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物最相思(第388章) 2024-06-10 22:54:05 相州之战后,郭子仪因相州战败而被解除兵权,史思明在范阳自称大燕皇帝。郭子仪的遭遇让其他大将很是寒心,不愿出头讨伐史思明。李亨身为大唐天子,拿史思明没有办法。不仅天下并不太平,宫中也不太平。760年初夏,李辅国为了向李亨表明自己的忠心不二,向李亨建议:“皇上,陈玄礼、高力士等人陪太上皇住在兴庆宫里,经常给太上皇出谋划策。如今六军将士都是皇上在灵武时期的功臣,对陈玄礼心有余悸。长此以往,老奴担心对皇上不利。”李亨听了,意味深长地看了李辅国一眼,李辅国心中了然。这年七月,李辅国假传圣旨,让李隆基搬出兴庆宫,迁居年久失修的太极宫。李隆基被迫无奈,只好前往太极宫。不料,途经兴庆宫外的夹城时,只见李辅国率领五百骑兵,剑拔弩张、气势汹汹地拦住了李隆基的去路。李隆基胆战心惊,几乎要坠下马来,幸亏高力士挺身而出,李隆基才安全抵达太极宫,入住甘露殿。没过几天,高力士就被冠以“潜通逆党”的罪名,流放巫州,陈玄礼则被勒令致仕。更让李隆基想不到的是,他原先住在兴庆宫时,可以和玉真公主见面说说话。但入住甘露殿后,李辅国下令杜绝一切外人,连玉真公主也不得踏入甘露殿一步。偌大甘露殿,只剩下李隆基孤身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亨知道李辅国假传圣旨后,不仅没有责怪李辅国,反倒还让他放宽心。不过,为了面上好看,李亨让李辅国另选数十个宫女,到甘露殿以备洒扫。对天下百姓来说,李隆基和李亨父子之间发生的是是非非并不重要。说到底,无论是老子掌权,还是儿子掌权,天下不还都是你们李家的么?对百姓来说,重要的是能吃上一口饱饭,睡上一个好觉,仅此而已。然而,就是这样貌似简单的愿望,对此时的大唐百姓来说,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奢望。连年战争迫使无数男丁前赴后继奔赴战场,让本就妻离子散的百姓愈发骨肉分离;久旱不雨让农田颗粒无收,让本就忍饥挨饿的百姓愈发雪上加霜!天灾和人祸交织在一起,黎民百姓,怎一个惨字了得!这样的悲惨,被杜甫的如椽大笔如实记录了下来。759年3月,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看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和百姓被迫参军的惨状,心痛如绞,感慨万千,一口气写下了不朽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在《垂老别》中,杜甫将他看到的老翁暮年从军、和老妻含泪惜别的悲戚场景如实描绘了下来,一句“此去必不归,还闻劝加餐”,写尽了杜甫看到的种种心酸和悲惨。当王维施庄为寺、献粮煮粥时,当杜甫以笔为矛、为生民呐喊时,李白依然想着要去实现他未竟的事功。760年秋天,李白带宗氏登上庐山高峰,看着眼前的壮丽河山,看着和他并肩站在一起的宗氏,想到远方的友人,不由诗情迸发,脱口而出道:“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此时的李白,虽然历尽磨难,却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无论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还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字字句句,无不道出了他既想摆脱世俗羁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美好风物的复杂心情。都说言为心声,宗氏怎能不明白他的心情?他一生的理想是“功成身退”,功一日未成,身便一日不退。果然,李白和宗氏坦白了他的想法。他说李林甫之女李腾空在庐山修道,和李林甫的老谋深算不同,李腾空是虔诚的道教徒,潜心修道多年,道行颇深。他建议宗氏拜李腾空为师,他则前往金陵寻找友人,实现他未竟的事功。虽然宗氏不愿年已六十的李白外出漂泊,但她明白,以“楚狂人”自居的他,注定是要以四海为家的。儿时的蜀州拘不住他,盛年的长安拘不住他,如今的庐山当然更拘不住他!当李白离开庐山前往金陵时,杜甫则被东川节度使严武荐为节度参谋,离开蜀州,移居奉节。严武出生于726年,是中书侍郎严挺之的儿子。严挺之何人?李林甫压垮张九龄的最后一根稻草,就和严挺之有关。那是736年11月,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张九龄作为严挺之的上司,深知严挺之是清白的,就为严挺之据理力争。不料,李林甫早已向李隆基参了一本,说张九龄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等人交往过密,有结交朋党之嫌。李隆基对结交朋党最是深恶痛绝,一怒之下,二话不说,就罢免了张九龄的中书令之职,降为尚书右丞相。严挺之则被贬离长安,出任洛州刺史。后又诏归洛阳,担任员外太子詹事。对于张九龄的被贬,严挺之一直深深自责,郁郁不可终日。740年,张九龄病逝于荆州。