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根:新冠康复以后,才是艰难生活的开始

文/陈根

肆虐一年有余的新冠疫情,已经感染了全球上千万人。截至北京时间7月2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超过18336万例,累计死亡病例高达397万例。与此同时,康复、重症以及危重症病人持续降低,社会也在疫苗的推广下逐渐开放。对于很多人来说,COVID-19已经成为一组每天波动的数字。

然而,对于很多COVID-19康复患者来说,活过新冠病毒感染出院、只是另外一个长期治疗和艰难生活的开始。学界的研究也纷纷报告了这一情况——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症状,不同的症状背后有不同的原因,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漫长新冠”。新冠疫情,似乎没那么简单

从新冠到“长新冠”

一年以来,尽管人们对新冠疫情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却并不能说“深入”,尤其是对新冠后遗症,人们还并未有足够的探索——目前对于新冠康复者的长期症状,只有很少且不完整的数据。

根据新闻媒体报道,美国连锁餐厅“得克萨斯客栈”(Texas Roadhouse)的创始人兼CEO肯特·泰勒自杀身亡,享年65岁。根据其家人描述,自杀的理由正是不堪新冠后遗症的困扰。而这样的例子并不是孤例。

今年1月,由武汉金银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传染病诊治研究中心、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研究所等团队联合发表在Lancet的一项研究报告称,新冠痊愈患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可能也不会真正恢复健康

研究人员研究了从2020年1月7日到5月29日从武汉金银潭医院治愈出院的共1733名感染者的情况,结果显示,住院治疗的新冠病人中约有三分之二在患病6个月后仍有一个或数个后遗症现象

肌肉疼痛、疲倦及恐惧、抑郁等心理障碍是感染新冠肺炎后最常见的长期后遗症——76%的被调查者仍至少呈现一种与染疫相伴的症状,63%的人有疲倦感或肌肉无力感,26%难以入睡,23%有恐惧感或抑郁症状。

同样的,2021年2月发表在JAMA Network Open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许多轻至中度新冠感染患者可能会成为长期受害者,有三分之一的轻度患者在康复后仍然会产生持久的影响,出现诸多后遗症状

研究显示,近33%在家中患病的新冠轻症患者和31%的新冠住院患者报告说,在感染新冠后至少有一种症状持续了几个月。在这些患者中,最持久的症状是疲劳(14%)和嗅觉、味觉丧失(14%)。约有2%的患者出现脑雾或记忆障碍。与感染新冠之前相比,近31%的患者表示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较差。

如果说Lancet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提供了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数据,以引起人们的重视,那么6月9日Nature杂志新闻专题发表的文章,探索了对于新冠感染后长期症状的最紧迫的问题

其中,哥伦比亚大学将COVID-19长期症状定义为确定新冠病毒感染后症状持续4周以上。由于COVID-19系急性病毒感染,3周后尚未分离出具有复制能力的新冠病毒。因此,4周以后的症状,已经不再是新冠病毒持续感染所致。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同样将COVID-19长期症状定义4周。

然而,英国国家统计局在对2万多名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的人进行随访后却发现,即使到12周,有13.7%的新冠病毒检测阳性者仍报告有新冠病毒感染所导致的症状。当然,13.7%的比例基数是所有核酸检测呈现阳性的人,即包括无症状感染者;而不是来自于有症状的COVID-19,也不是来自于住院病例。

由于英国国家统计局的研究是针对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且随访的是基于社区的抽样样本,所以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客观的研究。截止到2021年6月13日,全球已有1.75亿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按照英国国家统计局13.7%的感染者有长期症状,意味着约2,400万人在感染3个月后仍饱受新冠感染症状的折磨

在症状方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Avindra Nath博士指出,新冠的长期症状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无法忍受运动”,即便是轻微的体力运动都会让人喘不上气;第二类是出现认知能力上的问题,如记忆力下降,难以思考等;第三类则更为严重,能影响到人的自主神经系统,包括对心跳、呼吸、消化等过程产生影响。

不论是新闻报道,还是研究综述都足以表明,从新冠到“长新冠”,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长新冠”何来?

新冠病毒带来的漫长伤害远超人们的想像,而就长新冠的原因,说法更是各有不同。根据对患者的大量测试结果以及对症状的分析,目前人们总结的潜在病因大概就有三种:

其一,就是以自身抗体为代表的自体免疫反应开始攻击人体的健康组织,引发持续数月的症状。这个观点已被今年5月Nature发表的耶鲁大学文章所证实。该研究新发现了COVID-19的免疫病理机制-自身抗体的产生。

分析显示,相比健康对照,COVID-19患者产生了大量针对免疫相关蛋白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包括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补体和免疫细胞表面蛋白。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自身抗体可以通过干扰免疫细胞信号通路及干扰免疫细胞分布,从而抑制免疫系统的抗病毒功能,使免疫功能发生紊乱。

另外,部分COVID-19患者还会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抗原的抗体,部分抗体与疾病进展和持久的后遗症有关。研究人员指出,如果个体原本就容易产生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新冠感染可能加速了自身免疫症状的出现。一般来讲,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多发于中年女性,与出现长期新冠症状的群体具有一致性。

其二,即病毒的持久感染。也就是说,这些患者并没有真正痊愈——病毒依旧存留在他们体内。这些病毒虽已没有传染性,甚至可能失去了复制能力,无法被检测出,但它们所生产的一些物质却会引起身体的反应,这并非天方夜谭。事实上,麻疹、登革热、埃博拉病毒感染后就有类似的病例出现。

RNA病毒尤其容易出现这一现象,而新冠病毒正是一种RNA病毒。尽管支持这一假设的证据不多,但研究人员们依然零散获得过一些证据。比如,一篇《自然》论文发现有些患者在新冠康复的四个月后,肠道里依然能检测出新冠蛋白。又比如一些患者在康复的数月后,新冠病毒产物存在于其尿液之中。

最后,是新冠感染期间的炎症反应,给身体留下了难以弥补的损害。这一点可通过免疫信使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得到印证。细胞因子可穿过血脑屏障,可能导致影响整个神经系统的长期中毒性大脑改变。

2020年 4 月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一项研究就发现,中国武汉三分之一的冠状病毒患者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嗅觉和味觉丧失、思维混乱、头痛甚至癫痫等。

然而,尽管长新冠并不少见,但目前医生的选择依然非常少这也因为人们对COVID-19长期症状知之甚少。因此,在较大范围内作长期愈后观察研究更显得重要,以便对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影响有全面的认识。

事实上,无论是抗击新冠还是抗击长新冠,人们的生活都因为新冠而有了巨大的改变。现在,新冠病毒并没有彻底消失,而是在地球的不同角落轮番出现。但是,未能根除病毒并不意味着疾病、死亡或社会隔离将继续以目前的规模发展。

未来的疫情发展趋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通过接种疫苗获得免疫以及病毒如何演变。我们的未来,或许还将长时间与新冠病毒共存。随着疫苗接种或感染后的群体免疫,新冠病毒带来的危害有望逐渐减轻并最终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