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刘枢尧:从公务员到作家的华丽蝉变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网络版
苏小蒙
近几年来,刘枢尧可谓在我们郑州文坛上异军突起,他不仅长年不衰地在全国各地报刋上推出了一篇又一篇中短篇小说,当选为市作家协会理事,加入了我国小说最高的学术团体一一中国小说学会,还走进了我国最为神圣的文学殿堂一一成为中囯作家协会会员。
上篇
我曾经的同事
我与刘枢尧认识,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在《经营消费报》工作时。因为这份报纸是郑州市工商局(如今的郑州市市场监管局)和郑州市消费者协会联合主办的,读者对象主要面向工商企业和广大市民消费群体。
为了充实专业力量,刘枢尧是从市工商局专业分局(如今的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电子商务监管分局)借调过来当记者的。
听说他的祖籍是我们河南息县那儿,但他却生在新疆、长在新疆。80年代初随父母工作调动来到郑州,高中毕业之后,参加了郑州市的统一招干考试,考上了国家干部。
那时,他年轻,大约1.80米的个头,大眼睛、高鼻子,白皙的皮肤一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真有点儿像维吾尔族人的样子。不过他不是维吾尔族,穿着一身深蓝色的工商行政管理制服,显得挺帅气的。
当时我担任编辑部副主任兼负责副刋工作。他平时有事没事,都爱到我们编辑部来。时间长了,彼此成了朋友。
有一次,他悄悄对我说,让我给报社社长赵中贵说说,看能不能让他来编辑部也当个副刊编辑。“你不知道,我喜欢文学,我还写小说呢。”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
谁知我给赵社长一提出来,赵社长马上一口否定。说:你别听他瞎呲(吹牛的意思),他会写啥小说?他说他会写个公文材料还差不多!
赵社长说得不是没有道理。
在《经营消费报》那几年,每年的工作总结,都是让刘枢尧写的。他写得快、写得好。虽然不像我们从事文学写作那样需要文字的雕琢、文采的斐然,但文章中所要体现的思想高度、视野的宽度、信息的广度,沒有一般水平还是真写不成的。
不过,这毕竟与文学写作不同。
我把赵社长的意见委婉地传达给他,刘枢尧并沒有介意。他笑着说,这完全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告诉我,在单位他确实干的是这项工作。但是业余时间,他又确实在写小说,还写了不少呢。
“不过,我从来没有示人,也沒有向外边投过稿。一则我刚参加工作沒几年,怕人家说我不安心本职工作不务正业;二则怕投稿登不出去,让人家笑话,说我还没学会走路,就想跑呢。”
他的这种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也不是多余的。
想想当年我在工厂当业余作者时,何尝沒有经历过这样的遭遇?
后来,他把他写的几篇小说拿给我看,我觉得他写得挺不错的,故事情节曲折、悬念迭出,人物描写细腻、栩栩如生……说实话,我觉得他在小说写作上极具文学潜质。
我这个人“好为人师”。我劝他放下那些不必要的包袱。告诉他,搞业余文学创作,这是一件好事,又不是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坏事。“世上本无事,何必自担忧”?写吧,我相信你在文学写作上会大有可为的!我不止一次地这样对他说。
果其不出所然。1993年11月,他的一篇约有六千多字的短篇小说《桃花遍地》在吉林省文联主办的《小说月刋》上发表了出来。这份杂志当时在全国颇为畅销,据说每期发行量多达三四十万份,记得我们郑州街头巷尾的报亭里、地摊上卖得到处都是。
这一下,在我们《经营消费报》,乃至整个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一下子引起极大的轰动。据我所知,这个系统舞文弄墨的大有人在,但在写小说方面,我过去在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负责具体工作,还沒曾听说过一人。
经营消费报社社长赵中贵看到这份杂志,高兴地说:哎哟,没想到,这傢伙说他写小说,还真不是瞎呲的!
