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二)

三、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的西方文化基本精神

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是人类文化和精神发展的高峰,这一时期发生的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思想空前活跃,观念空解放,精神空前丰富,自由意识空前发展,创造性才能勃发,科学成果捷报频传,文化与经济空前繁荣。在这一时期,其文化的主要精神是人文精神、个人主义、新教精神和科学精神。

1.人文精神

文艺复兴与启蒙时期的基本精神是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是以批判中世纪宗教的黑暗为其起点的,针对中世纪宗教中只有上帝而没有人的状况,提升人的地位,弘扬人的价值成为其宗旨。

人文精神首先表现为肯定人、关心人,人们放声讴歌人之伟大,人的尊严。歌颂人、肯定人的思想成为这一时期人们的自觉意识。这是个了不起的变化,它标志着人的觉醒,人从中世纪的重重禁锢下解放出来,用主体的眼光审视世界、审视自己,正如布克哈特所述:“文艺复兴单是这一结果就足以使我们永志铭感。人性的论理观念由来已久——但在这里,这个观念变成了事实。”

人文精神还突出地表现为人的创造性才能充分涌流和身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一时期,追求身与心,或精神与肉体的平衡,追求人的各方面才能特别是创造性才能充分发展,是人们的崇高理想。

人文精神的最高表现就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包括两个层面,一方面同个体的自我意识相联系,强调尊重个体的价值,发展个体的能力与自由。利己主义、快乐主义、追求美与才能的发展及个人主义等个体意识张扬,是这一时期时代精神的主流。另一方面同类意识相联系,人意识到自己作为类的一员的光荣与责任,因此他不能满足于一己的快乐,而也应想到他人,想到社会,想到全人类的幸福,他愿为此努力奋斗,必要时甚至愿牺牲自己的利益直至生命。这种超越了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自私与狭隘,而与更高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的精神在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一书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源流就是从此开始的。

2.个人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成果是人的发现,最重要的精神是个人主义。个人主义不仅仅指利己主义,甚至不主要指利己主义,而主要指个人自觉的主体意识与个体性意识。西方文化中同个性自由、个人能力发展与个人主体地位联系在一起的个人主义精神,就崛起于文艺复兴时期。

个人主义首先表现为鲜明的个性随处可见,不仅是统治者、贵族、上层人物,而且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学者、教师、艺术家、秘书、商人、银行家、演员、工匠以及许多妇女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存在独一无二,不可重复,不可替代,因此活在世间,一方面要尽情享受,追求现世的幸福,另一方面努力让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或粗野,或勇敢;或暴虐,或文弱;或好学,或尚德,或贪婪;或喜欢社交,或精明能干;或热爱艺术;或聚敛钱财;或放纵本能,声色犬马地享受;或献身于创造,做出第一流的成绩,博得人们的尊重。反正要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实现,能力得到发展。

个人主义还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的肯定,以及自由人格的发展。

个人主义还表现为追求个人情性的发展和欲望的满足,表现为利己主义的发展。西方的个人主义的强大植根于市民经济的强大之中,市民经济是商品经济,所有劳动都必经还原为抽象的物或通过抽象劳动的凝结——货币来进行等交换,不管什么出身、信仰、社会关系。因此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自由派,也是个人主义成长壮大的深厚基础。在现代西方社会占主流地位的个人主义就是从此发展而来的。

3.新教精神:宗教世俗化

宗教改革是一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其兴起于1517年的德国,后来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深远。

宗教改革最重要的成果是世俗化,肯定了世俗生活的价值.或者一方面把宗教生活世俗化,另一方面把世俗生活神圣化。这种世俗生活是指广大世俗信徒特别是市民阶级的世俗活动,世俗化的结果是,无论宗教生活还是世俗生活都合理化了,这种合理化为新型的宗教伦理乃至资本主义精神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世俗化是对基督教传统教义的反叛,传统教义的特点是否定现世和禁欲主义。既然尘世生活在原始基督徒看来充满罪恶,不值留恋,那么摒弃现世和否定人性都是很自然的。而世俗化的新教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在新的教义中,世俗活动不仅有存在之必要,而且具有神圣义意,是上帝之召唤,神意使然。因此,选民应积极努力地工作,以尘世生活的成功来彰显上帝。好逸恶劳、好吃懒做都是弃民的行为;离世修道,禁欲苦行,不问人间事,放弃自己的尘世职责,也为新教所不齿。这种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价值导引,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和新社会的到来提供了推动力量。

