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中的美梦【图文】

  
   

今天是第21个“世界睡眠日”,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那么古人是怎么描绘和理解睡眠的呢?和小喵一起在古画中寻找答案吧!

热爱睡觉

睡觉,大致是从古至今受众最广的一门爱好,没有之一。

只可惜,今人多朝九晚五,忙于工作,睡觉只等同于休整,远未及“爱好”之说。古人,特别是古代文人或修行者,十分悠然,视睡觉为精神体悟的过程,多了几分雅趣。深以为然者,是僧人巨然。

湖山春晓图 南唐 巨然

公元 976 年正月,李煜被宋兵俘送到汴京,南唐宣告灭亡。

一同北上的,除去后宫妃嫔,还有翰林图画院的一众画师,其中就有徐熙之孙徐崇嗣。巨然非画院画师,长居江宁开元寺,也跟随李后主跨越千里,去到了汴京。不过,他始终未脱下僧袍,而是选择落开宝寺,继续修行。

如今的开宝寺,已非往昔样貌,只剩一座宋代木塔式样的琉璃塔,回望着千年前的虔诚。因塔身砖瓦的颜色浑如铁铸,故又被称为“铁塔”。

巨然于此多年,声誉大起。

山间寺观

虽是如此,他祖述董源的绘画风格,仍是没有获得太过广泛的影响力。宋代画家们直接继承的,是北方的荆浩和关仝一派,那种壮阔刚劲的山水画,在北宋初年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少数文人如米芾,称说董源画“平淡天真”,说巨然“布景得天真多”。细细观阅,确如其言——巨然的山脉骨体雄强,坐地而通天,为宋初风格,但不同的是,浸润他的仍是南方湿润气息,因此其画作大都气格清润,天真温和。

《湖山春晓图》,便是此般模样。

山色

画题中的湖山,多指湖水与山峦。唐代诗人元稹写道:湖山四面争气色,旷望不与人间同。

诗中可知,湖山气色与人间繁闹,相去甚远。巨然喜作竖式构图,将山色的迤逦平雅、傲远凝重,和溪流的平静舒缓、怡然秀丽,淡然的表现了出来。

溪流

与之相对的“人间繁闹”,则穿梭其中——

山中散落几处房屋,如伫立仙境。画里共绘 7 人,各不相同:道人着卷中最为鲜亮的衣服,手持拄杖,与童子行路山间;侍人备好鱼篓,甩网河中,提线捕鱼;樵夫欲上山砍柴,远处的人家恰与亲友道别...

进行时的世间景象,赫然卷上。

人间繁闹

万千气象、兀杂之事,亦有放下之人。

你看那岸边的闲士,正倚床小憩,不远处的仙鹤隐喻其睡意或自修所抵达的至高境界,而下面的一片水,起着平静的波澜,似有若无。

小憩

多数时候,古代画者对周遭事物的看法,少有文字记载,而读其画,品其画格,便可知其世界观。

又如南宋何荃,曾为宋徽宗时期画院的画师。南渡之后,历任三朝,工于绘事。

由北而来的人,李唐最为耀眼,他甚至被尊为北派的最后一位宗师。比较来说,如何荃一般默默无闻的画师,为数众多,少有人提及,史书更不会在乎一位“画工”的生平。如要窥探其内心与趣味,唯有观赏那些留存至今的多少被驯化过的内府小作了。

草堂客话图 南宋 何荃

完成《草堂客话图》时,应是 1171 年,何筌高龄,画技纯熟。

他将茅舍掩映于柳丛后,树前小溪绵延流淌。一侧的童子兴致盎然,放牧归家。定睛一看,童子牧归之畜,竟是两只小黑猪...

