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伤寒』有表证,但是里虚要怎么办?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五三: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不出澈,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澈,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气短,但坐,以汗出不澈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澈,脉瀒se,故知也。

二阳并病,就是『太阳』『阳明』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太阳病刚得到的时候,发病人的汗,如果发透了就好了,如果发得没有透,汗先出不澈,开处方的时候心软,药剂开得太少,病邪没有去,慢慢的太阳证的时间过了以后,病的热邪转到阳明去了,续自微汗出,不恶寒,阳明证的话,还会流汗,因为肠的津液还会往外走,但是阳明证没有寒都是热证,表证已经没有了,入到里去了,如果这种情形的时候,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要先看病人到底在阳明还是在太阳,问病人还有没有怕风?答有,有没有怕冷?答有,就是表证还没有去,甚而摸他的脉很浮,有表证的时候,绝对不要攻下,下之为逆。这种状况的时候,给他小发汗,就是『桂枝汤加葛根』就可以了。用葛根把津液补一补,前面已然发过汗了,后面怕发汗发太多了。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脸色红赤的时候,代表胃的热气往上冲,阳气浮在皮肤表面上,发又发不出来,当解之熏之,熏为古人用一种药草熬水,蒸其水气以取汗之法。就是用煮药草,病人坐在旁边,熏病人,让病人流一点汗,因为怕喝药喝太多,而病人津液已经不够,因为有阳明证表示津液不够了,肠胃的津液再伤到的话,大便一旦堵到了,就变成承气汤证,如果是血里面的水不够的话,就变成白虎汤证,怕吃药吃太多不好控制,所以药去熏他,用外在的方法使病人流一点汗,这是比较浅的方法。若发汗不澈,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烦躁,不知痛处,乍在腹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澈故也,这条辨讲的是,如果病刚好介在阳明和太阳之间,无法分辨,就问病人大便正不正常?如果还很正常,就不用管阳明,先解表再攻里,解表的同时,如果怕太重伤到津液,可以同时采用增加津液的药,吃稀饭或杏仁多加一点,或吃完『麻黄汤』以后,多吃些水梨,把肺的津液补回去。

刚刚讲的就是汗发得不够透彻,所以在太阳证的时候,给病人多一点发汗不会有事,因为『桂枝汤』里面有甘草、大枣,『麻黄汤』里面有杏仁,张仲景设计的方子不会伤到津液的,所以『麻黄汤』里面麻黄开到五钱,杏仁也要开到五钱,如果吃了『麻黄汤』,因发汗发太过造成贫血,就是杏仁用太少了。所有的症状都是汗出不澈故也,更发汗则愈。为什么知道汗出不澈呢?脉瀒,瀒脉,摸到的脉是扁的,所以脉迟而细就是瀒脉。汗出不澈,从脉可以看得出来,还有病人的陈述也可以看得出来,皮肤痒痒就是汗出不澈,最明显就是皮肤痒,风吹得很难过,这也是汗出不澈,汗发不透的时候,有时候是皮肤痒,有时候是皮肤有很紧的感觉,整个脸色是红润的,眼睛两边红红赤赤的,因为汗是从胃里面的津液来的,要发发不出来,胃气一直往上跑,整个冲在脸上,所以脸就会红红的,可是又流不出汗来。

如果要很重的透发,太阳证的时候,就桂枝汤加重一些。如果表束到了,没有汗了,加『麻黄汤』进去。如果病人全部是热证,脉洪大、燥渴,用白虎汤,病人吃石膏的时候,也是得汗则解,因此不单单只有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才有流汗的现象。

五四: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若下之,身重心悸者,不可发汗,当自汗出乃解。所以然者,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

