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脉交会穴为主治疗不寐验案浅析

摘要:中医认为不寐的发生与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调、思虑过度等有关, 基本病机为心神失养或心神被扰, 或阳跷脉、阴跷脉功能失调, 阳盛阴衰, 阴阳失交。

常见证型有心肾不交、肝火扰心、脾胃不和、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 基本治疗思路为引阳入阴。

本文通过列举1例典型医案, 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思路和方法。

不寐是脏腑功能紊乱、气血亏虚、阳阳失调, 导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 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不足, 严重者可彻夜难眠。

西医认为不寐多见于更年期综合征、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等 。

中医将不寐归于“夜不瞑”“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等。

《血证论·卧寐》载:“心病不寐者, 心藏神, 血虚火妄动, 则神不安, 烦而不寐。心阴血不足, 心阳不涵, 则阳亢而虚火妄动, 神躁而易失眠。”

《景岳全书·不寐》述:“真阴精血不足, 阴阳不交, 而神有不安其室耳?”《灵枢·大惑论》云:“病而不得卧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卫气不得入于阴, 常留于阳, 留于阳则阳气满, 阳气满则阳跷盛, 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 故目不瞑矣。”

说明人的睡眠与卫气运行密切相关, 白天卫气运行于阳经, 阳跷脉气盛, 表现为目张不欲睡, 卫气行于阳而不入阴, 导致阳气盛, 阴气虚 。

《黄帝内经》将不寐的病因归结于“阳不入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 不寐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 目前中医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效果较好, 不良反应少, 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

《黄帝内经》中提到:“营卫之行, 不失其常, 故昼精而夜瞑, 老者之气血衰, 其肌肉枯, 气道涩, 五脏之气相搏, 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故昼不精, 夜不瞑。”又曰:“阳明者, 胃脉也, 胃者, 六腑之海, 其气亦下行, 阳明逆, 不得从其道, 故不得卧也。”

《灵枢·寒热病》言:“阳气盛则瞋目, 阴气盛则瞑目。”可见营卫失调、脾胃不和、阴阳失衡皆可影响睡眠。

《伤寒杂病论》中描述有发汗吐下后, 热郁胸中, 扰乱心神所致的虚烦不得眠;以火劫之后, 心阳不足导致的卧起不安;又有心肾不交引起的心中烦、不得卧;也有湿热内扰所致的默默欲眠, 目不得闭, 卧起不安;肝阴不足, 阴虚内热导致的不得眠;心肺阴虚, 热扰心神引起欲卧不得卧等。

李中梓在《医宗必读》中提到不寐病因为:“一曰气虚, 一曰阴虚, 一曰痰滞, 一曰胃不和, 一曰水停, 大端虽五, 虚实寒热, 互有不齐,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也。”

《景岳全书》曰:“盖寐本于阴……神安则寐, 神不安则不寐。”《类证治裁·不寐》中指出:“思虑伤脾, 脾血亏损, 经年不寐。”可见种种原因均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 脏腑功能失调皆可引起不寐 。

《临证指南医案》提出:“凡卫气入阴则静, 静则寐, 正以阳有所归, 是故神安而寐也。”说明阳气在睡眠中起着关键作用, 阳虚不入阴, 阴阳不相交, 为发生失眠的重要原因  。

2 从经络论治

脑为元神之府, 督脉入络脑, 为“阳脉之海”, 可调节全身阳经脉气;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 故称“阴脉之海”;任督二脉可通调人体阴阳气血。阳跷脉、阴跷脉主持阳动阴静, 司眼睑开合, 而阳跷脉主治不寐等病证, 阴跷脉主治多寐等病证, 二者功能失调则寤寐失常。《灵枢·邪客》提到不寐的治疗为“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 而去其邪……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

八脉交会穴为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腧穴, 故可通过八脉交会穴调理督脉、任脉和阴跷脉、阳跷脉以治疗不寐。

此外, 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均可治疗神志病。

任脉可调节全身阴经脉气, 故称“阴脉之海”;任督二脉可通调人体阴阳气血。阳跷脉、阴跷脉主持阳动阴静, 司眼睑开合, 而阳跷脉主治不寐等病证, 阴跷脉主治多寐等病证, 二者功能失调则寤寐失常。

《灵枢·邪客》提到不寐的治疗为“补其不足, 泻其有余, 调其虚实, 以通其道, 而去其邪……阴阳已通, 其卧立至”。

八脉交会穴为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的腧穴, 故可通过八脉交会穴调理督脉、任脉和阴跷脉、阳跷脉以治疗不寐。此外, 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等均可治疗神志病。

