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焦虑就是最大的需求痛点
人们在生活中会有很多焦虑,好的产品针对这些焦虑提出解决之道,有的是一个方法,有的是一件实物,这些产品在解决需求痛点。大的焦虑对应大需求,小的焦虑对应小需求,共同的焦虑对应共同的需求,而时代的焦虑,就是时代的需求。
古今中外所有人的两个共同焦虑,一个是面对死亡的恐惧,一个是面对自然灾害和疾病威胁的恐惧。这些焦虑自古至今从没有变过,人们制造出众多的“产品”,企图解决这些焦虑。然而,时至今日,还没有一个“产品”能彻底地去解决它们。所以这类“产品”就成为所有时代的明星,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这也难怪“人工智能将实现人类的永生”,“基因编辑将消灭所有的疾病”等愿景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热点,而翻开历史,我们会发现,过去的每个年代都会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时代在变化,需求也在变化,有些焦虑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消失了,而同时也会出现新的焦虑,毕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好产品需要抓住需求,而需求的发现靠的是感知焦虑。
大多数颠覆性产品或者颠覆性运营模式的创新,都没有在行业内部发生,而是从看似不相关的行业开始,因为所谓的外行,他们用行业外的角度才能感知真正的焦虑,进而梳理出新的需求。
应了一句老话“只缘身在此山中”,很多企业,尤其是有些世界知名企业,自以为最懂消费者,他们花费了大量的资金去调研用户的需求,而最终不是误判了需求就是错误地决策,比如诺基亚、摩托罗拉等。
相反,阿里巴巴作为一个数据公司,以一个外行人的思路,改造了商业、金融、服务业这些不想干的行业,未来阿里巴巴还会颠覆更多行业。
从媒体中感知焦虑。
国家民族的焦虑,时代的焦虑需要从媒体中感知,从报纸、杂志、电影、电视中感知,从国家的大政方针中感知。那些把国家的焦虑变成自己的焦虑的企业,就是承担了时代责任的企业,不管它们处于哪个领域,都会准确地感知这个国家这个时代的共同焦虑,进而梳理出真实的需求。
而小的焦虑,可以从网络的评论、论坛的吐槽、无厘头的热点中感知。把网民的焦虑变成自己的焦虑,搜集并挖掘这些数据,就能精确地分析出真实的需求。
“功夫在戏外”,感知焦虑是梳理需求的第一步,这一步往往不在行业内部,而是需要跳出来,引用更多的数据去支撑,才能更敏感地感知焦虑,发现灯下黑的需求,进而把握时机,实现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