脉浮数者,浮就是表,一息跳六七下,数代表热,发烧了,法当汗出而愈,看到表热,汗一出就解掉了,若下之,应该发表,结果攻下,这病人身重心悸,以为攻下得太厉害了,造成病人气血两虚,为什么身重?因为所有好的食物营养,本来是血的源头,通通攻掉了,造成血不够了,所以到四肢肌肉关节的营养不足,就会有身重,心脏缺血就会有心悸现象,这时候病人已经血虚,就不要再发汗了,当自汗出乃解,遇到这种情形,让他慢慢的自己恢复,自己流汗,胃气慢慢恢复就好了,为什么?尺中脉微,此里虚,须表里实,津液自和,便自汗出而愈。尺脉的地方,讲男人的精宫,女人的子贡,也就是胞中,胞中是下焦阳聚的地方,也就是精的来源,摸到尺脉很虚很弱重按就没有了,就是下焦虚掉了,血化成热,到下焦后成为精,就是我们的体力,所以精血是同源的,因此要确定病人里面津液很足的时候,才可以发表。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让他肠胃功能慢慢恢复,自己会流汗就好了。有的人身体很虚,回来得比较慢,这样等不是办法,过去经方家在里虚很盛的时候,用『小建中汤加黄芪』,为什么用『小建中汤』?『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加饴糖,这饴糖就是麦芽糖,如果饴糖太麻烦,用普通的方糖也可以,这是专门治疗肠胃比较冷的状况,有的小孩喜欢吃冰,吃冰后,饭就不吃了,因为吃冰后肠胃都冷掉了,肠胃都不蠕动了,当然不喜欢吃饭,吃了『小建中汤』以后,看到冰就没兴趣,『小建中汤』在经方是拿来作补药的,『小建中汤』加黄芪让他固表,黄芪这味药是固表,属于气药,气不足的时候,用来补气的。例:孕妇,怀孕正常的状况是血旺气衰,如果流产的时候,就是气旺血衰,所以怀孕的人不可能开黄芪给她吃的,但是如果要下胎就要把黄芪加重。黄芪本身是走表的,走皮肤表面上,所以皮肤病的药,都要加黄芪。所以遇到这种情形,看他有表证,又不可以发表,因为里虚,所以先去把里扶正,再让他发一点表,所以用『小建中汤』加黄芪。

如果是有脉浮有汗的桂枝汤证,而且尺脉微、舌头白而厚,我们知道里虚而且中湿很盛,我们可以在发表的药中加。。。(书上没有了)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五十)

    倪师双手摸着病人的右手,右手摸手背,左手摸手心. 倪师:还好,(随后又摸了一下病人的额头)都还好,手比较凉一点点.(起身走向黑板) 倪师:诸位,知道他为什么十二点钟开始.(全身酸痛)我们先开处方给他.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四二)

    麻黄汤里用到了杏仁,我们在第六节里讲桂枝加厚朴杏仁汤中讲到了杏仁,杏仁有润肺止咳除痰,润肠通便的作用,杏仁在麻黄汤里的作用就是润肺的,因为麻黄遇到桂枝就会发表,麻黄会把肺里津液发散掉,所以,加上杏仁就 ...

  • 海厦伤寒论笔记(五七)

    伤寒论第四十八条原文: 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 ...

  • 经方医学答疑(十三)——黄汗出的方证与六经

    以下是在青竹中医六经方证学习班的答疑. 答疑人:马培锋 整理人:青竹中医--柠檬 校对人:马培锋 马老师,桂枝加黄芪汤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这两个方,都治黄汗,区别是脉的浮沉和肿吗? 马老师答:大家 ...

  • 『每天学伤寒』血结、水结、水血两结是什么情况?

    一三八:『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乃在,下之,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鞭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中药里面最轻的活血破瘀 ...

  • 『每天学伤寒』藏结——无阳证

    倪海厦&张仲景 一四〇:『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热结在膀胱应该小便不利,现在小便很正常,病人陈述少腹『中极』.『关元』一带很痛 ...

  • 『每天学伤寒』提升精子质量的汤方

    一三三:火逆,烧针汗之,因烦躁者,『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不一样,救逆汤是非常紧急的时候大剂的救逆用的,『桂苓甘草龙骨牡蛎汤』是一般性的 ...

  • 『每天学伤寒』大陷胸丸

    一四四: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 病发于阳,而反下之,是讲强壮的人,应该是发表结果攻下,表热跑到里面去,结果热邪入里, ...

  • 『每天学伤寒』烫伤、烂嗓子、焦虑症、惊狂

    一二四:『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 ...

  • 『每天学伤寒』肝肿起来的两个发展方向

    一二一:『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 只有阳明证才会有发谵语的,谵语代表阳明证,阳明就是胃,太阴篇第一个主证就是腹满,所以腹满代表太阴证,太阴就是脾,寸口脉 ...

  • 『每天学伤寒』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在体质素虚之人,误下之后,阴虚而津液不能自回:如果是体质强壮的人,误下之后津液回自回,就不会用到这个药方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半夏二合洗 大枣六枚  柴胡四两  生姜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龙骨一两半 ...

  • 『每天学伤寒』桃核承气汤——破除瘀血真给力

    倪海厦&张仲景 修田哥哥资料库 一一九:『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仍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太阳病不解就是 ...

  • 『每天学伤寒』鸡胸 强直性脊柱炎 肩膀酸痛怎么办?

    今天 一四八:『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头痛发热,而微汗出,及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客气动膈,膈内拒痛,短气躁烦,心中懊侬,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