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祭伍子胥:爱国如何称得?

伍子胥死了,可人们只记住了屈原。

关于端午的由来,被大家所熟知的就是纪念屈原。但在作者本人看来,屈原笔下“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zū hǎi)”的伍子胥才是当之无愧的祭祀对象。

上面那句话的意思是,忠臣不一定被任用,贤者不一定被推荐。伍子胥遭到灾祸,比干被剁成肉泥。这两者才是真正的忠臣和贤者。

伍子胥,楚国人,本名伍员,其父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师,其兄为伍尚。

下面的文章,请先阅读:伍子胥:请把我的眼睛挂在城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被灭!

公元前484年,吴王夫差受太宰伯嚭谗言,赐剑令伍子胥自杀。

子胥“乃告其舍人曰:「抉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吴王闻之大怒,乃取子胥尸,盛以鸱夷革,浮之江中。吴人怜之,为立祠於江上,午日以粽奉之(《史记》)”

吴王夫差令伍子胥自杀,伍子胥说对门人说,我死后,请把我的眼睛扣下来挂到吴国的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国过来灭掉吴国。于是乃自刎而死。

吴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下令让人把伍子胥的尸体用马革裹起来,扔到江里喂鱼。吴国百姓心疼他、感恩他为吴国所付出的一切,给他立祠,把粽子扔到江里,祭祀。

所以《荆楚岁时记》也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伍子胥被逼身亡207年后,另一个楚国人屈原选择了投汨罗江自尽。理由同是爱国

但,伍子胥死了,可人们只记住了屈原。

但历史给我们留了一个不起眼、但无比重要的问题:同是爱国,同是君王昏聩,忠臣慷慨赴死,两者之间为何差距如此之大呢?

很简单,“忠其君,天下皆欲以为臣。爱其亲,天下皆欲以为子”的伍子胥,是不被主流史籍所待见的。

没有人喜欢听批评、陈述事实(包括好、不好)的真话,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愿意活在自我的假想中,也不愿听他人不带恶意的指错。

而伍子胥,刚好就是后者。他是在就事论事,而前者,却沉浸在无比满意的自我幻想中。

纵观历史,无不上演着这样的情景。

相较于逆来顺受、幕后旁观的屈原,伍子胥更像是一位横刀立马、血荐轩辕的仗剑者。

(写到这里,又想起了敬重的诗人幸弃疾,他同样是横刀立马,万军之中可取敌上将首级。每每读到他的诗,心中总有一种无比的畅快感。)

同样面对昏君(前期的夫差,励精图治,只是后来,自己毁了自己),同样面对国事飘零,伍子胥都是既不盲从,更不旁观,攘臂以上。范仲淹评价他:“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

伍子胥是一个有怨报怨,有恩报恩的人。即使鞭尸三百,也要让楚平王太子建对自己一家人的杀害付出代价,因为,做错任何一件事都是要有代价的。

而对于在最危急时刻接纳自己的吴国来说,伍子胥带着十分的努力去报恩。帮助吴王夫差雄霸天下,国力达到历史上最高的水平。

对于他做的前一件事,很多“文人”和贵族官僚记住了,于是后人只记得屈原,却不知伍子胥。

对于后一件事,吴国老百姓记住了,为他立祠,感恩他为吴国的贡献。

因为,伍子胥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逃跑与反抗的行为,是反叛、是拘捕、是大逆不道,是统治阶级倡导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思想的对立者,是“君可以不仁,但臣不能不义”主流的反叛者。

以上,就是太多的酸腐学者,一本正经地忽悠民众,让大家都单方面的无私奉献的爱国逻辑。

但伍子胥的忠,是有前提条件的。

“君是否值得忠?”

因此,世人记住了逆来顺受的屈原,选择性忘记了敢爱敢恨的伍子胥。

明代进士邵宝恶狠狠做出如下评论:“伍子胥孝知有亲而不知有国,仇一人而戕一国,卒之流毒宗社,不亦甚哉!”

金代进士王若虚也说:“勇而无礼,为而不顾,既自贼其君,又贼人之君,员真小人也哉!”

说伍子胥是小人,是害人、害社会的毒瘤。只是不知道是他们内心的真心话,还是写给执政者看的呢?

但历史长河中也不乏理性的声音和光亮,哪怕微弱,也能穿透噪音,划破黑暗。姑且看看以下人物对他的评价。

苏轼:“父不受诛,子复仇,礼也。生则斩首,死则鞭尸,发其至痛,无所择也。”

一个人,如果连父母家人都不爱,谈爱国,打个问号(?)。

范仲淹 :“胥也应无憾,至哉忠孝门。生能酬楚怨,死可报吴恩。直气海涛在,片心江月存。悠悠当日者,千载祗惭魂。”

明代“批判学家”李贽:“伍子胥绝孝纯忠,惊天震地,楚之烈也。

《史记》作者司马迁客观而公正评价道:

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岂尝须臾忘郢邪?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将功名高高地举起,把它化作一股力量,用这股更强的力量去影响、去唤醒、去回馈,且不更好?

