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唐史:李光弼病逝,东部柱石的坍塌
简述唐史:李光弼病逝,东部柱石的坍塌
关键词: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帅,执掌关东军政、唐廷解除河南副元帅职务
前因: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帅,执掌关东军政
761年,邙山战役后李光弼改任河南副元帅,全权执掌河南、江淮等地的军政,并主持对叛军的东线作战。
▲邙山之战 (南北朝时期西魏与东魏之间进行的战役)
后果:唐廷解除河南副元帅职务
770年,李光弼病逝后,唐廷解除其曾担任的河南副元帅职务,河南地区进入藩镇割据时代。
▲唐朝行政区
过程始末
一、李光弼去世
公元764年秋,支撑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河南副元帅李光弼,在徐州因病去世。
李光弼的去世不仅意味着唐帝国东部地区柱石的丧失,也预示着朝廷对关东各地的直接统治走向了崩塌。
那么,李光弼作为大唐帝国的东部柱石,是如何支撑唐帝国东部的军政局势,又是如何走向死亡的呢?故事要从唐朝廷收付长安和洛阳两京后谈起。
▲李光弼画像
二、邙山惨败
唐廷收付两京后,出于对郭子仪的猜忌,朝廷命令李光弼代替郭子仪就任天下兵马副元帅,统领各路唐军在邙山与史思明展开会战。
但到任的李光弼和郭子仪的部下仆固怀恩争权,两人的内讧很快导致了惨败。
为了避免内讧再度发生,也为了更好地完成对叛军的作战计划,朝廷将李光弼改任为河南副元帅,全权都统河南、淮西、淮南、山南东、荆南等关东地区的军队,负责镇守关东地区并从东线威胁安史叛军。
仆固怀恩则接手了李光弼留下的朔方节度使兼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全权执掌关西军队的主力。
李光弼就任河南副元帅后,所面临的局面前所未有地棘手:席卷江淮的叛将刘展之乱刚被平定,负责平叛的平卢军大将田神功滞留在被烧杀一空的江淮地区不肯返回本镇;
浙东又爆发出声势浩大的袁盎起义;在河南作战的淮西节度使王仲升在交战中失手被叛军俘虏,河南对叛军的战线出现了巨大的防御漏洞;南方地区的来瑱等将领更是拒不奉命、形同叛镇。
▲史思明剧照
三、李光弼要扭转山东地区的军政局势
新官上任的李光弼手中,只有寥寥数支旧部可用,与关东的乱局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李光弼要扭转山东地区的军政局势,他决定从关东地区的军队整编入手。
虽然李光弼掌握的军队较少,但李光弼本人的号召力和唐朝廷的任命赋予了他很大的权威。李光弼才赴任,原本以田神功为首的桀骜不驯的平卢军旧部,害怕朝廷责罚,就自动撤回本镇、声称听从李光弼的指挥。
李光弼认为机不可失,随即对关东地区的军队进行了重新整编,将关东地区的部队分成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己率领的嫡系本部,第二部分是原来的河南驻军,第三部分则是以田神功等为首的平卢系军队。
根据各支部队的性质,李光弼还给他们分派了不同的任务:战力稍逊的河南的本部军队混编了部分强力的李光弼嫡系南下镇压袁盎起义。
田神功为首的平卢系军队,由于是安史降将出身,不但战斗力较强、而且熟知叛军的作战战术,他们负责和李光弼本部嫡系部队汇合后,北上对抗河南、河北地区的叛军。
经过李光弼的调节,关东各路军队开始跃跃欲试,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威胁到大唐经济命脉江淮地区的袁盎起义。尽管浙东的袁盎起义规模宏大,实力最强时号称有二十万人之众。但是在屡历战火的河南军队面前,这支空前庞大的起义军却被打的折兵损将并节节败退。
不久之后,李光弼的部下就生擒了起义军领袖袁盎,浙东起义宣告终结。李光弼的部将们也随即入主了江淮各州,开始重建江淮的军事与政治秩序。
▲袁盎
四、唐代宗对李光弼失望
平定袁盎起义的同时,李光弼则督率主力开始讨伐盘踞河南和河北的史朝义叛军。李光弼本人与麾下的将领均为久经沙场的悍将,原本对河南地方军队确立优势的叛军,很快又处于劣势。
李光弼麾下大将论惟贞击败并斩杀了先前击败淮西节度使王仲升的叛军大将谢钦让,河南的叛军开始崩溃。
西面的仆固怀恩由于独自领兵,也抓住机会对敌人乘胜追击,彻底消灭了史朝义叛军,结束了安史之乱。可正当大唐帝国东部地区在李光弼的镇守下日渐恢复秩序与繁荣时,一桩又一桩意外却打破了向好的局面。
▲仆固怀恩
新皇帝唐代宗继位后,面临着他的父亲和祖父辈同样苦恼的棘手问题:如何压制在战争中崛起的地方将领。出于刚即位的自信与缺乏政治经验,唐代宗选择了用激烈的手段来解决问题,此前镇守南方的将领来瑱跋扈骄纵,在代宗的指示下,代宗亲信权宦程元振勾结大将王仲升诬告来瑱、将其杀害。
来瑱的死引发唐朝各地将领的共同惶恐,不久之后,平叛有功的仆固怀恩也被逼反,仆固怀恩的谋反也导致了吐蕃的轻易入侵并攻陷了首都长安,代宗仓促逃亡到陕州。
唐代宗逃亡陕州期间,向各地藩镇求取援手,但是众将因为忌惮来瑱之死,几乎无人愿意奉诏前来。代宗又向李光弼求援,在唐代宗眼里,李光弼身为王朝支柱,一定会对自己竭力相助。
但此时的李光弼却猜不透唐代宗的心思,他认为如果自己带兵去救援皇帝,说不定会想来瑱和仆固怀恩一样,在事后落得一个叛臣的罪名。李光弼对救驾的事犹豫不下,时间一长,唐代宗也就失去了对他的指望。
李光弼不去救驾的“不忠”行为,虽然让李光弼的安全得到了保障,却彻底摧垮了李光弼的威信。由于李光弼忠臣和朝廷代理人形象的崩塌,河南的地方将领与平卢系将领田神功等人,都不再听从李光弼的指挥,李光弼只是在名义上还统领着关东军队。
764年的秋天,李光弼在驻军地徐州进退不得,为没有去救援皇帝而自责,在失意中去世了。
▲唐代宗剧照
结论:
李光弼作为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在关东地区的代言人,有力地重建起了关东新秩序。但由于李光弼的病逝,唐廷对关东地区的支配体制也开始走向没落,河南地区进入到了风雨飘摇割据时代。
【参考资料】《新唐书·李光弼传》《旧唐书·代宗纪》《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