牧归

柳丛后,友人踏桥来访,堂上两人对坐而谈,这正是题中“客话”之意。所有这些惬意,又都被置于了更为美好的景色中——奇石耸立的远山,潺潺流动的溪水,苍翠虬劲的松柏。而茅舍,正于其中。

友人来访

再往远处看,即是草堂。

公元 759 年,经历了多次任职与被贬后,47 岁的杜甫心灰意冷,辞官南下去到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建起了一处居所,名为草堂。他在诗篇《狂夫》中写: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这里的草堂,就是后人口中的“杜甫草堂”。

至南宋时,以草堂为书房名,变为了文人自况的绝佳选择。

何筌画笔下的草堂,确为茅草顶。亭中,只见一人卧于榻上,旁边茶几叠放数本诗书,而榻上之人,早已入梦。

榻上之人

实际上,今天的“睡觉”更像是古人口中的“寝”,而“睡”和“觉”,原本是分开的两个字,前者多指坐着打瞌睡,后者指刚刚睡醒。依此观图,丘壑林泉中人,偶入梦境,以“睡觉”言之,似乎更为贴合。

相较之下,自然界中动物们的“睡”,也有些许色彩。

赵孟頫之子赵雍曾作《马猿猴图》,有“马上封侯”之意,其玄外之音,已然超越绘画本身。但画猿或猴,并非起自元代,古人喜画猿猴,是因其生活在高山深谷,啸声孤旷,有隐士清幽之风。道教更是认为这种动物“寿同灵鹤”,具有了文化象征的意味。

马猿猴图 赵雍(明人摹本)

无论如何,细读画中的猿猴与马,前者俯卧于马背之上,相互依偎,两者静谧安逸且相映成趣,应会使你有些睡意了吧?

睡意

那就不必拘谨了,此爱好总是好的,谨记:要认真睡觉,热爱睡觉。

 
《梦蝶图》 宋刘贯道绢本水墨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
    刘贯道,道释人物师法晋唐,山水师法北宋郭熙,花竹、鸟兽亦能集古人之长,为一时高手。《图绘宝鉴》称其画“一一师古,集诸家长,尤高出时辈”。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将此场景置于炎夏树荫。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袒胸仰卧,鼾声醉人,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
 
 
(2021/03/21)
(0)

相关推荐

  • 古画《秋山草堂图》赏析

    古画《秋山草堂图》赏析

  • 古画中的二十四节气,真美!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 ...

  • 工笔画创作无从下手?以《百花图》为例说说如何从古画中借鉴造型

    作品的创作过程是艺术家精神世界的外延,具备极强创作能力的人往往会为优秀的艺术家,那么,一般的书画爱好者能不能学会创作呢? 当然可以. 对于没有经验的人来说,直接进行创作有很大难度,要想入门,模仿古画算 ...

  • 古画中的琴声

    在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上,音乐与绘画密不可分,形成了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动人情境.而琴的存在更是将这一情境体现的淋漓精致,许多古画都采用琴来表达其意境. ▲顾恺之的<斫琴图>,描绘了文人学士正 ...

  • 古画中的插花艺术,寓意吉祥,赏心悦目

    作为一门很有趣的艺术,插花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越来越普遍了,无论是餐桌上的一瓶一花,或者是宴会厅当中的气派装饰,均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不过却很少有人知道,插花的历史颇为悠久,是一门较为独特雅致的艺术 ...

  • 古画中那些奇趣日用品,大开眼界!

    看古画中那些奇趣日用品,不得不惊叹古人的智慧! 1.枕凳 此物叫枕凳,既可当作枕头之用,也可以是中医请患者将手腕搭在凳上,按听脉象之用的枕凳.凳面板微凹,长不及尺,高三寸许,可以作枕.凳上常备特制棉垫 ...

  •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跟随故宫专家品读古画中的一花一木

    故宫博物院专家带您品鉴 古画中的一花一木 <寓兴:花木的图像史>为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中旭在策展"万紫千红--中国古代花木题材文物特展"之后,对该展览所展作品所撰写的书稿 ...

  • 博物馆丨古画中的清明,那久远的春天

    打开眼界 古画中的清明,那久远的春天 春和景明,细雨纷纷,桃杏灼灼--这是清明时节的风物景观.说起清明节,人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扫墓!不错,清明节确实是上坟扫墓祭祀祖先的节日,每年的这个日子小伙伴们随长 ...

  • 不学画谱不找老师,按这个画法让你画出古画中的老松

    不学画谱不找老师,按这个画法让你画出古画中的老松

  • 【今日元宵节】古画中的元宵节,看古人如何“闹”元宵

    The Lantern Festival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 今天就是元宵节了,小编在此祝书友们节日快乐,幸福美满! 如果说&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