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艺|青年才俊气度不凡 匠心独具巧夺天工——对话新晋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谢麟
新晋中国玉石雕刻大师谢麟1981年出生于福建省莆田市,这里是名闻遐迩的“木雕之乡”,不乏雕刻名家,其父就是一位远近闻名的木雕师,家里还有一个小作坊。耳濡目染之下,谢麟自幼就对雕刻很感兴趣,十二、三岁时便利用家里的边角废料雕着玩,没有雕刻工具就自己做,他曾把锯片弄断磨成刻刀,模仿着大人的样子刻印章和小玩件。1994年,举家从莆田迁到福州市,谢麟开始学习传统的寿山石雕刻技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习和虚心求教,谢麟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雕刻天分,很快就掌握了圆雕、浮雕、薄意等雕刻技法,并开始独立创作。
由于没有接受过美术方面的系统教育,对艺术理论和艺术框架不甚了解,谢麟在创作中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有大的创新和突破。因此在2002年,他毅然决定放下手中的刻刀和脱手可得的商机,赴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除了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本功的学习,谢麟还拜名师学习国画和雕塑艺术。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让谢麟的艺术创作功底更为扎实,同时也开阔了他的创作思路,尘封的艺术灵感从内心深处喷薄而出。
学成归来的谢大师如虎添翼,他从传统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追求汉唐风韵,并拟古开新,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创作上,他十分注重“相石取巧”,即根据石料的形状、色彩、纹路、绺裂等进行构思,因势造型,因材施艺,充分挖掘出石材的独特个性和天性之美。谢大师刀法精致细腻、收放有度,且顿挫自如,尤其开丝技艺炉火纯青。他擅长雕刻古兽、人物、印钮和器皿等,其作品造型雄浑古朴、沉稳坚毅;线条挺拔有力、流畅舒展,有着强烈的现代雕塑美感。
谢大师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寿山石雕刻艺术家、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宝玉石协会寿山石鉴定师、福建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州国石文化艺术馆创作总监、福建省寿山石文化艺术研究理事、巴林石协会副会长。
笔者初见谢麟大师之时,很难将眼前这个谦逊、朴实,还略微有点腼腆的“大男孩”与其成熟稳健、古风老道的雕刻作品联系起来。谢大师高高的个头,阳光帅气,朝气蓬勃,且艺术范儿十足,整个人洋溢着青春的魅力。我们的访谈毫无违和感,仿佛久别的朋友,共同探讨艺术创作的相关话题。
记者:谢大师,您好!真没想到您还如此年轻,如果斜挎个书包走在大街上,完全会被人误以为是“高中男生”。作为2015年新晋的中国玉石雕刻大师,您认为在玉石雕刻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雕工、技法、材质、还是审石、创意、创新?
谢麟:您说的这些都很重要,是完成一件高品质的玉石雕刻作品所必备的要素。材质是基础,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合适的雕刻材料,艺术创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在寿山石资源匮乏,许多福州籍的雕刻师不得不向外寻求发展和突破,尝试雕刻各种各样不同的材质,例如一些新兴的玉石:黄龙玉、台山玉、京华玉、黄蜡石等。雕刻工艺和技法是完成作品的手段,一个人只要稍微有点天赋加上勤学苦练,不过两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掌握最基本的雕刻技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使雕刻工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在普遍采用的第四代滴水雕刻机,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艺水平。此外,3D打印和精雕机的出现,对传统的手工雕刻提出了新的挑战,一个普遍的雕刻师如果学艺不精,将来完全有可能被机器所取代。所以我认为艺术创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意,我们拿到一块材料之后,审石是第一步,行间有句俗话:一相抵九功,相石就是审石。仔细地端详审视这块材料的形状轮廓、颜色分布、纹理走向、裂纹瑕疵等,考虑用最好的创意把它最美的一面呈现出来,这个过程极其痛苦,有时甚至要花费数月、数年的时间,有点类似于苦吟诗人贾岛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但有时灵光闪现,一个绝佳的创意会突然出现在脑海中,让人欣喜若狂,激动不已。其实艺术源于生活,所谓的灵感都来自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对知识的大量积累,以及对生命的深切感悟。
记者:您果然是见解不凡,一下子就抓住了艺术创作的精髓。任何一种材质都只是载体,而表现手法只是工具,最能体现一位雕刻大师水准的一定是他的创意,模拟甚至抄袭别人作品创意的行为都是可耻的。而好的创意来源于大师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来源于对艺术的激情和挚爱。
除了寿山石之外,您还创作了大量的巴林石作品,请您谈谈这二者之间的区别?您为何会对巴林石情有独钟呢?
