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解毒,毒在传统文化中是个什么概念? 2024-08-02 18:59:40 什么是毒,毒在传统文化中是个什么概念?简单地说,毒就是偏性,毒就是聚集、聚焦,越是聚集,偏性越大,毒性越大。 既然毒是聚焦、聚集,那么解毒,便是解散,稀释。当有起义军揭竿而起,天下云集响应,聚众成势。破坏其云集响应,不让其聚众成势,让他们散了散了,他们便成不了气候。你看被毒蛇咬了后,中毒是个什么情况?被咬伤口附近的人体血液迅速凝结成块,血液不再是散的,流动的状态。血液聚集、凝结成块,便成血毒。关于聚集成毒,再比如海水都是咸的,可以孕育海洋万千生物;死海也是咸的,但盐含量过高,能孕育万千物种的海水,在死海这却了无生物。盐过度聚集便是毒。聚焦成毒,比如太阳普照大地,你要拿个凸透镜,将阳光聚焦于一点,能点燃火柴,聚焦于一点的阳光便是阳毒。从聚集成毒的角度,便很清楚知道怎么解毒——分解:解开,分散,便是解毒的真意。硫酸稀释一千倍一万倍,它就不能直接腐蚀身体。反过来如果把分散于身体经络、血液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提炼提纯,甚至也足以毒死自己。只因它分散,其偏性不成气候,处在身体可调节范围内。传统文化中毒的概念,和大家平常脑子里毒的概念不一样,毒是指东西或事物的偏性,几乎所有的东西都多多少少带点偏性(比如绿豆性偏凉,正常人长期吃,可能会吃出胃寒。已经胃寒的人,吃了会感觉到不舒服)。再比如鱼蟹之毒,并不是说鱼蟹有毒,不能吃;而是说它们具有一定的偏性,在吃法上要做些调整,中和它的偏性,生姜紫苏解鱼蟹之毒是也。《黄帝内经》里的毒药攻邪,也并非老百姓嘴里的以毒攻毒,而是以药材的偏性去纠正身体的偏性,使身体气机回到身体可调节的范围内(即让得以维持在平衡状态)。中医中药角度,毒性便是药性,有偏性才成其药性!毒这东西是双刃剑,有利有弊,只要身体能化解它的弊,留下对身体有利的,帮助身体纠正其偏性!身体没啥偏性不必用它来纠偏的东西,都不宜多吃!少量吃,那点偏性、那点毒性,身体还是化解得了的(但最好还是正确的饮食搭配)。这里还要提一个重要的观点:你在吃东西,东西也在吃你。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就算是公认的富含营养的好东西也不宜不加考虑地多吃,果真想长期吃,一定要注意饮食的配伍。很多时候,人们以为眼下看不出问题,就想当然觉得没事,没毒,没问题,敞开了吃。其实不是没问题,只是偏性小,同时你还有资本,暂时还降得住。有如当年汉武帝鼎盛时期,匈奴被压得服服帖帖,不来犯上作乱。等军费不足,国力下降,国库告急时,那时就压不住匈奴了。另外再讲讲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各地的环境、气候、饮食等会有一些不同,很多时候一方人的一些习惯它是配套的,这一点一定要注意。比如有朋友去内蒙古,吃的那个肉多,那个油腻,那个咸,当即适应不了,又是肠胃不适又是便秘。我说人家有配套,人家饭后必喝砖茶(黑砖茶,全发酵茶,可以很好的帮助消化),我们或许开始会觉得很难喝,可当地人会觉得好喝(因为身体需要)。那里蔬菜相对少,他们也吃得少,他们没黑砖茶,身体可受不了。当年朱元璋在还没发迹,食不果腹的时候,一老厨婆将残羹剩饭和青菜豆腐倒进锅里重新烧热给朱元璋吃,这就是号称珍珠翡翠白玉汤的故事由来(珍珠即米饭粒,翡翠即青菜叶,白玉即豆腐块)。朱元璋吃得倍儿香,那feel那酸爽令他终身难忘。后来发达后,御用厨师也找不回那个味道。根源便是:一个东西好不好吃,除了东西本身的口味,还在于吃者身体需不需要它。朱元璋那时身体非常需要它,那个对身体有用,身体就会把它解读品尝成香。吃任何东西都一样,就是绿豆(性偏凉)那样几乎性平的食物,可以缓慢纠热性体质之偏,对于平性体质的人,吃多了(长期吃),累积吃到身体拿不动,也能把身体吃出偏性(比如胃寒等)!不少身体的问题,就是吃出的偏性(超过身体自身可调节范围,偏性就显现出来了)。同理,身体出现气郁,血滞,痰凝等状况,都是凝结聚焦在一处,形成气候,严重阻碍相应身体气机了!解决之法,气郁的疏肝理气,血滞的活血化瘀,痰凝的化痰通络。把聚集的给它分解、分散,把凝固、板结的给它松动、活络、流动起来。最终,气机能自我运转起来,身体毛病也就化解了。 赞 (0) 相关推荐 这东西,隔三差五吃,祛湿化痰又排毒消脂,给身体做大扫除 这东西,隔三差五吃,祛湿化痰又排毒消脂,给身体做大扫除 从象、数角度解读坤卦——理解坤卦也就理解传统文化中修德的出处 昨天连载<从象.数角度解读乾卦>,我们可以发现,乾卦并不是至阳至刚的意象,而是一种人文角度考虑的至善的卦象.也就是相对完整的一种顺畅的发展之路的描述. 这与乾.坤之外的62卦爻的意象,并不 ... 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中的精髓,传统文化中的仙葩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节气歌>,歌中所唱的内容就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熟记的二十四个节气名:立春. ... 传统文化中数字的秘密 数字 数字是神秘文化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智慧的基本要素.在逐步摸索发展中,华夏民族的祖先从混混沌沌的世界中先是结绳记数,然后又发展到'书契',春秋时代,祖先们不但能写3000以上的数字,还有了加法和乘 ... 许多人喜欢使用传统文化中的礼貌用语,但是... 许多人喜欢使用传统文化中的礼貌用语,但是因为知之不多,常常用错.有些孩子也因为半知半懵,在作文中经常错误使用,闹出过不少笑话. 例如"芳龄"是指女子年龄,有个三年级的男孩在班级演讲 ... “中国美学:传统与现代系列讲座”报道之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中国美学:传统与现代系列讲座"报道之三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2021年4月21日下午14:30分,美学研究室老主任聂振斌研究员受邀主讲2021年度第三期" ... #渔父##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 #渔父##自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渔"是文人终身乐此不疲追寻描摹的永恒主题,文中有渔,诗中有渔,画中有渔,琴中有渔.渔父和一叶扁舟,经过无数经典文本的描摹寄托,成为了自由.出世. ... 4月24日上午,在2021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暨中国航天大会开幕式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宣布,中国第一辆火星车名称为“祝融”。 祝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尊为最早的火神,象征着我们的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 祝融"来了!我国首辆火星车名称揭晓来源:科技日报2021-04-25 10:19从"东方红"到"北斗",从"天宫"到"天 ... 传统文化中“祝融”故事还真多! 来源:广州日报2021-05-23 09:26 作者:钟葵 昨日,"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前几天还发回了第一组珍贵影像,国人纷纷留言:&qu ...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成就达到袁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个人的成就达到袁隆平这样的高度,获得了那么多的称号和荣誉之后,再想过平常人的那样生活,就很难了. 名誉.地位和财富会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路径和生活习惯.整个社会的价值标准和普通人的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