宗教改革及其带来的世俗化促进了人的思想观念的合理化,从而为经济的发展和合理化提供了不可缺少的价值观念基础。新教把劳动、经商等活动看作一种天职,从而具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使经济活动具有了一种道德的和宗教的意义,由此人才能一往无前永不停息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直到今天,宗教仍在资本主义长盛不衰,其根源就在于此。

4.科学精神

(1)追求真理:

无畏地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是科学精神中最可贵的,是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真理是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认识,但认识、反映这种东西同人的主观能动性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的经验、希望、价值观都在其中起着作用,甚至人的思维和认识所用的概念、范畴、语言也是人类在漫长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动性的积淀,因此,真理总是相对的、具体的,有条件的,永远处于发展的过程之中,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真理,如果有,也只是对真理逼近。

从此意义上说,对真理的追求比占有真理本身更可贵,人类认识之所以不断深化,真理的长河所以不断丰富,就是因为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永不停歇。这种对真理的不懈追求,是科学精神的核心。

那一时期涌现的科学大师们都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英雄。伽里略多次不顾教会的反对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其他科学观念,其勇气惊人,正如贝尔纳所指出:“要推翻常识见解,不但须靠科学,也还要有勇气。尽管一生谦退成性,敢于这样做的人是富有勇气的;而且,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却具有做到这样和过去断然绝裂的一切激励因素。”

布鲁诺,更是一位伟大的殉道者,一位为科学而献身的勇士。他热爱科学,坚持真理,英勇不屈,直至被罗马宗教审判庭活活烧死。他的死对于他个人说来无疑是悲剧,但对真理科学与科学家家说来却是个光荣。如是方显真理之可贵、科学之可贵,科学家无私无畏的品质之可贵。为了追求真理,发展科学,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不是不知道这样做所引起的后果,但他是自觉自愿地为此而献身,这正是科学家生命价值的崇高所在。

牛顿也是一位追求真理的勇士,他一生对真理孜孜追求的精神也是令人钦佩的。他认真探索、认真考察,摒弃一切无用的假设与空想,反对用开形而上学的思辨来解释事物变化之原因,都体现出追求真理的的精神。

这些科学家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到今仍为西方人所津津乐道。

(2)征服自然:

这一时期科学革命的发展,技术的改进与观念的更新,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去探索自然之奥秘,勘天役物,做自然之主人,征服自然的观念深入人心。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及麦哲伦环球航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强了人们的勇气,人靠自己的力量完全能够驾驭自然,征服自然,做自然的主人,不必像古代那样,匍匐于于自然之下,战战兢兢,诚惶诚恐,做自然的奴隶与仆人。

牛顿力学的创立更增长了人们的信心和自豪感。原来,天上世界与地h上世界受同一规律支配,现在这一规律已被人类所发现,从此人们可准确地预知天体运行的轨道。哈维的血液循环的发现标志着人对自身认识的深化。在科学的推动下,人类简直没有什么不能认识,也没有什么自然力不能驾驭,即使现在不行,以后准行,因为科学是累积的,是不断进步和无止境发展的。人的创造力因此无穷无尽,人的存在和力量也永无止境,还有什么困难与险阻不会被踩在脚下呢?这种是乐观向上、充满信心的精神风貌一直延续至今。

(3)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科学的发展历来有两大传统: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

