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谁才能救命?

我们刷剧时

经常能看到有人犯了心脏病

痛苦捂住胸口的情节

这时候

患者都会吃力地拿出一个小瓶药

艰难地把药送入嘴中

然后症状就会缓解

这神奇的药是啥?

最常见的可能有两种

它们到底是用来治什么病?

遇到突发情况

哪一种更有用

今天就来说一说这两种药

归纳要点

  • 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首选硝酸甘油急救。

  • 速效救心丸没有硝酸甘油起效快。当没有硝酸甘油时,心绞痛发作,可用速效救心丸应急。

  • 心梗出现时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都没用,阿司匹林可能有用,但要先打急救电话听医生指导。

这两种药都是用于同一个病的,那就是心绞痛。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典型症状,简单讲就是血脂太高了,形成了斑块,把心脏血管堵得变窄了。

所以当病人劳累或激动时,由于血管窄了供血不足,心肌就会缺血,于是就会出现心绞痛。

而这两种药的作用就是让「血管扩张」,让堵了的血管暂时畅通,缓解胸痛的症状。

那么问题来了,当冠心病人发生心绞痛时,到底该先吃硝酸甘油呢?还是速效救心丸呢?

01. 谁该常备硝酸甘油?

确诊冠心病患者,都需要常备硝酸甘油作为首选急救药。

02. 什么时候使用硝酸甘油?

当冠心病患者心绞痛急性发作(劳累后出现胸痛或胸口紧缩感),就可以在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专家提示:平时经常出现低血压的患者、青光眼患者、脑出血、颅压高等患者需非常谨慎使用,一定事先咨询医生或药师。

03. 怎么正确使用硝酸甘油?

首先,一定是把药片放到舌下含服,不要咽下去,可稍微嚼碎。含服2~3分钟即可起效,作用可持续20~30分钟。

其次,推荐坐着含服。此药会降低血压,站着服可能会使脑供血不足,而躺着含服可能增加心脏的负担。

专家提示:当含服一片硝酸甘油5分钟后仍不缓解,可再含服一片,15分钟内含服了3片仍不缓解,则要怀疑不是「心绞痛」而是「心梗」了,

此时不要再继续使用硝酸甘油,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04. 硝酸甘油怎么储存?

药片最好放在棕色的玻璃瓶内,避光室温储存(不超30℃),外出时不要放在贴身的衣兜里,以免接体温使其温度过高。

硝酸甘油的保质期通常为一年。所以哪怕没有用完,也最好定期更换。

专家提示:药片出现「斑点、变色」或是舌下含服时没有感觉到应有的「麻辣灼烧感」,很可能说明药片已经过期失效了。

速效救心丸属于中成药,可起到行气活血、扩张血管的功效,但没有硝酸甘油起效快。

所以同时有两种药时,依然是首选硝酸甘油急救。

01. 谁该常备速效救心丸?

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多年的「三高」患者、多年老烟民、肥胖的人等等。

尤其是出现过类似「心绞痛」的症状但还没确诊冠心病的人,可以常备速效救心丸来应急。

02. 何时该使用速效救心丸?

当高危人群出现一些心绞痛的先兆症状:如胸闷、心前区(左前胸)不适、左肩感觉又酸又沉时,可含服速效救心丸。

专家提示:不同的人心绞痛发作前的先兆症状会有不同,患者需要自己体会并留意、警惕这些先兆。

而对于确诊冠心病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以下几种情况也可使用速效救心丸应急:

  • 没有硝酸甘油;

  • 患者存在服用硝酸甘油的禁忌症;

  • 患者不能耐受硝酸甘油(如用后头晕目眩等)。

03. 怎么正确使用速效救心丸?

心绞痛急性发作时一次性舌下含服10~15粒速效救心丸。如无效10分钟后可再含服一次,超过15分钟都没有缓解,还是要及时拨打120。

尽管速效救心丸降低血压的作用没有硝酸甘油强,也依然推荐坐着含服。

专家提示:速效救心丸也可以作为「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的日常用药,每次含服4~6粒,一日3次。可起到一定的预防发作的功效,但具体该不该每天吃,需要医生来评估和判断。

04. 速效救心丸如何储存?

速效救心丸的储存方法没有硝酸甘油苛刻,一般避光、阴凉处即可。一般保质期3年。

心梗和心绞痛很不一样。心绞痛是血管壁长的「斑块」把血管堵得变窄了。

心梗指的是斑块破裂或脱落,形成了「血栓」彻底把血管堵死了,更严重,可致命。

一旦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超过15分钟没缓解,就要开始怀疑是心梗了。

此时无论是硝酸甘油还是速效救心丸,对于心梗都起不到太大用处。此时需要备的药是:

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一片100mg的话就是3片)嚼碎咽下。可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心梗。

专家提示:建议如果冠心病患者怀疑自己出现了心梗,不要擅自服药,但应该备在一边,还是先打急救电话,询问急救人员是否需要吃。

总之

无论是硝酸甘油

还是速效救心丸

都是为冠心病病人

暂时缓解症状的药物

并非常规治疗药物

需常备

但不能滥用、乱用

-End-

「有用就扩散

审核专家: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郝蓬 。

原文编辑:医拉罐、医梨沙白。

本文授权转载自京医通(jingyitong_kefu),二次转载或合作请联系原作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