两年后,严挺之也病逝于洛阳。745年,20岁的严武调补太原府参军事,后被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收入帐下,担任判官。安史之乱发生后,严武随李亨西奔灵武,后陪驾到凤翔及长安,任给事中。758年出任绵州刺史。严武虽是武将,却能诗善文。得知杜甫来到蜀州后,当即带着仆从和酒肉上门拜访。虽然杜甫比严武年长14岁,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严武平时称杜甫为“杜兄”,但两人喝了酒后,便没大没小起来,有时甚至戏称杜甫为“杜二”,杜甫也笑着接受。严武很欣赏杜甫的才华,数度劝他出仕,都被杜甫婉言谢绝。杜甫写了《严中丞枉驾见过》一诗,诗中“扁舟不独如张翰,皂帽还应似管宁”一句,表达了他向往像张翰那样自由、像管宁那样隐居的心愿。760年秋天,严武被朝廷任命为东川节度使,他再次推荐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杜甫盛情难却,终于答应随严武赴任。当杜甫离开蜀州时,王缙和裴迪送他,和他依依惜别。760年冬天,当奉节的第一朵梅花吐蕊绽放时,杜甫收到了裴迪的来信。信中是一首诗,题目是《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在这首诗中,裴迪描绘了蜀州东亭的早梅,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和杜甫一起赏梅。读罢此诗,杜甫情动于中,当即提笔写了一首《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感谢裴迪对他的思念之情。当裴迪收到杜甫的回信时,看到“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这句诗时,不由想到了王维。当年,他和王维隐居辋川,每到冬天,就会围着红泥火炉,看着远处终南山的积雪,饮酒赋诗……如今,他和王缙离开长安快两年了,不知王维在长安还好吗?他忽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很想见王维一面!(未完待续) 赞 (0) 相关推荐 高适的最后一天:临终作诗怀念杜甫,想起李白满脸鄙视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正月初七,寒风刺骨,浮云遮日,长安城一片萧瑟,天街行人寥寥.这天是"人日",相传女娲于此日造人.长安城百姓纷纷戴人胜(用彩纸.丝帛等制成小人形状戴于头上, ... 《梁健续集:再启征程》第388章:事出有因 第388章 事出有因 梁健的心情也相当不错:"宋市长,你的那两瓶80年茅台要准备好了."宋楷道:"我这就去订包厢,摆上小酒,等着梁书记回来."梁健道:" ... 此物最相思——第159章 第159章 恩泽一场 是夜,月光如水,清风无边. 玉真公主屏退左右,独自缓缓走进用青石围砌.花瓣漂浮的温泉池.透过氤氲的雾气,可以看到池水泛着粼粼波光.这是皇兄十多年前命人为她开凿的温泉,但她却总觉 ... 此物最相思(第352章) 安禄山去世后,投降安禄山的大唐官员心情各异. 据不完全统计,此时在安伪朝廷担任九品及以上职务的大唐官员共三百多人.其中,有在战场上战败投降的武将,如哥舒翰.达奚珣等:有长安沦陷后被俘虏到洛阳.被迫投降 ... 此物最相思(第351章) 757年正月初一,安禄山定都洛阳.自称雄武皇帝刚好满一周年. 看着洛阳.长安两座都城都已在大燕囊中,李隆基已逃到蜀中让出皇位,李亨组织唐军反攻长安却大败而归,安禄山越想越是痛快,早就传令下去,正月初一 ... 此物最相思(第353章) 虽然玉真公主早就有心理准备,猜想遭遇国破家亡.爱妃自缢.太子登基等一连串变故后的皇兄,状态一定大不如前. 然而,当她亲眼看到皇兄时,依然还是吃了一惊--他的双肩已经彻底垮了下去,目光中满是浑浊的苍凉, ... 此物最相思(第350章) 对于崔光远投奔李亨.边令诚被李亨斩杀.房琯战败于陈涛斜等,远在洛阳的王维都一无所知. 不是洛阳消息不通,而是王维有意封闭了自己. 自开蒙读圣贤书的那一天开始,"名节"二字,就如同烙 ... 此物最相思(第354章) 自玉真公主来到益州陪伴李隆基后,李隆基心中的悲凉和落寞稍稍纾解了一些,精神也渐渐好了起来.加上益州的天气也一日日暖和了,李隆基决定出去走走散散. 益州城东有一座寺庙,名为大慈寺,始建于魏晋时期.据益州 ... 此物最相思(第349章) 无论是李隆基在益州颁布罪己诏,还是李璘在江陵修筑江淮防线,都无法从根本上扭转战局.平定叛乱的重任,最终压在了李亨身上. 当李亨在马嵬驿和李隆基分道扬镳时,当李亨历经艰难险阻抵达朔方军大本营灵州(今宁夏 ... 此物最相思(第347章) 自从王维答应投降后,安禄山就派人将王维从菩提寺接了出来,安置在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天津桥附近的宅邸中. 几天后,任命诏书下达,王维被任命为给事中,和陈希烈.张均.张垍等人同朝为官,王维心中的苦闷自不必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