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代 · 上海街景

图1:1971年,周总理接见伊文思夫妇

1972年-1975年间,尤里斯·伊文思(1898~1989,荷兰电影导演)偕夫人罗丽丹(法籍电影人)在中国拍摄了长达12个小时大型系列纪录片《愚公移山》,摄制组的足迹遍及大庆、上海、南京、青岛、新疆等地。当时,伊文思等人是极少数几位得到官方认可在国内采访、拍摄的境外摄影师(图1),这给他深入基层(工厂、街道等),广泛接触群众带来方便。在片中,你可见到工人、农民、渔民、教授、学生、解放军战士、售货员、演员、手工艺人等,还有他们工作、生活的场景。本文截取伊文思在上海拍摄的《对一座城市的印象》、《上海第三医药商店》等片一些镜头,再现1970年代上海街景,并将这些珍贵的影像分享各位同好。

图2:外滩,黄浦江边

上海街头常有“轧闹猛”现象,只要有人往上凑热闹,不管三七廿一马上有人跟进。侬看,一对夫妻在外滩拍照留影,也会像围观外宾一样里三层外三层,场面邪气壮观(图2)。有辰光,某人走在街头,感觉头颈不适而仰面观天舒展下,旁人见状也会好奇地朝天观望,想晓得他在看啥,开始一二个看,很快一传十、十传百,一大群人都朝天看,还相互询问“啥事体?”,结果,啥事体也没发生过,只是第一个人他活动了下头颈而已。

图3:清晨,上海街头大饼油条摊

图4:清晨,上海街头大饼油条摊

在上海排队买东西是常有的事,就是一大早去买个早点也会排成长龙(图3、4)。上海早点有“四大金刚”(大饼、油条、粢饭、豆浆),大饼、油条最受喜爱。油条刚出锅时,先不急于拿走,会烫手,让它冷一会,然后用短草绳(摊主提供)扎或筷子(自带)串起拿走。

图5:南京西路人民公园门口,乌龟车

图6:北站,乌龟车

1970年代,上海街头跑的差头(出租车)大多是小乌龟车,上海人习称“小乌龟”(图5、6,音xiaowuju)。

图7:南京西路新昌路口,邮局

南京西路新昌路口东北转角的这家邮政支局在当年也可算地标(图7)。1990年以降,在城区建设大变局中,它早已退出历史舞台,无迹可寻了。

图8:延安东路轮渡站

过去,黄浦江两岸过江来往交通极为不便,摆渡船是主要交通工具(图8),若遇大雾天轮渡就停运,急煞去对岸上班人。所以,住了浦东的自喻乡下人,难得到浦西去玩,还说:“伲到上海去白相。”

图9:安义路常德路口,静安区41粮油店

静安区安义路的老照片稀缺,这是我至今见到的它的唯一影像(图9),多亏伊文思大师用镜头记下其瞬间。

图10:乍浦路桥

老底子,人力运输车蛮多的。人力车平地走还比较省力易行,一旦遇到上桥就非常吃力,需要有人推一把,俗称“推桥头”(图10)。不过,大多人力车夫会相互推车,很是默契。笔者读小学时,为写篇周记《记一件好事》,特意去桥堍相帮推人力货车。

图11:南京西路,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

1938年9月,公诚南货店创立。1967年8月,公成南货店与立丰供销合作社公私合营,改名为“上海立丰广东土产食品商店”。1990年10月,改名为上海立丰食品有限公司(图11)。

图12:南京西路华山路口东望静安寺

图13:南京西路华山路口东北角

图14:华山路南京西路口北望,前方愚园路

此组截屏影像(图12、13、14)再现了当年静安寺及其周边风貌。如今,静安寺片区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的,影像中的沿街建筑已无迹可寻。

图15:南京西路805号,王家沙点心店

图16:南京西路805号,王家沙点心店门口买青团

王家沙点心店的素菜馒头、萝卜丝馒头做得蛮好,常常要排长队才能买到。蟹壳黄更是品种多,吃口好!以前还有老虎脚爪供应,吃的人少了,也就不做了,有点可惜。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有机会你自己去品尝(图15、16)。

图17:小菜场鱼摊头

图18:刮鱼鳞摊

图19:小菜场,盆头菜

过去,小菜场鱼摊头旁边还有专门刮鱼鳞的小摊头,大多是中老年妇女担当(图18)。现在这种事体只有卖鱼摊主自家做了。小菜场里还有卖荤素搭配的小菜,且用盆装,习称“盆头菜”(图19),价钿比各种单买稍微贵点,但免肉票。

图20:徐家汇广场,衡山路华山路口,衡山食品商店

图21:徐家汇广场,交警用喇叭指挥交通

那时,马路上没有交通协管员或辅警,交警指挥交通还是蛮辛苦的,有时会用喇叭提醒来往车辆和行人注意交通安全(图21)。

心灵深处 久石让 - 太阳照常升起

弄堂longdang

和老上海对话,探究历史,不只为了兴趣,还能更好地装逼
122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