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管理人员和师资培训专题(002):认识家庭,服务家庭

002
认识家庭,服务家庭
1.什么是家庭
什么是家庭?有关家庭的定义在国内外有各种提法。现代社会格局日益复杂,家庭出现多元化趋势,怎样为家庭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还在探索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已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
认识家庭必须了解家庭的特点。家庭的特点反映着家庭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家庭的特点表现为: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组织单位,是社会群体。
人类生活是社会生活,以群体为特征。社会生活中有各种各类群体,家庭是人类群体的一种特殊形式。恩格斯指出人类有两种生产,即物质生产,人口的再生产和种族的繁衍。家庭肩负着两种生产的重任,物质生产包括生活资料、衣食住行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最初它完全是在家庭中进行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经济的发展,这种生产功能逐步由家庭转人社会,而人的再生产则始终是家庭的责任与义务。家庭不仅生育人还要养育人,要为人的社会化创造条件。家庭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组织单位承担着保护老、幼、病、残,遵纪守法等责任。家庭作为社会群体,在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应该是亲密的,是面对面的结合与合作。家庭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连续性的作用。
家庭是普遍的社会制度。
人类的社会生活是规范化的,为实现这些规范制定了各种行为规则,这就是社会制度。家庭也有一定的规定性、程序性和相对稳定性。尽管有各种各样的家庭,但家庭生活却是有章可循的。家庭制度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社会。家庭制度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一种制度,我国历来重视家规家法、家风。当前提倡的“美好家庭”、“五好家庭”也是为了促进家庭的建设。进入家庭的家政服务员,必须了解这个家庭的家规、家风,以适应这个家庭的需求。
家庭是特殊的社会关系。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纽带紧密联系起来的内团体,既是感情集团又是责任集团。从生物学上看,家庭有其自然属性,血浓于水。但人又有其社会性,人的最自然的联系是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家庭中人与人的关系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关系。家庭最初是唯一的社会关系,也是人最初的社会关系。随着家庭生活需要的增长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又产生了新的社会关系。了解、认识家庭关系及其特殊性是搞好家庭关系、建立美好幸福家庭的前提。
家庭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是能动的因素。
在人类历史中,家庭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恩格斯把家庭形态的历史变化分作几个阶段:一是血亲杂交阶段,即群居,无婚姻。二是血缘家庭,即婚姻集团按照辈分划分,排除母子、父女之间的性交关系,同辈中男女仍然杂交。三是普那路亚家庭,即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性关系,实行外婚制,即两个集团的兄弟、姐妹之间互为夫妻。四是对偶家庭。这是继群婚家庭之后出现的第一种家庭。特征是多夫、多妻、母权制。五是一夫一妻制家庭。这种家庭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母权制被父权制代替。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经过了漫长的发展道路,有着各种不同的形态。解放前我国一夫一妻制往往伴随着一夫多妻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了新型的社会主义家庭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都对我国婚姻家庭关系的基本准则作了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3.家庭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从上述家庭特点中看到,家庭在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家庭的稳定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我国历来重视家庭的建设与治理。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关系和谐了,有利于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我们把家庭美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人民也都重视家庭的建设。美国前总统里根夫人南希曾说:“我坚信家庭的必要。我认为家庭是我国强大的根基,家庭地位的降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都令人不寒而栗,而且极为危险。”从家庭的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有人说社会与民族的幸福有赖于个人家庭的和谐与美满。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家庭是受社会制约的,必须把家庭放到社会中去认识。实际上家庭建设也是社会建设的一个组成部分。家政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家庭生活需求增大,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的结果。家政服务员职业的产生更是如此。作为家政服务业的从业人员,一定要多方位了解、认识家庭,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为家庭服务。
二、家庭结构
家庭结枃指家庭的基本组织状况,也是家庭的社会形态,即我们通常说的家庭类型。决定家庭形态、类型和规模的有以下几项内容:①家庭人口数;②夫妻对数;③代际层次及其排列组合。因而,家庭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家庭功能是指家庭对于人类的功用和效能,即家庭对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家庭自从以稳定的形式出现以后它在整个人类社会结构中就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婚姻关系为基础、血缘关系为纽带、有共同经济生活的家庭有两种基本关系,即由姻缘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和由血缘而形成的亲子关系,这两种关系密切相联,互为前提和条件。两种关系世代相传,繁衍扩大,是使家庭关系复杂起来。家庭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夫妻关系即婚姻关系。婚姻是家庭的起点、基础和根据。由婚姻而结成的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关系。婚与家庭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但又有本质区别的不同概念。婚姻主要是指对偶关系即夫妻关系,家庭则是人们有组织的社会结合,是社会基本组织单位,它不仅包括夫妻关系,还包括亲子关系和其他亲属关系。婚姻具有自然属性、生物性和社会性两方面的特征,其本质特征则是其社会性。夫妻关系既有爱情关系,也有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当前,我国以爱情为基础的夫妻关系也面临着许多问题,离婚、婚外情、傍大款、泡小秘、包二奶以及重婚纳妾、嫖娼、卖淫、贩卖妇女等等都冲击着婚姻制度和夫妻关系。
家庭中另一个重要关系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是家庭的组带,血浓于水,婚姻可以破裂,血缘关系无法割断。血缘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代际关系。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亲子关系有不同的特征,中国的亲子关系历来为“反馈”模式,即父母养育子女长大成人,子女孝敬父母养老送终。当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增多,另一方面面临社会人口老龄化压力。199年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些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等地老龄化程度则更高,北京市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4%以上。这就使家庭“养小”、“赡老”责任加重。人口结构变化影响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空巢家庭增多,赡养关系、赡养方式也发生很大变化。亲子关系要遵守平等、民主、尊重人格的原则。亲严子孝,知恩图报。家庭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了对家政服务员的大量需求。
由婚姻和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家庭关系是很庞杂的,但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愈来愈少。原来的多子女家庭,子女结婚后分家独立门户,形成母子家庭。许多原来家庭内部关系,如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叔伯关系、祖孙关系甚至兄弟姐妹关系都由家庭内部转入家庭网络之间。家庭网络包括母子家庭、姻亲家庭及各种亲属家庭。而来往最密切的是母子家庭,虽然不居住在一起,仍然尽养育和赡养的责任与义务,这也是当前中国家庭的特色之一。了解掌握这种亲属网络关系,对认识一个家庭十分重要,它可以帮助进入家庭的家政服务员处理好同这个家庭及其成员的各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