帝国主义的仇恨。今天,连长带我们来到市求桥上,不是为了让我们来旅游,而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活生生的阶级教育。
在安葬战友的同时,连队连夜对一便桥进行抢修,哪怕是争取提前一分一秒,也要让大桥早点通车,决不让铁路运输在自己的防区被切断。一便桥修通后,又立即集中力量抢建二便桥。九分队的全体指战员们在那段时间内,完全没有了白天与黑夜的区别,没有了上班和下班的区别,有的同志整天泡在冰冷的河水中施工,甚至连吃饭时也不能上岸。于是,在美机的轰炸下,两座桥又变成了三座桥。
这一点连美国人也感到迷惑不解。
一位当时参加越南战争的美国飞行员后来在回忆录中写道:
“位于河内郊区红河上的保罗·杜梅大桥(即红河大桥龙编桥)承担着大量的铁路运输任务。因此受到美国空军和海军航空队的极大注意。1967年8月11日空军F-105战斗机炸坏了大桥,可在10月初它就恢复通车了,虽然再次轰炸使其遭到了更严重的破坏,但大部分仍是完好的。
“有些桥梁被炸了,与之相连的重要的公路和铁路运输也被迫中断。但破坏的桥梁不会存在很长时间,换掉那些损坏严重的结构,仿佛一夜之间又建起了一座新桥。一些飞行员报告说:看到浮舟沿河岸排列着,等着重建被损坏的桥梁。美国报纸的专栏作家不理解为什么要轰炸这么多桥梁,因为这个国家毕竟没有这么多桥梁。这些专栏作家不可能看到北越人的顽强精神,这种精神使他们以惊人的速度重建桥梁,所以需要追加轰炸。
“河内以南128公里有一座桥叫清化铁路公路桥,位于乌江上,它的存在象征着美国飞行员所称的'炸桥战役’令人心碎的失败。从1965年3月到1968年11月停止轰炸的3年半内,为轰炸清化桥出动了战机近700架次,为此损失了许多飞机。尽管这座桥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损坏,但他们顶住了所有的轰炸,包括一些精心策划的轰炸,仍然屹立着并担负着交通运输任务。1967年3月海军试用'白眼星’滑翔炸弹对清化桥轰炸,尽管是直接命中,但桥仍然存在……”
不为美国飞行员所知的是,在他们的狂轰滥炸下创造奇迹的,除了“北越人的精神”,还有“中国兵的精神”。

用木头排架搭成的便桥桥墩

我们将注意力转移到上游不远处的几座桥梁。
在大桥上游将近五百米的河面上架着一座浮桥。远远看去,桥面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过往的车辆更是络绎不绝,显示了短暂的和平期间一号公路的繁荣景象。这就是市求大桥维修期间的公路代用桥。所有过河的车辆,目前都要从那座浮桥上过。由于浮桥的承重量有限,只能单向通行,因此两岸车辆轮流通过。远远可以看到两岸桥头都站着越南女民兵,手执红绿信号旗在指挥车辆通行。虽然两岸都排满了候渡的车辆,但次序井然,从未见到拥挤和阻塞现象。便道的质量很差,所有的汽车驶下一号公路,开上那段弯弯曲曲、坑坑洼洼的便道时,都剧烈地左右摇晃,开过浮桥时,更是上下荡荡悠悠,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再远一点,有一座简易铁路桥横跨河面,我想这就是四十四大队九分队的战友们所修建,现在由我们二大队九分队所维护的一便桥了。正好这时有一列火车从桥上慢慢通过。远远看去,这座桥好像很瘦弱,整个列车在它上面运行时,我觉得它正在咬紧牙关,甚至是龇牙咧嘴。但列车毕竟还是过去了,说明这座桥完全能够担负起它应尽的职责。
在更远一点的地方,还可以见到在上游约一公里多的江水中,竖立着三到四个用粗大的园木搭成的木架,与上游的铁路一便桥桥墩相似,好像是另一座便桥。但是,上面却是空空的,没有架梁,像是一座没有完工的桥,又像是一座被废弃的桥。
看到我们充满疑问的表情,连长及时给我们做了讲解。
那江水中几个半露的圆木牌架确实就是二便桥桥墩。从外表看起来好像整座桥尚未完工,实际上它的桥墩、钢梁和两岸的铁路引线都是完好的,只是有意将架上去的钢梁又从桥墩上拆下来了。桥江上的这三座桥,平时只有一座桥是处于正常通车状态。正桥能通车的时候,两座便桥就处于备用状态,便桥上的钢梁就被拆下来,运到两岸的树林里隐蔽起来。敌机从天空看下来,只能见到正桥这个目标,而没有架梁的便桥他们是看不见的,就是发现了,也是一座断桥,没有轰炸的价值,他们也不会在这儿浪费炸弹。但是一旦正桥被炸断,连队的第一项任务就连夜将其中的一座便桥架通,让火车得以保持畅通,然后集中兵力抢修正桥。万一正桥还没有修通,通车的那座便桥又被炸毁了,那就再把第二座便桥架通。这就是美国飞行员难以理解的 “仿佛一夜之间又建起了一座新桥”的事实真相。

