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g的附子、细辛、花椒、干姜、肉桂,那么小的剂量能治病吗?(寒热失调案)
0.5g的附子、细辛、花椒、干姜、肉桂,那么小的剂量能治病吗?
作者/邢斌
前2个月,我的医案三十年的手脚心发烫,敢用附子吗?为“中医书友会”微信公众号转载,当时有读者留言,说医案里用附子只用3g,能起作用吗?
其实,近几年来我在某些情况下用附子剂量都很小,3g是经常用的,甚至只用0.5g,却取得很好效果,案例颇多。既往的案例有待慢慢整理。先举2个最近的吧。
这两例,用的都是乌梅丸,治疗的都是一种特殊的睡眠不佳、寒热失调状态。
第二则医案,不仅附子只用0.5g,细辛、花椒、干姜、肉桂、黄连、黄柏等的剂量也极小。
案2
W某,男,45岁。2018年2月25日初诊。
主诉:晚上睡觉时寒热失调一周。
病史:最近一个多月来工作忙,压力大,比较疲劳。近一周晚上刚睡时觉得冷热正好,但半夜2点左右冷醒,加盖毯子后又渐渐感觉燥热,但无汗出。大便、胃纳尚可。舌紫,苔薄白,边有齿印,脉弦。
处方:乌梅6g,细辛0.5g,肉桂0.5g(后下),黄连1g,黄柏1g,当归3g,党参12g,川椒0.5g,干姜0.5g,附子0.5g,生晒参粉6g(吞服),7剂。
2018年3月11日告知:服药3剂上症消失,精力好转。
按语:
第二则医案症情相对简单而且较轻,故用乌梅丸原方,附子、干姜、川椒、细辛、肉桂仅用0.5g,黄连、黄柏仅用1g,服药3剂睡觉时寒热失调之症即除。其实睡眠时寒热失调的患者并不很少,读者临床时不妨留意。
临床用药剂量的多寡,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当多则多,当少则少,不可胶柱鼓瑟。我用附子,最多曾用过一二百克,但少则仅用0.5g,用黄芪多则200g,用半夏多则120g,用苍术多则60g,用麻黄多则30g,用桂枝多则30g……
拙著《半日临证半日读书》有一篇《小方大方,不可拘泥》,用实例讨论了小剂量小方用药与大剂量大方用药,读者也可参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