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安平桥
福建泉州东南沿海的安平港,横卧着一座石桥,连接起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两岸,全长2255米,近五华里,因而又称五里桥,皆由石头构造,是现存中古时代世界上最长的梁式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的美誉,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1,邮制《泉州风光》片)。
此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由安海富商黄护捐建。黄护生于1086年,因科举考试不中而随姑丈南下广东经商,后又渡海前往渤泥(今文莱)发展。后事业有成,衣锦还乡,在街坊上开了十二间商铺,成为当地首富。他热心公益,被推举为里长,捐资三万缗钱建桥,工程进行到一半,他不幸病逝,其子黄逸继承父志,继续主持造桥,遂使此桥在1152年完工。
安平桥的建成,极大方便两岸人员的往来,繁荣了商业发展。安平桥不远处的石井书院(图2),当地人称“朱祠”,这座看似平常的闽南古大厝,见证了朱门父子与安海特殊的缘分。安海是一座有着889年历史的古镇,它的首任镇官是朱熹的父亲朱松。朱松深受程颢、程颐学说的影响,成为泉州开讲理学第一人,安海因之有“闽学开宗”之誉。黄护在朱松的官署傍为其兴建“鳌头精舍”,即石井书院的前身。20年后,朱熹(图3)任同安主簿,常至安海与父客耆士论经义,镇人益勤于学,为此安海也被称之为“二朱过化”之地。如今,安海为纪念朱氏父子,创办了松熹中学,并以“松熹”命名街道(图4)。
民族英雄郑成功(图5)从日本回国后就住在安平,他的日籍生母田川松也在安平遇难。星塔是当年郑成功读书处(图6)。后来,郑成功曾在安平港操练水师,并渡海远征台湾逐走荷兰人后收复宝岛。为纪念家乡和母亲,郑成功把荷兰人的统治中心热兰遮城改名安平,就是现台湾台南市安平区(图7)。
我国于2001年发行PP50《安平桥》普资片(图8),2002年发行PF54《安平古桥》普资封(图9),都由郝欧设计,两枚同题材的邮资图在设计中采用了不同的绘画风格和透视角度,前者采用素描画法,在黑白相间中凸显安平桥历经岁月洗礼的厚重感;后者采用水彩画法,表现了蓝天白云、湛蓝海水映衬下的瑞光宝塔和安平古桥,一展古桥新姿。2019年中国世界邮展前夕,吉布提发行中国桥梁邮票,其中第3图为安平桥,直接采用照片设计,直观表现其船型桥墩的独特构造(图10)。
泉州于1990年11月1日、晋江于2001年11月8日都曾启用“安平桥”风景日戳(图11、12),晋江于同年12月13日又启用“安平城旧址”、“星塔”、“石井书院”等风景日戳(图13)。晋江安海邮政分局(图14)、南安水头邮政支局(图15)、前晋江安平邮政支局(图16)都可算是安平桥的原地邮局。
悠悠安平桥,见证着今昔经济贸易的繁荣,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正如郭沫若1962年安海访古时所写:五里桥成陆上桥,郑藩旧邸踪全消;英雄气魄垂千古,劳动精神漾九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