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的差距,都是因为这4个字拉开的

如果你参加同学聚会,十年、十五年、二十年聚会,你就会发现同学之间的差距是如此的大。

当年同班、同室、甚至睡在你上铺的兄弟,大家除了可以“回忆”一下过去,很多时候很难找到共同语言:大部分时候,你不知道我在做什么,我也不知道你在做什么,更不知道多年以后,大家在想什么、在关注什么。

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建议,在毕业的前五年、十年内“千万别去参加同学聚会”。按照他的观点,他觉得参加同学聚会只会动摇那些还在奋斗路上的人的决心、意志。

你得承认,经过五年、十年、十年甚至二十年,当年差不多的同学之间的差距的确拉开了而且越来越大,这个差距不仅表现在收入和外貌上,更多是见解、思维、洞察能力、精神状态和对未来的预期。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这里面有很多个人不可控的因素:他是官二代或者富二代、他进了一个垄断单位、他找了个富婆或者有钱的岳父、遇到很多贵人相助等等。

抛去这些外在情况,在同样的资质和禀赋、同样的努力下,人跟人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你的工作和朋友中,你也会发现,有不少人并非工作不努力,也不是不认真,也上进也学习,但总是在“重复昨天的故事”,成长很慢或者不成长!

在某个文章中提到过任正非的一个故事:

“任正非在一次高层会议上提问:“我的水平为什么比你们高?”,大家回答:不知道。

任正非说:“因为我从每一件事情(成功或失败)中,都能比你们多体悟一点点东西,事情做多了,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人跟人之间的差距绝对不是一天晚上拉开的,绝对不是说突然某一天张三就比李四水平高出一大截。

在大家实践机会差不多的时候,这个差距其实在于完成每个任务或者项目后是否有成长和进步:可能水平高的人还不如水平低的那个人做的事情多、勤奋,最后水平高的人也不一定是读书最多的人,但由于他注重了每次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从而同样的做事情,甚至他做事情更少但成长却更大,这样日积月累,就显示出不同。

在知识工作者的学习实践过程中:

在工作中学习,做完事情后的总结、提炼、提升是最大、最多的学习机会,而且从工作中学习得到的经验和提高要比读书效率高很多。有许多人因为忽视了这一块的学习和长进,就会出现虽然也努力、也“学习”,但很难有大的、快速的提高。
总结提炼,这成了人与人水平和能力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

那在工作中如何总结提炼?

许多时候即便你想总结也不知道总结什么?这就需要你不断地思考,在做不同事情的过程中寻找相似性,找到需要学习的“点”,制定出自己事后学习的模版,这样有意识的按照模版去总结、提炼,进而提高。

具体可以参照这篇文章:不会总结提炼,你干多少活都没用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