科学活动的发展不可能离开经验的东西,离开观察、测量、资料收集、实验、工具与仪器的操作、技能的积累、成果的验证,否则,科学之花就会离开它植根的土壤。当然,科学活动同样离不开概念、判断、推理、思维、逻辑、分析、综合,离不开纯粹理性的发展,否则如同缺少阳光雨露,科学之花同样难以开放。另外,科学的发展还需要科学家个人的辛勤劳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劳动,需要直觉、灵感、悟性、创造力的冲击、特定的信念、价值观观,甚至包括带有神秘色彩的当下体验。这些东西对科学绝不可缺少。在这一时期,上述诸种因素特别是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并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推动了科学发展高潮的到来。

弗兰西斯·培根作为近代哲学的始祖,也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他对经验的强调,对归纳、实验等新方法的推崇,以及他对中世纪迷信和经院哲学的批判,使他成为近代经验主义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近代经验主义乃至科学发展有深远影响。在他的倡导下,实验精神遂起,一大批优秀的实验科学家产生出来,他关注现实和实用,他们自己动手做各种实验,既探索自然的奥秘,获得知识,更解决实际问题,关注有益的功利效果。这种经验主义成为的西方科学文化的重要传统。

理性主义是科学的重要精神,它与经验主义是对立的两极,各自代表人类精神发展的一股潮流、一个传统、一个极端,同时也是科学思想从古至今绵绵不绝的重要源泉。

科学研究活动在本质上是理性的活动,它是人以自然或客观世界为研究对象,力图把握其性质与规律,以造福于人类的活动。科学研究研究需要同各种感性的东西打交道,需要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但更关键、更重要的是透过现象,超出感性,把握其内在的本质与规律。因此仅有经验是不够的,需要反思,需要分析,需要概括和综合,如是方能把握抽象的法则和隐藏在经验外观下面的规律。反思、分析、概括和综合,都属于人类理性的抽象思维能力或认识能力,观念、理论、书本知识乃至科学思想皆从此而来。理性主义,即重视理性、推崇理性的精神对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笛卡尔的倡导下,科学理性主义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思潮。在理性主义的影响下,普遍主义、决定论、还原论、怀疑、批判精神成为了重要的时代精神,成为科学发展的首要的推动力量。

至此,影响西方文化一直延续至今的传统基本成型,这些文化的主要精神在今天的西方生活中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四、现代西方文化基本精神

现代西方文化的主要精神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自由主义和自由精神

自由精神在西方历史上渊源久远,自由主义是近代以来西方许多国家立国的基础,也是支配性的精神。现代西方自由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人权:

人权是人的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财产、思想自由和普选权等权利,这的当代西方社会都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得受随便侵犯。

经济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的经济自由主义主要表现在:(1)生存权;(2)所有权和财产权;(3)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4)经济民主。其中以保护财产所有权最重要。

市场自由主义:

当代西方是市场经济,崇尚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重商主义,一方面,在国内实行自由放任,政府不干涉主义,个人在经济活动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支持对外扩张,以自由竞争为口号占取国外的市场和资源。近来,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采取了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个人自由与社会控制结合的政策,但自由主义是主流。

思想自由:

思想自由包括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宽容等。这些内容在西方社会深入人心,并得到了比较完善的法律的保护,成为了西方人的生活方式。

个性与意志自由:

重视个性、尊重他人的个性,在生活中人人有选择的权利,是现代西方人的基本生活态度

2.民主主义和法治精神

民主与法治的精神在西方源远流长,现代西方国家政体各异,但民主与法治的精神贯穿如一,民主与法治的潮流在当代已不可阻挡。

民主主义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民有民享民治、多数人统治的原则。主权在民在现代表现为人民主权的思想,人民的地位不断上升,并得到了宪法和法律的有效保障。保证民有民享民治得以落实的多数人统治原则,主要体现为普选制、代议制和少数服从多数的政治统治原则。为防止多数人统治变得暴虐,西方国家都用法律来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用合理的制度来制约、规范权力的使用。

