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讲堂】想要追求田园生活?看看需要付出哪些代价……
伴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成名获利的途径似乎也多了许多,譬如三五不时就会出现红极一时的“网红”。虽然其中很多人都是靠着低俗手段博出位,但不可否认,有些“正能量”却是不知不觉成为了网红……譬如四川绵阳李子柒。
南朝吴均曾在《与朱元思书》中写道“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自然风光之优美,让久困尘世樊笼的官员世人心平气和,有了想要归隐的念头。其实在现代社会,有这样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只是有些人停留在“构思”阶段,李子柒则将自己带入了半隐居的农家生活。
最初李子柒是因为要回乡照顾生病的奶奶,后来索性放弃重新回到大城市工作的念头,开始种田耕作,酿花果酒、养家畜……虽然辛苦,确实踏踏实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问题来了!看看想要在乡村生活,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吧!
第一要义就是各种体力活儿,首当其冲便是农活。插秧收割,少不了弯腰缓行。文字中是这样表达的:
《说文解字》:“勹[bāo],裹也。象人曲形,有所包裹。”
勹,包住、裹住。据小篆字形而言,像弯曲的人形。
当然,“弯腰”的动作也不仅与劳动有关,有时候也代表着对“权力”的屈服。为此,李白才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句;陶渊明才能说出“不为五斗米折腰”,最终决定归隐田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田园诗人”的代表。
这大概就是国画大师徐悲鸿曾经说过的那句: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如果腰身更加弯曲……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来表达:匍匐。
《说文解字》:“匍,手行也。从勹,甫声。”
匍,即以手足在地面行走之义,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匍匐”。
与“匍”经常连用的“匐”,含义与之接近。
《说文解字》:“匐,伏地也。从勹,畐声。”
匐,即伏地,趴着。
至于“匐”中抱着的“畐”,在古代则是一种容器。
《说文解字》:“畐,满也。从高省,象高厚之形。”
畐,即充满、丰满之义。因其为容器,经常会有物品充盈其中,故而有此含义。
作为容器,“畐”指的是一种无足鬲。
弯腰从地面抱起“鬲”,将之放在另外的地方,这大概就是“匐”最初的样子吧。
当然,除了与动作相关之外,“弯腰人形”的“勹”,还会有其他组合。
《说文解字》:“匋,瓦器也。从缶,包省声。”
匋,即瓦器的一种,用陶土烧制成的器皿,是“陶”的本字。
唐代诗人张九龄有一首《望月怀古》,其中有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诗人在明月初升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不由得生出想要将眼前这无边月色捧一捧送给亲人的念头。
汉字中的“匊”,表达的正是这个动作。
《说文解字》:“匊,在手曰匊。从勹,米。”
匊,满握、满捧之义。
《诗经·小雅·采绿》中就有“终朝采绿,不盈一匊”之句,讲的是女子因为思念远方的夫君,无心采摘野菜;故此即便劳作一整天,也采不满一捧。
躬耕劳作也好,礼貌谦卑也罢,“弯腰”虽可,但却不能失了“傲骨”。这大概也恰是陶渊明归园田居、李子柒乡村度日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