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乡贤何鸿吉回乡办学首建甘谷毕业林

何鸿吉(1882—1949)字逵一、揆一、豫甫,号六白山人,甘谷金山乡椿树坪村人。少年时即才华突出,考中秀才,科举废,考入兰州甘肃省文高等学堂,大得堂长刘尔忻赏识,保送北京就读优级师范(即北京师范大学)深造,毕业后回乡办企业,后在金山镇创办金山镇高等小学,任校长。1917年(民国六年)创办了金山镇高等小学。

为了改变当地植被稀少的现状,美化学校周围环境,规定每届毕业学生每人付出白洋一元,由校董会负责于清明前统购树苗在秀金山栽植柏树。在校学生每人植柳树或其他树一棵,年年如此,从未间断。何鸿吉的这一善举不仅一直受到当地民众的赞誉,也为后来的许多政府官员所效仿,金山群众和学生共同植树已经坚持百年历史,森林面积扩至秀金山周围,达到一百四十多亩。现在秀金山

到春夏,绿树成荫,时至仲秋,满山红叶,令人留恋忘返。一九八三年省委李子奇书记来甘谷路过金山,对何鸿吉建设毕业林的创举颇为赞誉,曾指示乡镇、学校今后应重视此一创举,继续植柏树。
       1925年,何鸿基任伏羌县立中学首任校长,以敦品励行,学裨实用为办学宗旨,自授国文、自然等课,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注重教育和社会实际结合,身教重于言教,为地方人才成长做出了卓著成绩,一时甘谷学子考入省内外高等院校者颇多。
        1934年,胡宗南的军队驻防天水。胡宗南首先亲自携带厚礼拜访何鸿基。对一个权势显赫,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的亲自登门拜访,何鸿吉拒之门外,拒绝接见。何鸿基拒见胡宗南,只有民国知识分子才会有这种傲骨。何鸿吉得罪了胡宗南,以后再难任事,便愤而辞职。1935年被甘肃学院聘为"“教授”,还被选为陇南佛学会常务委员。
        何鸿吉书法也很有特色,浑厚刚劲,苍郁跌宕,笔墨舞动处显现着佛家慈悲情怀。
         何鸿吉不仅办学从事教育,而且还亲自实践实业救国的道路,先后办过织布厂、畜力磨房、勘探采矿,都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功。此后,他走梁漱溟倡导的乡村建设和晏阳初倡导的教育救国的道路,并取得很大的成就。
        何鸿基辞去校长职务后,遁入空门,潜心佛学,不问外事。他心地仁慈,常行善施舍,晚年鹤发童颜,洒脱慈祥,直率坦诚,人称“何佛爷”,1948年9月13日病殁于家。
斯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毕业林。何鸿吉创建毕业林,在甘谷历史上具有首创性的价值。他和他创建的金山小学及其毕业林,已经进入历史,今天,凡是路过金山镇的人们,就可以看到美丽的秀金山上,苍翠挺拔的树木已经成林,毕业林已成秀金山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