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工厂去 平凡的人生 之七
到工厂去 平凡的人生 之七
1. 职业生涯正式开始
77届的分配主要是面向基层,82年初,我去y市轻纺工业局报到,各工厂都争着要大学生。组织科长先给我签了个“随局分配”,让我先过春节,节后听通知。春节后我到了y市的一家生产出口罐头的企业工作。在当时也算是y市的知名企业,因为她能出口创汇。
工厂是沸腾的生活,罐头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2000多员工,再加上短期用工3000多人在上班,车水马龙,热气腾腾,工厂是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员工的劳动热情空前高涨,一派繁荣的景象。
我到机修车间报到。第一件事是画一张蛋品加工用的“蛋黄泵”的机械加工的图。蛋品是工厂的老产品,蛋液经蛋黄泵的200公斤高压,成雾状喷进干燥室,然后与干燥室内的热空气相遇,落到干燥室底部成为蛋粉。
“蛋黄泵”在运行时,要承受200公斤的压力,以前青铜铸造的泵,已经磨损,况且运行时,蛋液还会从泵的细小沙孔中泄漏,这次“蛋黄泵”的改造是用304不锈钢锻打后,再进行机械加工,确保“蛋黄泵”的工作性能。第一次按我画的机械加工图的“蛋黄泵”,很快成功地用到了生产实际中,我的内心很喜悦,觉得自己在工厂的小改小革方面有事可做。
这里要要提一下,Y市罐头厂的前身就是蛋品加工厂,说起Y市的工业发展,老Y事人往往会提起刚解放时工业经济起家的两家半厂:'振扬电灯厂’、'兴记面粉厂’、'汉兴祥蛋厂’。因为那个年代,鸡蛋都是农民散养的,冬天鸡蛋少,因而'汉兴祥蛋厂’是半年生产半年闲,所以人们称她为“半爿厂”。
但你可别小看这“半爿厂”,她1917年创办于X县,解放前夕搬到y市古运河畔。其生产的盐黄、蛋粉、蛋白片,其中的绝大部分,经“洋行”代理,远销欧洲,带动了当时苏北地区农副产品的外销,可以说是苏北最早的出口企业。后来我还接待过当年代理过工厂蛋制品的香港“和记黄埔公司”来工厂访问的代表。
1958年,罐头食品正式规模生产,并迎来了前苏联商业代表团,从那时起企业生产的一部分罐头食品正式纳入了对前苏联出口还债的清单。
1967年,第一套番茄浓缩设备的引进,奠定了企业出口创汇的地位。每年生产的罐头食品80%以上经省、市粮油进出口公司代理出口,成了省出口创汇的生力军。
2. 10吨燃煤锅炉的项目经理
不久,由于原油的紧缺,上级要求原来烧重油的锅炉,改为烧煤。市经委拨给了27万元的技术措施费,我被委以基建负责人兼10吨燃煤锅炉的项目经理。从跑技术措施费开始到厂房及烟囱设计施工、设备选型、采购、安装,都由我负责。
我没有接触过锅炉,一边学一边干,查阅了锅炉和45米烟囱的资料。先跑上海轻工设计院,做锅炉的工艺设计,按照设计院的推荐,锅炉选型为上海四方锅炉厂的卧式锅炉其型号是SHL—10—13,即每小时蒸发量为10吨,最高工作压力为13公斤/厘米2。工艺设计完成后,再交市建筑工程设计院,进行土建设计。两家设计院都由我来沟通,设计上遇有一些问题,经常跑上海,那时到上海,同事要带东西的人很多,最多的是“庆丰”牌牙膏每支0.27元,质优价廉,压模猪皮鞋每双7.69元,每次回来都是大包、小包一大堆。
出差到上海,最难的就是住宿,旅馆很难找,我经常住上海跳水池的更衣室,很便宜,一晚才一块钱,吃饭也很节约,经常吃的就是雪菜肉丝面,在火车上根本舍不得去餐车,啃一点面包,回家再吃。有一次路上没有吃东西,到家很饿,爱人就给我炒了一大碗蛋炒饭,哪知道吃下去,一天都不想吃饭。
运来的锅炉是散件,在锅炉房的二楼平台上安装,我整天泡在现场,与施工队研究方案,核对安装部件,特别是承压部位和传动部件。安装队很正规,焊接的承压部件上都打上焊工代号的钢印。特别是上下锅桶和对流管的胀接是锅炉安装的关键,要经市锅炉检验所检查,安装完成后还要进行水压试验。机械安装完成后,再进行筑炉。
烘炉后,试运行72小时,终于顺利投产了。这台锅炉机械化程度在当时比较高,锅炉工在控制室基本上就能完成操作,大大减轻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用外来学习的司炉工的话来说,是豪华的锅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