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读古诗爆红 戴建业教授有何魔性

河南宣讲 2018-12-10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个老头儿。

他满头白发,面容清瘦,笑起来时眼睛弯成两条缝,一口标准的湖北麻城普通话,讲话讲到兴头还会忍不住手舞足蹈。

这样一位丝毫没有明星相的人,却因为讲古诗一夜间红遍了抖音。

这个老头儿叫戴建业,是华中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给学生上古诗词课,整堂课上妙语连珠、笑点不断。

 01 

他讲课的画风是这样的:

评价李白时,他说:

在唐代,自我感觉最好的一个人就是李白,他老人家牛的很,总觉得自己有股子仙气,他其实是个挺搞笑的人,他一直以为自己是政治才干,在四十岁那年接到了唐玄宗的诏书召他进京:“哇!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一看这德行就知道当不了官。

他讲李白的《赠汪伦》时说:

“那个鬼汪伦走了狗屎运了,李白的一首诗让他流芳千古了,后代人谁都知道唐朝有个农民叫汪伦。”

他谈到李白的朋友圈:

“杜甫是李白的超级粉丝,他去拜见李白,李白就忽悠他一起去访名山、寻仙人、找仙草、炼仙丹,中途还遇见个流浪汉高适,从春天访到秋天,啥也没找到,后来杜甫醒悟了,不干了。”

他讲盛唐的诗歌时这样评价唐玄宗:

“对唐玄宗我们要宽容地理解,他雄才大略,有钱,懂音乐,会写诗,而且又是皇帝,当了20多年才开始腐败,要是我在那个位置,我估计5年就腐败了。”

李白、杜甫这些我们印象中的“诗仙”“诗圣”,在他的课堂上成了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一下子就亲近易懂了。

有句很流行的话把有趣的稀缺与价值说得很到位: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那么什么是有趣?词典解释是给人们带来快乐。

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传播快乐当然不是本职。但当诗词和诗人都被当今教育给神化之后,在古诗离我们越来越远之时,戴建业的存在,就显得格外珍贵了。

他没有把诗词放在高雅神圣的高处,小心翼翼地供奉着、伺候着,他不是诗和诗人的奴仆。

他对古诗的讲解就像街头老伯拉家常一般,幽默风趣、又不失内涵和他自己的态度。

有趣的本质是平等、真实与共情、理解。

他明白诗人们的好恶、习惯、交际、理想、挫败,所以他能够跟诗人们产生共情,能够以情读诗、以情讲诗,所以他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们感到乐趣。

这就是有趣。

 02 

别致的诗歌解读法引来了人们对这个有趣的老头儿的关注。殊不知,这位在诗中慷慨激昂、声情并茂的老人不仅有趣,在现实中也是个“情场高手”。

作为一个擅长在课堂上举例子的教授,他总会不自觉地把例子引向年轻男女恋爱的话题,时不时地教小伙子们如何向小姑娘们表白,教小姑娘如何选择另一半。

这种“夹带私货”的讲课方式,既有内涵又接地气,以至于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之为“老戴”。

“老戴”不光在课堂上”谈情说爱“,他经常发表情情爱爱的诗词和感悟,其中不乏自己翻译的英文诗歌和小品。而他最经典的恋爱心得要数他在自己儿子婚礼上的祝福了,他是这么说的:

“好男人沿途都有好风景”纯属一派胡言,妻子永远是丈夫“最美的风景”。有些异性远处看优雅迷人,走近相处可能难以容忍,因此,在婚姻上决不能相信“在野党”,要切记“妻子还是自己的好!”

戴老与爱人的生活照

这个感情丰沛的老戴,把感情倾注在诗词里、也倾注在自己的“糟糠之妻”身上,他坦言从未想过要“二度春”。他热情,但不滥情。他也告诫儿子要一心一意,是个合格的好父亲。

而有意思的是,如今满腹诗文的文学教授,当年还是“小戴”时,是个“数学少年”。

戴建业在讲座现场

老戴年少时最感兴趣的不是文学,而是数理化。

他高中时数理化很好,尤其是数学,成绩很突出,曾获得过数学竞赛第二名。

他的人生轨迹本应是走向科学,但是因为爱情,他的命运发生了改变。

他喜欢上了一个天使般的姑娘。这个姑娘数学不好,但却喜欢读文学作品。为了跟姑娘有共同语言,他便开始读诗、读小说、读散文。

没想到“一入文学深似海”,他竟成了一个十足的文学青年,不仅读了不少文学作品,还学会了写作。

于是,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便填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上了一所“有圆顶房子的大学”,成了个正儿八经的文科生。

之后,他留校任教,在讲坛上一站就是30多年。

老戴在演讲现场,他讲课从来都是站着

这30多年里,当年那个因爱情由文转理的少年,如今已成了过耳顺之年的老者。他对爱情的理解,也像一瓶陈酿多年的老酒,愈来愈香醇浓厚。

老戴成了向往爱情又忠贞于爱人的“情场老手”,无论是指导儿子、还是指导学生都头头是道。

 03 

老戴对诗词讲解的走红,带给我们快乐的同时,也不免让我们思考大学的意义。

百年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非为有大楼之谓也,而为有大师之谓也。

大学之所以是大学,不是因为有大楼,而是因为有大师。

那么什么是“大师”呢?

大,是指知识体量大,就是博学、学术思想能够自成一家;师,就是教人读书、答疑解惑、为人师范。

大师,就是知识渊博、学术思想自成体系、能传道授业解惑又有所坚守的人。

但是,如今大学里一座座高楼起,能够安心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却不多见了。

戴建业教授如一股清泉,为枯燥的大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他凭借自己对古诗的精彩解读,不仅留住了学生,还吸引了一大批前去蹭课的旁听生。

有人说,读书无用是从学生放弃学习开始的。

但其实,很多时候,学生放弃的不是学习,而是没有感情的机械灌输。

老戴爆满的课堂就是最好的证明。

戴建业教授的讲座现场

戴建业教授在课堂上的举重若轻、拉家常一般解读古诗,靠的便是他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和他平时大量的阅读思考。

他常对学生讲:“屁股底下要垫几本书,才能坐得正、坐得直、坐得稳、坐得久。”

他自己也是这样:“大家觉得我用幽默的方式讲述盛唐诗歌,很好玩。但不是好玩就能学好诗词,讲课也不是瞎好玩,每个幽默解读的背后都是我长期读书的积累。”

十年磨一剑,不是虚心岂得贤。

如今,这位62岁的老教授已须发尽白,但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在华师的校园里,他经常推着一辆旧自行车,那辆自行车,除了铃不响,剩下的哪儿都响。

他的模样看起来落伍贫穷,他的头脑中却装着这个时代稀有的思想:他就是这样一位安贫守拙的人。

三尺讲台,谈笑风生;陋室之中,信手著文;与“糟糠之妻”恋爱;与莘莘学子论道;与万千网友分享古诗词中的绮丽诡谲。

或许这个时代,我们缺的不仅仅是大师,还有老戴身上那一份对于文化的执着与坚守,缺的是一份传递,与热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最人物”,不代表大豫讲坛观点。

(编辑:赵琳 刘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