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空间:01白居易《春末夏初闲游江郭》

我公众号创建于2014年07月04日,2015年08月21日正式运转。

2016年08月31日获得原创保护功能,2016年09月01日获得留言功能,2016年12月12日获得打赏功能,2017年9月4日获得插入GG功能,2018年05月17日获得返佣商品GG功能,2019年01月14日获得文中插入两条GG的功能,2020年05月30日获得付费阅读功能,2020年7月13日获得认证。

最初名称是“张广祥”,后改为今天的名称:丁中广祥。“丁中”是我工作单位丁沟中学的简称,“广祥”则是我的名字。常有人称我“丁老师”,这是缘于弄错了我公众号名称的含义。

唐代诗歌可分为初、盛、中、晚四阶段。我们所熟悉的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等都是盛唐诗坛的代表。唐宪宗元和年间,唐诗迎来了第二个创作高潮,就是以元和诗坛的创作为代表的中唐诗歌。整个元和诗坛可分为韩孟、元白两个诗派,白居易就是元白诗派的领袖。

韩孟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创作以险怪著称,文字上力求新奇;而元白诗派则与之恰恰相反,以浅切平易著称。据说白居易写诗时,常常拿新作到街头巷陌找普通老百姓诵读,一旦发现民众有读不懂或者拗口的地方,他便立即回去修改。所以,白居易的很多诗歌放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不借助任何知识背景轻易读懂。

也许正因为文字上的平易近人,白居易在国外的知名度远在李杜之上,甚至成了日本人最为崇拜、喜爱的诗人。

公元815年,时任宰相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遇刺身亡,朝野震惊,整个长安城人心惶惶。时任谏官的白居易怀着一片赤诚,率先上书言事,要求严缉凶手。这一举动触碰了当朝权贵集团的利益。于是,白居易很快便被冠以“越职言事”之名,贬为江州司马。

清代赵翼《题遗山诗》中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场飞来横祸斩断了白居易对于政治的一腔热情,却赠与了中国诗坛一位卓越的诗人。深受大家喜爱的《琵琶行》就写于这个时期,全诗最后一句是“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的江州司马指的就是白居易自己。

除去表达遭贬后的郁闷,白居易也写了大量饱含情趣的闲适之作,如同我们今天读的这首《春末夏初闲游江郭》:

柳影繁初合,莺声涩渐稀。
早梅迎夏结,残絮送春飞。
西日韶光尽,南风暑气微。
展张新小簟,熨帖旧生衣。
绿蚁杯香嫩,红丝脍缕肥。
故园无此味,何必苦思归?

碧柳成荫,莺声渐渐歇了下去。初夏的早梅已经结果,春末的杨柳絮却还在翻飞。夕阳西下,白日的光景渐渐黯淡,南风带来些微暑热。诗人趁兴展铺竹席,熨烫旧日的夏衣。有当地时鲜的肥鱼,配上新酿的绿蚁酒,诗人可谓乐不思蜀,贬谪之地也自有一番情致。

“早梅”“南风”的典故我们在之前的节目中已经讲过。今天来说说“莼鲈之思”。《世说新语》上说,一个名叫张季鹰的人在洛阳当官,见到秋风起,想起了家乡吴中的莼菜羹、鲈鱼脍,觉得当官真是无趣,都吃不到家乡的美味,于是辞官回乡了。后来,人们常常用这个典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莼鲈之思”也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位张季鹰可真是一个极品吃货。

鲈鱼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多次被写进诗词里。例如范仲淹的“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辛弃疾的“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李白的“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等等。

白居易在这首诗的末尾反用了“莼鲈之思”这个典故。他是北方人,当时却贬官在江南,鲈鱼这样的美味恰恰是故乡所没有的,所以他说他并不思乡,相反,十分享受这种羁旅之地的风物与时令。所以他才会怀着轻松自在的心情,在这初夏的傍晚,铺上草席熨烫衣物,为即将到来的盛夏做准备。

白居易字“乐天”,他表现出来的这份乐观豁达的精神,倒是人如其名,会不会让你想起一生多次遭贬却能“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呢?巧的是,白乐天和苏东坡都曾经担任过杭州的地方长官,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今天西湖之畔的白堤、苏堤就是因他们而命名的,经过了数百年的光阴,斯人已逝,只有他们留下的这些遗迹还在娓娓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今日的城乡巨变让我们很多人不得不远离故土,为梦想或生计打拼奔忙在他乡。当你起“莼鲈之思”时,当你人生受挫时,当你孤独寂寞时,不要任由自己沉溺在伤感的情绪中。想想你要做的事情,想想你所在城市的美食,想想你在身边、或是在远方的朋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