西方国家一直以自己是民主国家而自豪,民主和法治精神在西方的确是深入人心的,成为西方人政治生活中的主要精神。

3.科学主义、理性精神和创造精神

现代文明本质上是工业文明,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工业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机器大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带来了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这一切都使得科学成了无所不能的力量,崇拜科学、迷信科学、科学至上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现代科学技术的主干是自然科学,于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学术规范成为一切学问模仿的对象,社会科学的研究引入了实证的、数学的方法,人文科学也努力向自然科学的规范看齐,实证的、理性的精神统治了一切领域,科学理性张扬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造,于是人的创造精神得到了高度的重视,技术发明,工具革新,科学新发现等创造性的活动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工业时代的英雄,成为人们学习、模仿的对象。

虽然在这一时期也有非理性主义等反现代化的思想出现,但他们始终处于非主流的状态。占据统治地位的文化精神是充满乐观主义的科学主义、理性精神和创造精神。

4.个人主义

现代西方文化精神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个人主义。

现代西方文化中的个人主义首先表现为强烈的自我意识,即自觉、自立、自强、自尊、自爱、自为、自由、自我创造、自我实现的精神面貌;其次表现为权利意识,重视个人的权利,把此作为个人的自由加以追求;第三表现为个性意识和人格意识,西方人追求个性的张扬,以个人的独特性、丰富性、创造性为荣,崇尚自尊、自制、自立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个人主义还有一个重要内容是自为和利已主义,自为就是自我创造、自我实现,自我设计、自我奋斗是西方生活的人基本价值取向,而利已主义则是张扬个人和私有制的必然结果,在私有制市场经济发达的现代,每个独立的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与利益,利已主义的兴盛自不待言。

从西方文化的发展史看,起源于古希腊的理性精神、科学精神、自由精神、民主与法治精神和发端于基督教的伦理精神一直贯穿始终,因此,我们可以说希腊精神和基督教精神是西方文化的二大支柱。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种种消极影响日益明显,在反思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得失的过程中,西方文化中出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这是否代表了西方文化的走向,是一个还存在争论的问题,但西方文化因此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已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走向后现代的西方文化具有如下一些主要特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结合,更重视生命价值,更注重对人的终极关怀,要求科学的目中要有人;理性与非理性并存,把人的情感、无意识、基本需求和欲望放在的人的面前;精英文化与大众(通俗)文化结合,通过新媒体,大众的、通俗的、时尚的流行文化迅速崛起,大有与精英文化一较高下的势头;西方文化传统与东方文化传统结合,许多西方学者在反思现代化的教训时,把目光转向了东方,东方传统文化中的重人伦,追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引起了西方的兴趣。但这些走向从目前来看,都尚未定型,还处于发展、探索之中,对此作出评价还为时过早。

昨天,《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一)发布之后,有朋友批评说:“西方文化野蛮和强盗精神没有论述。”这个批评正确,我是没有涉及西方文化恶的方面,对此,我在这里作个说明。

我是从可学习借鉴的角度学习西方文化史和写这篇文章的。真实完整的西方文化中也有许多非常可恶的基本精神,如野蛮、征服、侵略、霸权等。从斯巴达勇士,到十字军,再到殖民侵略、全球霸权,其中二次世界大战与当前打着反恐怖主义旗号的全球干涉行为是其当代表现,它们极大地影响了世界进程。如同马克思描述的资本发展之路,西方的崛起和发展是一条血腥、肮脏之路,至今如此。美国的文化和发展是其集大成者。

由于本文主要从学习的角度看西方,对西方文化中恶的精神就舍去了。而且个人厌恶这些罪恶的文化,不曾研究它们,也只能舍去。等过几年,少了“愤青”的激情时(在学校做老师时我被学生称为“愤青老师”,自认为是比较理性的终身愤青),再来阅读、分析、研究这方面的东西,补上它。现在的我还无法心平气和地客观地对待这个主题。当阅读和心情都成熟了或许可以写一篇西方文化之恶的文章。

主要参考资料

1.[美]威尔·杜兰特著.世界文明史.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2.徐新 编.西方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徐新 编.西方文化史续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