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风水学入门
孟母三迁的现代科学基础 Uni-Note Vol.130
七岁时,我看林正英的僵尸片,对风水产生兴趣。
我在绘画本上画满了先天八卦图,并渴望拥有一个罗盘。后来只买到简易指南针,但我已十分满足。
当时拜师无门,上了中学更是沉迷于学习,风水师的梦想搁浅了。
直到上了大学,我在选课系统里发现一门《周易文化与中华文明》,开课的居然是理学院的物理系教授,我果断抢课。
我与风水缘分未尽。授课的薛教授,他的叔叔是正宗的乡村风水先生。“文革”后,他继承叔叔的事业,并用物理学加以改良,他成了湖南有名的风水专家,还连任省政协委员,为城市规划建言献策。
“风水就是风和水。”薛教授开宗明义。
他结合大量实操案例,从物理学角度跟我们讲解什么是“阳气”“阴气”;为什么有的人偏头痛,把床挪个位子就不医而愈;长沙岳麓大学城的崛起与“三十年河西”的说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本科毕业时,我加了薛教授的QQ,后来又加了微信,偶尔翻翻他的新研究。
6月,我偶然读到美国学者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的著作,发现西方学者在做类似的理论建设。风水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相结合,将产生许多造福人类的成果。
“西方风水”(我生造的概念)现在什么水平?这里介绍些入门级的成果。
“西方风水”的核心议题,是考察“建成环境”对人们的所思所感所为有什么影响(定性),有多大影响(定量)。
“西方风水”的重要理论范式,是“具身认知”。这个范式认为,人们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式与生理体验之间有着强烈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不是通过逻辑、线性思维建立的,而是大量无意识的联想。
翻译成人话就是,YOU ARE WHERE YOU LIVE IN.环境塑造你。
城市规训。无论是城市花园、拱顶教堂,还是露天市场、购物中心,每个地方都会鼓励我们进行某些互动、生出某些想法,每个地方都不鼓励甚至容不得我们进行另外一些活动,生出另外一些想法。如果把目前在巴黎卢森堡花园、耶路撒冷旧城露天市场或者首尔北村的人全部换掉,换上的一批新人,总体上还是会与前一批人有一样的行为、感受、互动方式。
自然景观。对身心有显著益处。观看绿色植物等自然景观20秒,就足以使过高的心率降下来。观看3-5分钟,就足以使过高的血压降下来。胆囊手术后的患者住在能看到窗外树木的房间,恢复期痛感更少,出院时间缩短24小时。
声音环境。噪声过大的居住环境,最明显的害处是损伤听力。更潜在和深刻的是,噪声会削弱人对环境的控制感,住宅小区的噪声水平高于30-35分贝,就会扰乱人们睡眠期间的胜利戒律,进而引发各种各样的身体和情绪问题,包括心血管系统受损、攻击行为和心理疾病发生率升高、认知能力受损。
矩形网格。矩形网格建筑从19世纪末开始流行,当时的建筑材料批量生产,并以网格模块拼接的形式组建摩天大楼。然而,矩形网格是违背人类本能的设计。人类大脑进行空间导航时,用的是三角形或者六边形网格,即在旁边两个无题与自己身体之间画一个三角形。因此,沿着六角形网格排布的空间更符合人类视觉知觉的要求,也会让空间体验变得更轻松。
恐怖空间。看不出边界或尺寸的阴暗地方、没有明显出口的房间、地板摇晃仿佛要塌陷成深坑、突如其来的声响。
萎靡空间。刺激过多的环境,如凌乱的办公室,让人筋疲力尽;刺激过少的环境,如荒凉的近郊住宅区,让人无聊得失去活力,会加重压力感、悲伤感,甚至上瘾程度。
积极空间。通往未知的路径激发人的好奇心,曲面给人轻松感,冷色与饱和度较低的颜色令人平静,暖色和饱和度较高的颜色令人兴奋。“大即重要”“向上即好”。
通勤距离。每天在车上度过的时间越多,就越可能变胖。最理想的通勤距离应该是可以从家里步行到达学校和公司。
地方特色。建筑与当地气候、文化、材料相结合,与所在场地相融合,才有地方特色。人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更容易建立社会联系,形成社区归属感。
同质建筑。批量复制式建筑的小区,景观上容易让人萎靡,随之产生的社群同质性,使得居民无法与不同背景、观念、情怀的人交往,从而享受不到多元公共领域所能提供的人性化、社会化体验,他们无法在更密切、更宽松的人际网络中建立联系,也享受不到相应的良好的心理、社会价值。
丰富环境。生活在贫乏环境,如连排公寓,人类也会出现永久性的能力受损。生活在丰富环境,如798艺术区,享受它提供的各种好处,利用它提供的各种机会,我们就会茁壮成长。总之,贫乏的市容、建筑、景观会使人们的生活变得贫乏。人们最需要的是有序又复杂的认知刺激,
最成功的建筑模式是引入清晰主题然后逐渐变化,如同乐曲的韵律一样。
今天文中的相关研究数据,梳理自美国学者莎拉·威廉姆斯·戈德哈根的著作《欢迎来到你的世界》。今天的封面和配图,来自电影《我是谁》(1998)剧照。
獭祭鱼
公号:dailyfish
微博:dailyf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