后来,国家报刋整顿,我们《经营消费报》停刋,编采人员各奔东西。我去了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的机关报《河南新闻出版报》,刘枢尧又重回了他原先的工作单位一一现在仍在郑州市市场监管局电子商务监管分局从事他干了几十年的宣传工作。
下篇
刘枢尧小说的魅力
从此,我们不能像过去那样在一起工作了,但是,却有了这段难忘的同事之谊。
因此,我对刘枢尧有了有意无意地特别关注,且不说我到《河南新闻出版报》,新闻出版这一行业与文学创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使我后来因年满60岁退了休,对他的关注依然如此。
在经济社会里,一个人沒有背景、沒有身份、沒有高学历,要想出人头地,实在太难了,惟一依靠的就只有自身的硬实力。
在这一点上,刘枢尧是很了不起的。
我发现我们分别以后,刘枢尧在小说创作上,可以说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就像驾车驶上了快车道,让我在《延河》《星火》《鸭绿江》《野草》《阳光》《青年作家》《特区文学》《西南军事文学》《前卫文学》《北方文学》《当代小说》《陕西文学》《民间文学》《都市小说》《椰城》《短篇小说》《通俗小说报》《世界文艺》《西南作家》《躬耕》《奔流》《河南文学》等全国大大小小的报刋上接二连三地看到了他发表的小说。
我粗略地统计了一下,从他 1993年处女作问世,到我决定动笔写这篇文章时止,他发表的中篇小说有《国家工人》《摄影师》《战俘》《上等兵徐满天》《我的朋友徐万提斯》《第一个军礼》《高考房》《宣传队的故事》《摔碎一碗孟婆汤》《学者归来》《一无所有》《水塘村的放水人》和《你说你到底是谁》,约有30多万字。
短篇小说有《桃花遍地》《复读记》《春运火车》《硬卧车厢》《牛长贵婚变记》《把爱情带进天堂》《来自喀什噶尔的朋友》《穿紫色风衣的女人》《老陈和他的古县衙》《城市工》《回当年那里看看》《暗恋》《穷追不舍》《大海就在眼前》《关家寨人物》《家住老街》《爱如鲜花盛开》《失控的心》《知青客栈》《一路狂奔的赶考车》《冬季货车和硕士司机》《寻找美丽爱情》和《我们是穷人》等,约有20万多字。
长篇小说两部,一部《民国书生》,一部《向上而行》,约有30多万字。
这些作品,有的还选入国家、省市出版社出版的多种选本,有的还在全国、省市各种大赛中获奖。如在全国享有一定权威的“中国当代小说奖”和“中国工业文学大赛奖”等。
刘枢尧的小说,写得都是平凡人、平常事,就像一份清淡的菜肴,很对我的胃口。因为在饱尝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我现在对于吃饭这一攸关生命的重大体会是,清淡的比浓烈的更有味道,阅读小说也是如此。
刘枢尧的小说,题材范围极其宽阔。既有写城市的、农村的,也有写军营的、校园的……在表现形式上特别注重故事化、传奇性和可读性,努力迎合大众的思想感情、道德观念和社会认知。
在写人物上,他笔下的工人、农民、解放军官兵、中小学生和大学学子等,他们的悲欢离合、幸福与苦难,在平凡而又多变的生活中,所显示的善良、高尚、不屈不挠,敢于向命运抗争的精神,让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信。
这些事儿就像发生在我们周围,这些人就如同生活在我们中间一样。正如我们河南一位文学评论家所说,如今,我国正逢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历史转型时期。作为这个时代的一名作家,刘枢尧的这些作品证明,他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始终站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这一前沿高地,他用他的一篇篇小说,真实地、生动地、形象地展现了市场经济大潮中涌现出来的新思想、新文化、新习惯、新风俗和一系列伟大的社会变革,以及各种各样人物的生存与动向,敏锐地纪录和反映了这一现实。
谁曾想到,这些小说,都是他在日常工作之余写成的呢?
创作需要社会实践,需要深入生活。
刘枢尧告诉我,为了写好小说,每年的节假日、公休假,他没有和常人那样偕妻带女去逛公园、看影戏,或者外出游山玩水,享受天伦之乐。而是他一个人背起挎包,坐火车、乘汽车,甚至在乡下上那嘟嘟嘟东摇西晃的电动三轮车,到工厂、下农村、进军营、到校园……去采风、去采访,去搜积素材。
有一次,他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因交通不便,竟翻山越岭步行了五六十里……有些小地方沒有客栈,到了晚上,不得不和衣卧在街头的屋檐下、汽车站的长凳上……
这不仅需要花费他大量的时间,而且一切开销都是自费的。
不过,刘枢尧说得好。一个人只要拥有文学理想,那怕他/她长期从事又苦又累的工作,但只要认定这个目标,就会为自己找到写作时间,并成为一种永往直前的动力!
文学是庄严而又神圣的。
这就是文学的诱惑和魅力。
我想,刘枢尧这些年在创作上取得如此显赫的成绩,肯定是坚定不移这样做的!
后记
写作是幸福的
如今,作为一个作家的刘枢尧,在我们郑州文坛上声名鹊起,格外引人注目。而我作为和他有着二三十年交往的朋友,深为他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欣喜。
几十年的写作,他深有体会地告诉我,写作是一个人的幸福之旅……在写作过程中,编一个故事、虚构一个或一群人,这就无形中参与了生命的创造,因为生命的最终都会化作一个符号而已。这不仅能实现自己的文学理想,同时也让自己接受人生的洗礼!
这么多年间,刘枢尧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不甘寂寞地走过来的。
有一次我们聊天时,我问他:你这样做,你们单位有人说你“不务正业”吗?
他笑了,说: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不仅没有人说这种闲话,大家还夸奖、鼓励我呢……
当然,我知道,这是他平时摆正了本职工作和业余创作的关系。
“即使有人说我我也不怕。路是人走的,让别人去吧!”他又补充了一句。
我想,这何尝不是刘枢尧在文学写作上成功的秘密?
(选自苏小蒙即将出版的散文集《我的文朋诗友》)
作者简介
苏小蒙,本名王明信,1946年3月生。河南省新郑市郭店镇南街人。1964年3月参加工作,曾在郑州国棉三厂当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工人作家的身份活跃于文坛,陆续发表一百多万字的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杂文、随笔等作品,有诗集《郑州纺织工业基地的红色记忆》、散文随笔集《走在文坛的边缘》和长篇回忆录《我当工人的日子》问世。
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郑州市职工影视评论小组组长、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协会秘书长、河南青年诗歌学会常务理事。后来先后供职于《郑州工人报》《经营消费报》《河南新闻出版报》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长期从事职工文学创作的组织工作,郑州市职工文学创作队伍领军人物之一。
现已退休,专事写作。
出品/河南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阿 若 冯新林
编辑部主任/ 蓝 岛
责任编辑/宋 兵 达 林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