战士们在便桥上施工

一位老战士手持木工斧从我们面前经过,连长一把拽住了他:

“十三班长,休息一会。来,给新战士讲讲抢修便桥的故事!”

“连长,别开玩笑了,我一个大老粗,哪里会给新同志讲故事。”

“怎么不能?就讲讲你在水中呆了两天两夜的故事嘛。”

“嗨,连长,哪有什么好讲的?”十三班长一脸窘相。

“怎么没有什么好讲的?十三班长在一次抢修便桥的战斗中,为了竖立桥墩,硬是在这条江里泡了两天两夜,连吃饭都不上岸。”

“那么睡觉呢?也在水里吗?”一个新战士问。

“还睡觉呢!抢修起来连续几天几夜不睡觉是常有的事。那个刘……,哎,叫刘全根吧?那个四班的……”

“对,刘全根。”

“在一次正桥的抢修中,连队在工地上连续干了四天四夜,大家四天四夜都没有合眼啊。收工后,一清点人数,发现那个刘全根没有回来。大家发动起来到工地去找,找来找去找不到。折腾了半夜,最后你们猜怎么了?”

“怎么了?”

“他倒在铁路边一块空地上睡着了,我们找到他时,他还在大声打呼噜呢。嘿,他倒好,睡得那么香,就是害得我们全连上下又是一夜没有睡。”

“哈哈……”大家全都笑得喘不过气来。

“你们的十三班长,是我们连队的木工专家,那两座便桥的几个桥墩,几乎都是他带领两个木工班在水里立起来的。”

由于当时的条件,这两座便桥完全是土法上马建起来的。但是,即便是土法上马,要在这么宽、这么深的江水中建造一座能够通过火车的桥梁,遇到的技术难题也是不少的。桥墩是一座桥的主体,桥墩修好了,桥就基本上算完工了。建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在湍急的水流中立下坚固的桥墩。所谓坚固,一是过火车时不能有丝毫下沉,二是在激流中不能有半点移动或歪斜。据说在正规的建桥工地,首先要用巨大的钢制沉箱沉到水里形成一个钢围堰,再抽去围堰中的水,露出江底。然后在抽去水的江底开挖出桥墩的基坑,要一直挖到下面的岩石,再在岩石基础上浇注桥墩。这样建成的大桥,稳稳地立在水中,自然是无比坚固。

在越南战场上没有钢制沉箱,也不可能挖出那么深的基坑,就用一种钢板桩代替沉箱。战士们把这些钢板桩一根根打下去,也形成一个深深的围堰,再在围堰中挖出基坑(当然不可能挖到岩石层),然后用大石块填满。在湍急的水底,要想将来桥墩不会被水流冲移位,大石块都装在用圆木制成的木笼中沉下去,一直填过水面。桥墩的水面部分都是用圆木排架构成。每一片排架由4到5根圆木预先钉好,再将4、5片排架在水面上拼成立体桥墩,立在水下的石笼上面。立排架肯定只能是木工班的任务,谁也抢不走。在任务最紧张的时刻,连续两天两夜泡在水中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李班长是我们班长。”王大坤小声告诉我。

“真的?”对了,王大坤被分到了木工班,也就是十三班吧。我十分羡慕地想,这小子真有运气,居然摊上了这样一个好班长。

“好,有机会一定去你们班,听你们班长讲讲修桥的故事

责任编辑:浪花一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