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唱降B以下的声音,在世界排名前五|这说的是于吉星
标题前半句话,是笔者引述。原创是戴玉强先生。
有朋友给我转过来戴玉强先生一个讲座视频(有兴趣的可以去B站或油管找UP主 鸡笨逆子 的主页,这视频他两个站都发了)。他说男高音不是必须都要上High C,随后就举例:“在座的有点岁数的同志们可能都知道,有位叫于吉星的男高音,那是我师哥。他唱降B就跟唱High C似的这么费劲(指前面的示范),但是他是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他唱降B以下的声音,在世界排名前五。中声区特别漂亮。”
本六零后,妥妥的属于戴先生说的有点岁数的同志。戴玉强叫于吉星师哥,大约是从韩德章和吴其辉两位中央乐团老人家那儿论的师门。戴玉强先生是国内当红过的男高音,目前主业是开班教学,辅导奔涌的“后浪”,他那番话是提醒初学者莫要把High C 看成男高音的唯一追求。我不介意于吉星先生是不是“唱降B以下的声音在世界排名前五”,打听他是否有更多录音是真觉得他声音好。
于吉星扮演 Pinkerton, Madama Butterfly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唱以每首200块的酬劳给于吉星录过一组歌曲,就是网上容易搜到的那批中唱出品。多数人对于吉星的印象都靠这批歌,包括我。这几支歌曲号儿头小了点,体现歌者的优势不够典型,所以中央乐团某老师跟我说“于吉星是中央乐团第一男高音”,我有点意外。那些光听过于吉星先生这批早年间录音的声乐粉,恐怕也不能理解戴玉强封“前五”的依凭(“前五”这说法本身也有些调侃,我觉得)。
因为《黄河颂》才被于吉星撩到。这个1985年现场录音我发过(点击标题获取全文→ “高中低”都齐了|中央乐团全本“黄大”中的《黄河颂》)。彼时国产男高音里这样的声音是优质的(现在也算优质),所以总觉得他应该有个录音作品集。不光我这么想,我周围不少朋友也都觉得“理当”有,但事实是“真没有”。于吉星在国内的时候,赶上美声低谷,没有哪家机构愿意给美声做出版物。
上面这组歌曲是1995年于吉星为澳大利亚的一家广播电台录制的,副标题“来自故乡的歌”。怀乡类歌曲比重大,我以为是电台做节目需要,于吉星先生说那是原因之一,那阵子他出国时间不长,唱这样的歌也是真的因为很想家。
我和几个朋友听了这十八首歌曲都很兴奋,一是歌曲中有比较冷僻但成色很好的创作歌曲,二是钢琴伴奏这种形式。
太阳的儿子 陈玉国词 朱良镇 曲
小河淌水 云南民歌
香茶送亲人 (根据 《挑担茶叶上北京》改编)
梦中的故乡 林苏有词曲
牧马之歌 石夫词曲
黄河梦 兆和、小春词 兆和曲
乌苏里船歌 赫哲族民歌 郭颂 汪云才编曲
海上的歌唱 石林词 刘念劬曲
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 词 贺绿汀曲
故乡恋 周威词 邓尔博曲
管弦乐队与钢琴担任伴奏,对歌者的刺激是不一样的,声场美感也有很大差异。上面这十首歌曲是我一位朋友帮忙挑的,做几点说明:
《牧马之歌》(上图显示的歌名有误)钢琴部分比较有意思。我问于先生这是谁编配的,跟我熟悉的那个版不一样。他说在中央乐团时他就一直唱这个谱子,可能是团里创作室的某位前辈编的。
《香茶送亲人》,老歌粉丝一听旋律就知道这是那首《挑担茶叶上北京》,这词儿改完了之后基本立意就变了,我觉得不错。方便歌者在不同的场景表演。编配者是谁,于先生也不记得了。
《小河淌水》是一首小夜曲款式的歌。女声唱的多,男声演唱的也有,但多遵循俊逸缥缈的线条。于先生唱的跟他们都不算同款,也好听。
《乌苏里船歌》是中国男高音都乐意演唱的歌曲,不分美声和民族唱法,优秀的版本很多。“半声”,唱得是否稳健、自如,是个考量歌者的要点。
《嘉陵江上》当下由中低声部歌者唱较常见,男高音唱它的已经不太多了。于吉星先生唱这种戏剧性强的歌曲从声音上说完全没有负担,主要是看“谋篇”方面的效果。
于吉星先生介绍说,合作钢琴大卫·马科斯基林先生技巧纯熟。于先生本以为一个外国朋友大概不大会理解中国作品,没想到这位钢琴家对音乐的理解这么到位,特别是细小的地方处理得非常精准。这位钢琴师后来曾担任维多利亚歌剧院的音乐总监,几年前不幸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