谢麟:应当说,寿山石的确是一种最能激发雕刻师创作欲望的好材料,且寿山石雕经过数千年的积淀与发展越来越成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一些系统地学习了中西方艺术理论和绘画雕塑的学院派雕刻师加入寿山石雕队伍,使长期以来以民间工艺为主的雕刻艺术呈现出新时代的风采,寿山石雕艺术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然而,艺术发展到今天,出现了多种选择,玉石雕刻亦是如此。寿山石以其资源稀缺的优势,牢牢地占据着石雕市场软黄金之席。一块品相稍好的寿山石,动辄几万、几十万,年青一代的雕刻师只能望“料”兴叹。即便有机会动刀,也是压力山大,唯恐稍为不慎,把价值不菲的料给废了。一些创新性的思维和创新根本不敢尝试,只能因循守旧地雕刻一些固有体裁。而且寿山石雕历史悠久,讲究门派和传承,论资排辈的现象十分普遍,年青雕刻师的晋升通道很窄,在这个舞台上想要后来居上不容易,所以只能寻求向外发展,在别的舞台上一展抱负。
从一开始我就没有把寿山石当做自己艺术创作的唯一石材,由于家庭的原因,我很早就接触到巴林石,它和寿山石一样,也是一种叶蜡石,产自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以北200公里的巴林右旗,这里有一座叫“雅马图”的山,分东西两峰,东峰高耸,巴林石的矿脉纵横山腰,产量颇丰;西峰略矮,但石质细腻、色泽瑰丽,巴林石的佳品多出自此处。
巴林石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印石”,它的色彩丰富、纹理奇特、质地温润、钟灵毓秀,堪称精美绝伦。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被发现,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称为“天赐之石”。巴林石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它与赤峰地区远古文明的红山文化、草原的青铜文化、契丹文化和蒙元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巴林石基本上采用传统印章石的命名方法,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和彩石四大类。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温润细腻,色彩对比强烈。石上斑斑血迹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犹如红霞映月,分外夺目。福黄石与寿山田黄石不分伯仲,被称为“姊妹石”,其石质柔和透彻,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大要素于一身,珍贵之极,在金石界素有“一寸福黄三寸金”之说。冻石则石质细洁清亮,颜色妩媚温柔,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中彩霞冻石最为珍贵,石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红霞漫天的水彩画,非他石所能匹敌。彩石则以其天然彩色图案见长,色彩艳丽丰富,图案惟妙惟肖,尤其是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让人不得不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初见巴林石便给我惊艳之感,它质地细洁清透、色彩绚丽多变,且软硬适中,宜于镌刻,光彩气质完全不输寿山石,不愧为石中妙品。我被它的美丽所折服、倾倒,甘愿为它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情。在寿山石的圈子里发展巴林石雕,有点首吃螃蟹的冒险,我无疑是一头撞进了未知的迷雾中,面对市场的压力和有些不合时宜,我也曾有过彷徨和退缩,但最终坚持了下来,在巴林石的舞台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角色。
其实不管是巴林石还是寿山石,都只是承载我艺术创作的一种载体,通过它们表达出我的所思所想。我雕刻的古兽、人物、瓜果、器皿等皆选福黄、彩霞红、粉芙蓉等高档名贵巴林石,我在创作时不求大、不图快、不猎奇、不贪多,而是少而精、巧而细、小而妙。特别是古兽印纽作品,我在造型上力求具象与抽象、写实与夸张相结合,古兽个个雄浑古朴、筋骨刚劲、挺拔有力,充满了原始古老、内在本来的质朴美感,以及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
记者: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在未经雕琢之前,它们都只是一块块冰冷的石头,需要雕刻者用手中的刻刀赋予它们生命,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您的作品一眼看去就感觉造型华丽古典,古兽形象构思精巧大胆,不拘于传统的固有模式,而是重点表现动感、力度与神韵。有的灵敏迅捷,有的沉稳威严;有的生动逼真,有的夸张写意,神态迥异,韵味十足,令人叹为观止。
谢麟:福建省莆田市人,自幼随父学艺,从小耳濡目染对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直接步入雕刻之路,进修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擅刻古兽、印章,尤其以古兽鼎杯更为精妙。现为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福建省雕刻艺术大师,福建省民间艺术家,巴林石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