3 典型医案患者, 女, 49岁。入睡难1年余, 期间服阿普唑仑、甜梦口服液效果不明显。

刻下症:入睡困难, 头昏, 乏力, 烦躁, 纳差, 脘痞, 大便黏腻不畅, 小便可, 舌淡胖有齿痕, 苔白腻, 脉滑。病机辨为脾胃不和。治疗:主穴取后溪、列缺、申脉、照海、神门, 配穴选内关、足三里、阴陵泉。操作: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0.30 mm×50 mm一次性无菌针灸针, 使用75%的酒精消毒皮肤后进针, 神门直刺8~13 mm, 后溪、内关直刺13~20 mm, 列缺向上斜刺13~25 mm, 申脉、照海直刺25~30 mm, 阴陵泉、足三里直刺25~38 mm, 得气后申脉行补法, 照海行泻法, 余穴行平补平泻法, 留针30 min, 每15 min行针1次。疗程:每日1次, 每周治疗5 d后休息2 d, 10次为1个疗程, 治疗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 患者睡眠明显改善, 已能安然入睡, 且心情舒畅, 头昏、乏力好转, 大便较前顺畅, 食欲增加, 胃脘无不适感。

4 讨论

《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 夜半则行于阴, 阴者主夜, 夜者卧;阳者主上, 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 阳气未尽, 阳引而上, 阴引而下, 阴阳相引, 故数欠。阳气尽, 阴气盛则目瞑, 阴气尽, 而阳气盛, 则寤矣。”

失眠总病机为阳不入阴, 故宜从阴引阳, 阴阳调和则睡眠正常, 故主穴选后溪、列缺、申脉、照海, 外加神门。

因列缺属手太阴肺经, 后溪属手太阳小肠经, 二者分别通督脉和任脉, 故针刺后溪以从阳引阴, 针刺列缺以从阴引阳 , 通过调理督、任二脉以达到调和阴阳, 引阳入阴以调神。

申脉属足太阳膀胱经, 膀胱经上颠入络脑, 照海属足少阴肾经, 两者分别与阳跷脉、阴跷脉相通, 二穴通过调节阴跷脉、阳跷脉以安神, 且申脉用补法, 照海用泻法, 针刺深度要求1~1.2寸, 以便于行针调气,从而达到“阴阳相引, 故数欠”的目的。神门为心之原穴, 具有宁心安神的功效, 配足三里以健脾和胃;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之合穴, 属阴水 , 可健脾祛湿;内关宁心安神, 兼调理胃腑病证, 上穴共同调和脾胃以安神。此外, 焦虑, 引导患者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 可平衡阴阳, 调畅气血, 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对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0)

相关推荐

  • 厥在胸中

    ​厥在胸中: 论中医之厥 厥,是一个形声字 <说文解字>释为 "发石也" 本意是指: 采石于崖 憋气发力 中医学当中其词意被进一步 引申.扩大,得到广泛应用 " ...

  • 《黄帝内经》学习框架整理版

    黄帝内经学习框架整理版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黄帝内经>自学百日通人民军医出版社 第一章  养 ...

  • 马老师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初诊:2021年3月3日.徐某,40岁.因"入睡困难1月余"就诊. 患者近1月余夜间入睡困难,伴大便干结,1-2天1次,小便无殊.月经周期23天,经期5-6天,经量偏多,色红夹血块 ...

  • 程凯养生说:神奇八脉交会穴,治疗“颈项痛”的一对穴

    程凯养生说:神奇八脉交会穴,治疗“颈项痛”的一对穴

  • 马老师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5年11月5日.郑某某,39岁.曾患抑郁症,服用"米氮平"类药物7年.近来夜寐极差,或整夜不寐,哭泣,唇干,口干口苦,纳欠,末次月经2015年10月19日来潮, ...

  • 马老师半夏厚朴汤合十味温胆汤治疗不寐验案 -- 马氏妇科

    高楚楚 初诊:2016年1月12日.沈某,34岁.因"寐差2月"就诊. 患者2015年11月由外地旅行后回来开始出现失眠症状,晚10-11点钟入睡,1-2点钟自然醒来,常伴耳鸣,全 ...

  • 马老师用栀子豉汤加减治疗不寐验案一则  --  马氏妇科

    黄展央 初诊:2018年10月29日.张某,36岁.因"失眠2年,加重半年"就诊. 患者产后2年,夜寐差,易疲劳,上下楼梯易气短.近半年来失眠加重,入睡难,易醒,一夜睡4小时,动辄 ...

  • 王中琳教授运用钩藤散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钩藤散出自<普济本事方>,原文谓其"治肝厥头晕,清头目".王中琳教授通过对其组方及功用进行分析,提出可用钩藤散治疗以肝火上冲.痰湿中阻.郁热内扰为主要病机的失眠症,且对 ...

  • 顾植山运用“开阖枢”理论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叶新翠  李宏 本文刊于光明中医2016年10月第31卷第19期 摘要:<素问·阴阳离合论>云:"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 ...

  • 『名医经验』孔昭遐治疗不寐验案三则

    睡眠障碍属肝肾不足,心神不宁者,应用补益肝肾,宁心安神之法治疗:属虚烦不得眠者应用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之法治疗:属心脾两虚者,应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之法治疗,并可以膏方善后调理以增强体质,巩固疗效. 孔 ...

  • 高枕无忧散加减治疗不寐验案举隅

    第 1674 期 作者 / 1孙深美2张蕴慧1梁起鸣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