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乌桥岛|“我至今馋着那老牌的菠萝罐头和沙茶酱”
“我至今馋着那老牌的菠萝罐头和沙茶酱”
—一位年过七旬老姑的自述
口述时间:2021年1月20日
口述人:妈妈的姑姑
记录人:刘爽(世贸实验学校九年级学生)
口述地址:老姑家里
输12
前言
乌桥岛曾经是繁荣的工业区,靠近汕头埠,依靠便捷的水运,那里曾经工厂林立,随着城市中心的东移,乌桥的发展却逐渐落幕,工厂倒闭了,搬走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区,定格在了上世纪90年代。
口述
我家当年住厦岭街,离耐火材料厂仅40多米。以前家里晾晒的衣服经常沾满了一层黑灰,就是因为耐火材料厂开窑的时候是用木料点燃,在起窑烧砖的时候,随风飘来一阵黑灰,弄得衣服经常要重洗。
我爸当年在那(个)厂工作过,他说当年在乌桥岛,几乎所有的工厂都要上夜班,当时耐火材料厂的烧成车间共有40多人,分成“三班倒”,每班组有15人左右,生产的产品多达几百个品种,有圆形的、扁型的,圆角的、尖角的,只要客户要求,就能依据尺寸按图施工。当年乌桥岛大大小小的工厂中,最出名的,当属汕头罐头厂。工厂主要将汕头本地的各种农产品制作成罐头,再出口至外地。昔日的汕头罐头厂是汕头国营企业,有“天坛牌”出口专用商标,是国内第一批主要出口创汇工业企业之一。随着城市中心东移,我们家也搬走了,但仍然馋着那老牌的菠萝罐头和沙茶酱。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解
后记
听了老姑的回忆,我对乌桥岛的工业有了更细致的了解。昔日繁华的工业区如今却被大家称为“城市弃儿”。目前,政府已有相关政策改造乌桥岛。乌桥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条件,相信乌桥岛会在改造中重现繁华。而我们青少年能做的是:将乌桥这些珍贵的人文记忆记录存档下来,使其不会被岁月冲刷得无迹可寻。将对乌桥的爱,对家乡的爱,对国家的爱与学习工作结合起来,会让我们的学习更有力量,更有目标,正所谓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则国家强!
点评
口述学研究者有一句话:“我对灵魂的历史感兴趣”。口述者讲说的,是他(她)非常个性化的经历,而这种经历,离不开大时代的淘洗和冲击。而采访者,则从叙述者的讲述中获得非常鲜活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对于口述者和记录者,有着双重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要做“触摸乌桥岛”口述调研的初衷,这些没有被史册记录下来的个人史,是对乌桥岛历史的一个有效补充,使城市记忆的脉络,更加有血有肉。本文的口述采访记录者,是一位初中生,基本将口述的大概提纲记录下来了,如果能更深入去挖掘,呈现更多细节,“老姑”的个人史,会更加可读也更感人。
(点评:林琳)
寻乌桥人讲乌桥故事
如果你是乌桥岛上的原住民,如果你是乌桥岛上曾经的手工艺人、工业领域从业者或曾在乌桥岛上的工厂上班;又或者您有以上相关线索,有乌桥故事可以分享,都诚邀你与我们联系!联系方式:将你的姓名与联系电话发送至本微信公众号即可,发送时请备注“乌桥”字样。
出品:特区青年报
总策划:林琳
执行:周晓云 郭佳彤(实习生)
摄影:张春华
编辑:林楚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