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家训】男神的体悟:立身行道,始终如一

王褒,南北朝乱世之中才名远播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被视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之《周书》中对其有过较为中肯的评价:

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

用今天的话来说,王褒称得上是一位风度翩翩、仪表堂堂、沉稳坚定又学识渊博的“男神”。这样一位“男神”,曾以《幼训》为名,将自己的“成功经验”留给了儿子。

先贤成功第一法则:珍惜时间。

我们常说,上苍给每个人都是均等的二十四小时,但其厚度与广度却因人而异。譬如王褒在《幼训》中引用的“昔大禹不吝尺璧而重寸阴”,其中的“大禹”正是我们所熟知的上古洪水滔天之时拯救百姓的大禹。《淮南子》中对大禹“惜时”从多角度进行了描绘:

其一,烧不暇撌[guì],濡[rú]不给扢[gǔ]。

烧火做饭的时候也不会把行路用的拐杖放一边,随时准备着出发;衣服淋湿了也顾不得去擦拭,匆匆赶往下一个地方。

其二,日中不暇饱食。

古人大多两顿饭,“日中”称得上是正餐。对大禹而言,治理洪水时间紧迫,正餐也是来不及吃饱的。

圣贤明君如此,先贤宗师亦复如是。孔子就曾经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流水,昼夜不息地一去不复返,这恰是唐诗中“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最大原因。

珍惜时间是“男神”王褒对儿子的基本要求,更重要的是道德修养的追求要始终如一。

唐太宗时期,魏征为劝谏太宗皇帝曾经上奏《谏太宗十思疏》。其中,魏征旗帜鲜明的指出莫说对于一般人,对于帝王也是如此: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在魏征看来,大多数人制定计划后都能认真开始执行,“实繁”;但真正能坚持到最后的却是寥寥可数,“盖寡”。这也正是王褒在《幼训》中所引用的“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含义:通常都会开始,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态度,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比能力更重要。

之前公司的一位同事,后来发展成亲如姐妹的闺蜜。有一次领导安排一项排版的任务,遗憾地是她虽然精通PS,但在排版软件的使用上却知之甚少。或许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安排都会直接回复领导“做不了”;但她的说法是,“试试看”。

基于自己PS的经验,她咨询了公司专门负责排版的小涵;小涵很认真地指点她基本操作,一直到深夜。第二天,闺蜜顺利地交出了自己的工作任务。她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如果我没有完成任务,那么只有一个原因

就是我做了一夜,仍然没有做完!

虽然公司并不是强调一定要加班加点熬夜通宵来完成任务,但态度在此刻的重要性,已经完胜了能力。

最后,王褒引用《论语·里仁》中的语句,对儿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次亦如是”。

国人的小智慧,或者应该说狡黠,有时候就体现在“事急从权”这四个字上。似乎只要是时态紧急,就完全可以不按照“规矩”办事。但典籍之中先贤留给我们的思想,却并非如此。

《论语·里仁》中,孔子掷地有声地说出: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会违背仁德,时态紧急匆忙紧迫的时候如此,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时候也是如此。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起孔子的爱徒子路。

子路在卫国任职,不幸遭逢卫国内乱;孤掌难鸣将被杀时,他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正衣冠。——这看起来有些迂腐的举动,恰是老师日常教诲的内化体现吧。

颜真卿曾有一首《劝学》传世,想来广为人知: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读书学习如此,修身养性亦是如此。

虽善始者众多,功成却需看“克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