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名将莫文骅55年评为中将,因军衔太低,签字时“发泄”情绪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一位战功赫赫的将领,他的成名之路必然有人会流血和牺牲。不管是兵法大家孙武还是孙膑,不管是战国名将白起还是李牧,他们在被后人传颂的同时,许多人忽略了他们成名之路上尸横遍野,白骨皑皑。

同理,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一时间名将云集,有许许多多战功赫赫的高级将领。新的政权的诞生,会对一批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进行授衔。

因为抗美援朝等因素,新中国成立后,并没有对众多高级将领进行授衔,而是等到了国内局势稳定后,于1955年进行了新中国的首次授衔仪式。此次授衔整体客观公平,元帅,大将,上将大体上都是实至名归的,充分考虑了各个因素,做到了尽量公平。

话说没有绝对的公平,在1955年的一次授衔仪式中,有一人他被授予中将,但自己觉得授的军衔实在是太低了,为了发泄情绪,他每次签名都在自己的名字前加“中将”二字,此人就是莫文骅,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是四野的名将。

资历颇高的莫文骅

莫文骅除了是四野名将之外,他在红军中的资历还是非常高的。莫文骅出生于广西,早年就读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并且早在1926年就加入了中共青年团,在1929年参加了由邓公,张云逸领导的百色起义。

1930年,莫文骅入党,成了一名正式党员。在红军时期,莫文骅担任过红军干部团的政治主任,当时的红军干部团团长是陈赓大将,政委是宋任穷,在授衔时期也被授予上将。按理来说,莫文骅在红军时期担任的职务并不低,参考陈赓和宋任穷,他们一个大将一个上将,莫文骅与宋任穷职务相当,资历也相当。

在抗日战争时期,莫文骅与肖劲光一起留守延安,担任留守延安兵团的政治部主任一职务。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亮眼的表现不多,但毕竟大部分时间都留守后方,保障后方安全,同样是有功劳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莫文骅大展拳脚,曾经在四野担任过军政委,兵团政委一职务,在解放战争参加了许多重大战役,例如辽沈,平津,以及后来南下作战,莫文骅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解放战争取胜作出了很大贡献。

未能如愿获上将

莫文骅是四野的名将之一,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按理来说,凭借其在红军时期的资历,再加上解放战争时期的贡献,莫文骅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有较大可能被授予上将军衔。

结果令包括莫文骅本人都有些意外了,因为莫文骅未能获得上将军衔,只被评了中将。按照莫文骅的资历,他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经是主力兵团的政委了,属于正兵团级别将领,但在1952年的全军干部定级中,莫文骅被定为副兵团级干部,这或许影响了莫文骅最终的授衔。

按照当时的大致情况来说,正兵团级别干部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大概率会被授予上将,副兵团级别干部授予上将的概率要比正兵团级别小很多。那么莫文骅为何在1952年的全军干部定级中成了副兵团级别干部呢?

主要还是在1949年四野南下消灭了白崇禧的桂系军队后,莫文骅留守广西负责剿灭残敌的工作。因为桂系部队被解放军打散后,有许多逃到了山上当了流寇。在广西负责剿匪的莫文骅等人因为工作没有干好,受到了上级的处分,作为当时广西军区的副政委,莫文骅明显是有比较大的责任的。

因为广西剿匪工作的不利,莫文骅与张云逸等人均受到了上级不同程度的批评,这对莫文骅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以至于在1952年全军干部定级的时候,莫文骅未能当选正兵团级别干部,成了副兵团级干部。

1955年授衔时,莫文骅自己都不太能接受自己是中将的事实,看到与自己资历相近的革命功臣一个个是大将,上将,自己则是中将,心里难免会有些落差。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莫文骅在工作文件署名签字的时候,他并不直接写“莫文骅”三个字,而是加上了'中将'二字,以“中将莫文骅”作为自己签字的署名。

结语

莫文骅是革命时期资历高的老前辈,为革命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人物。

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莫文骅对自己的中将军衔表达过不满,这也是能理解的,毕竟人都想往高处走,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他选择用“中将莫文骅”签字的方式,这没有影响到他人,算是合理的情绪发泄。

其实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中,大体上还是公平的,极个别可能有些偏差,但这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这么多人,不能每个人都照顾到。

萧克这么深的资历,他既没有获得元帅也没有大将,莫文骅如果看看萧克,或许就释怀了。值得一提的是,莫文骅老前辈活了90岁,于2000年在北京去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