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对话张仁良教授:如何看待生命教育

曾瀞漪小姐:您刚谈到这个“灵”,在有些宗教学校里面,它是一个评估的标准。但是在你们学校,你们也有灵性的课程,希望能够培训这方面。但灵性这个东西,我自己觉得是无形的,如何去把它体现出来呢?比如宗教来说,我待会再请教法师,如何去体现这种灵性的修养。然后校长您先说说,在学校里面,您的灵性如何去评估它的标准。

张仁良教授:我们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我们有几个想法比较简单,因为我们是课外的课程,不是一个学科的课程。第一、我们觉得可以从服务学习,给学生一个机会。譬如做义工,去从帮助别人,学会怎么去尊重生命,去认识其他的生命,尊重生命。

第二方面刚好提到我们的生命教育,是推广给我们中、小学的。我会训练我们的学生,这是为未来的老师作为一个推动员,去中、小学跟小朋友们推广生命教育,介绍为什么我们要学岳飞、郑成功等人物,他们为什么这么重要。所以从整个推广过程里面,我也希望我的学生可以学到生命教育。

曾瀞漪小姐:我的理解就是,听起来像是把“小我”这个自我的部分更加的淡化,而要更加重视“大我”,就是社会整个国家大环境等等之类的。那么从宗教来说的话,法师,想请教的就是从宗教来说怎么看生命教育?是不是我们最终要去除“我执”这一块,是不是跟生命教育是有很大的关联呢?

宽运法师:其实佛教呢,是说出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问题,宇宙都有“成、住、坏、空”的问题,心有“生、住、异、灭”的问题,佛教是“返闻自性”,你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的智慧和德相,因为我们妄想和执着,对这个宇宙人生认识的偏颇了。我们凡夫以为这样的世界是真实的,佛教告诉你“成、住、坏、空”,都是在这里变化的。宇宙在变化,人也在变化,我们的心还在变化。所以佛教让你从生命教育认识自己、认识自性,不要对宇宙人生有偏颇。

当然,释迦佛在《华严经》第一句就说了,“一切众生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因为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就是我们说妄想和执着。首先学佛的目的,就是让你破除妄想和执着。但是这个不容易。众生有我见、我执,我的见解、我认为。佛教不是这样的,是告诉你一个真相,就是每个人,佛教就是让你理解和明白。当然佛教说了,“善(顺)法调御”,根据众生不同的根性,用不同的方法。

假如释迦佛他成佛以后,第一部讲的经就是《华严经》。但这个是给谁说的?这是给菩萨说的。就跟我们现在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硕士、博士,这是给不是一般的根性。佛教有五十二个阶位,从“十信”的菩萨,“十住”的菩萨、“十行”的菩萨、“十回向”的菩萨,到“十地”的菩萨,“等觉”、“妙觉”就成佛了。这跟大学的一样,从幼儿园开始读书到博士,那就成佛了。

但是众生的根基每个都不一样,因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它有“分段生死”、“变易生死”。因为佛教认为生命是来无始去无终,直到成佛为止。它对生命的关怀,不是关心他暂时的一时、一世,它有终极关怀。所以这就是刚才说这个“灵”。但它在终极关怀里,它有很多的善巧。刚才说了,对这大菩萨我们就讲《华严经》,完全可以了,让他怎么样做菩萨、做摩诃萨。他接着又花了很多时间到“鹿野苑”讲小乘法,讲人生里苦、集、灭、道。我们人生里有生、老、病、死的问题,有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五蕴炽盛苦,其实“苦苦”啦!有很多。

你认识了“苦”以后,你了解为什么“苦”。通过“八正道”、通过“三十七助道品”,认识了、了解了,破除这个“苦”,这就有一个破迷开悟的过程。所以佛教就让你从苦里(解脱),是一个学佛的增上缘。你认识了它以后,通过修道。佛教不但这样,到后来,他觉得这个还不够,说了很多方等经典,就是平等的经典。佛教讲平等,众生都可以成佛,平等经典。

佛又说了《般若经》《大般若经》,现在我们说的就是“空慧”。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从“文字般若”到“观照般若”到“实相般若”,去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也花了很多的时间,22年的时间去讲《般若经》。他到最后又讲了“法华涅槃时”。这就是“三乘归一”,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假如,你跟菩萨说菩萨道。所以佛教有“五眼”,你用佛眼看又一个样,你以“法眼”看又一个样,以“慧眼”看又是一个样,以“人眼”看又是一个样,你以“众生眼”看又是一个样。你的眼界不同,你感受东西不一样。我们校长,他看问题角度和教授的角度又不一样,他和学生的角度还是不一样,所以说观点与角度。

曾瀞漪小姐:我觉得做法师很不容易。比如说在佛教学院里面要教出一个好僧才的话,估计是天上要知道一半,地下要全知道,才能够真正作为一个能够自度度人的法师。但是从生命教育的本质来说,是不是科技可以解决受教的方法,但是生命教育的本质,还是在人跟人之间的接触。

张仁良教授:我同意。“生命教育”是通过,老实说我们觉得“生命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体验学习。就是体验,从实际上,操作上,小孩子有一个体验,他就会记住,也不用考试、也不用温书、也不用写作文、也不用写家课,体验学习是很重要。所以我希望,我们可以通过生命教育训练我们的学生,就是未来老师,作为生命教育的导赏员,推动香港中、小学的生命教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