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能用花呗?你们都理解错了!事实是这样!网友:支持

昨天有个热搜很有趣:花呗和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这个热搜引起了很大争议。
相信很多吃瓜群众和我一样,看到这个热搜的字面意思,就觉得大学生和花呗借呗隔绝了。但仔细想想,如果这样一刀切,其实影响很挺大的,首先是各家金融平台业务受影响,其次就是很多以贷养贷的大学生“突然”破产,如果花呗和借呗不得向大学生放款,肯定是有个合理的退出机制。

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件事,其实不是说禁止大学生使用,而且禁止各种诱导消费、套路贷等情况,比如一个大学生去报某门课程,学费很高,培训机构就会诱导大学生去贷款;除此之外还有美容贷等金融伪创新,这些都会被禁止。而对于正规的持牌机构,仍旧可以放款,但需要大学生父母知情,并且签署作为第二还款来源的“代还”协议。
我觉得这对于学生和机构两方面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我上大学那会是2015年,在我上大学这四年,刚好是国内各种“所谓”金融贷款“作妖”的几年,各种校园贷、套路贷盯上了大学生。这其中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诱导消费:鼓吹前提消费主义,各种电商平台主张什么5000元的iPhone分24期只需要几百元,什么提前消费下月还诱导消费;各种培训机构贩卖焦虑,不报课等于错过未来,贷款买课是投资等等;包括还有各种活动,消费几笔就可以获得返现诱导消费。

2.高利息贷款:很多套路贷盯上大学生,毕竟大学生可以没钱还,但大学生好欺负啊,而他们的父母有钱就行了。甚至为了及时“下车”,这些机构还诱导大学生以贷养贷。
在我大学同学和工作后同事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的一发了工资就去还花呗,还完花呗再去套现生活费支撑到下一个月发工资,这种行为很危险,如果工资没有按时发放或者突然出现其他情况,比如花呗降额,这些人可能就再去借其他贷款。我一大学同学学习挺好,平时爱玩游戏,可能是为了好面子,各种贷款充值游戏,最后大四欠款10W,父母代还。

之前写过类似文章,看到评论区很多朋友观点是大学生是成年人了,要有自己的消费观和负责任的能力。这和这次监管并不冲突,刚踏入大学校门和社会的年轻人大多心智不成熟,极其容易被各种形式的消费诱导,包括我自己之前喜欢从各种分期平台借款,就是从大一的一次500元借款买平板开始的,好在后来我创业收入不错,及时上岸(还完贷款)。
贩卖焦虑/诱导消费,鼓吹提前消费/套路骗局等等诱导年轻人提前消费,接下来就是无底的深渊,在这深渊里,有几个能爬出来的?

各种社交平台盛行的今天,炫富、骗局、割韭菜等行为离我们越来越近,作为Z时代以及之后出生就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很难避开这些东西。就和前一段时间很火的ji金一样,原本属于一种高门槛高风险的事,变得大学生都入局,用花呗生活,用生活费炒ji金,这种傻D的话也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连长期持有和各种投资方式都摸不清,就一股脑听各种所谓大V卖的“三天带你入门ji金”的课,就想赚钱?不会真的有人觉得赚钱很容易吧?

所以如今的监管越来越到位,大学生的花呗额度限制到合理额度,应急时可用即可,父母作为监护人和知情人,防止过度消费出现;合理的持牌机构也能第一时间找对责任人,这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