所以,你觉得一个毫无追求的乞丐是爱国,还是一位养活几万名员工(以及员工背后家庭)的企业家?

当然是后者!可他在剥削工人啊?

(0)

相关推荐

  • 又到一年吃粽时,端午吃粽念忠臣

    吃 粽 念 忠 臣 端 午 初五 端午竞渡由来久 端 午 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以为端午习俗起于越王勾践的"盖悯子胥之忠而作",语出清代顾禄<清嘉录>,且该书 ...

  • 【灵璧佳节】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与这三人也有渊源,你知道吗?

    端午节,不只是纪念屈原,与这三人也有渊源,你知道吗? 文/乡村农夫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备受中国老百姓重视和关注. 端午节临近,集镇和超市里,到处是卖粽子的,人们置办着包粽子食材的同时,也 ...

  • 越王勾践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够这样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这一历史故事出自于北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的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国君,在位时间最长,也是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 春秋时期,由于勾践的父亲不允许吴国攻 ...

  •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还有哪些传说,你都知道吗?

    "端午节起源传说." ◆ ◆ ◆ 内容来源 | 端午节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今日端午,先祝观众老爷们端午安康!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中非常重要的节日,与春节.清明节 ...

  • 屈原:伟大的殉国者

    时间:2012-01-08  来源:历史春秋网  作者:纪大华 楚国大夫屈原本是个极有才能的人,也是一个得到重用的人.他读书很多,知识面广,而且记忆力强,长于治乱,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表达极为熟悉.入朝廷 ...

  • 端午节不仅是纪念屈原,还与两位历史人物有关,其中一位是孝女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如恶日说.浴兰节说.夏至说.祭祀龙图腾说,祭祀先祖说,纪念历史人物说等等,纪念历史人物说中又有好几种说法,端午的起源说法太多,不过,现在最流行的说法是纪 ...

  • 端午是个爱国节

    端午节,老爸专门写了几句: 端午是个爱国节 纪念屈原情切切 狂诵<离骚>学诗人 人民浩歌弥激烈 老爸每天都写日记,遇到高兴的.有兴致的事情,还写诗.日记都写了十几大本了,内容特别丰富,有许 ...

  • 《原创》风入松.端午祭屈原/廖江

    风入松.端午祭屈原(晏几道体) 词/廖江 过端午屈馆钟鸣.万众前行.碧湖翠柳黄鹂戏,竞龙舟.恰似飞鹰.北寺瑞烟缭绕,东风香艾磐萦. 看红蓝两对相争.呐喊不停.牙旗飘舞晨曦照,祭英灵.奏响箫钲.橘颂忠魂 ...

  • 段文明 || 屈原的悲哀 ——又逢端午祭屈原

    屈原的悲哀 --又逢端午祭屈原 段文明   2299年前的五月初五,浪迹荒野.披发行吟.憔悴枯槁的屈原,面对国破家亡,百念幻灭,悲愤难握,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以身殉志.以身殉道. 从此,以死抗争的 ...

  • 端午祭坟

    一别家园两茫茫, 坎坷心酸心里装. 端午佳节在眼前, 回家上坟哭爹娘.

  • 芳华佳词|唐多令·端午祭(外二首)文/姚秀华

    唐多令·端午祭 文/姚秀华 无意到潇湘. 今年思欲长. 更烟云.略尽苍茫. 荆楚三吴怀旧梦, 念屈子.有华章. 艾酒酹余觞. 诗魂一缕香. 竞飞舟.浪里风樯. 淘尽英雄谁尚在? 饶两鬓.已多霜. 好事 ...

  • 端午祭屈原 [七言]

    每逢端午龙舟赛,思念屈原湘楚江. 一曲离骚歌积久,九章遗愤大夫矼. 忠臣献出亡秦策,楚国听信恶语腔. 粽子祭君投水里,年年岁岁佑朝邦.

  • 童心诗词集选(24):端午祭屈(十首)

       作者/童心   端午祭屈(十首) (一)五绝  屈赋成千古,栖栖几问津. 中宵读无寐,一念一伤神. (二)七绝  九章天问屈骚情,一咏一觴叹息生. 兰蕙艾蒿同入俗,人间谁共唱康平? (三)五律  ...

  • 端午祭屈原

    ​鹧鸪天 端午祭屈原(新韵)(晏几道体) 文/张秀祥(山东) 国破山河覆楚殇.忠臣投水汨罗江. 粽携端午英魂祭,艾草悬门慰栋梁. 天憯恸,地忧伤.悼别屈子赋华章. 诗坛浪漫从他起,一首离骚万古芳.

  • 总15期《奉天诗刊:诗推荐》作者:马义民 端午祭屈原

    端午祭屈原 文/马上(山东) 您的远见卓识被搁浅在两千多年前的江滩 您不必哀伤到去跳汩罗江 等一等您可能会遇到明君 那时没有救援队和轮渡 大家都为您的壮举无奈的落泪 看不到往日赛龙舟的热闹 只听到您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