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读小古文”|第九十三课:师旷论学(朗读者 梅子老师)

春光浅唱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东风小学 五(5)班  胡海森

好玩的小古文在哪里能学到呢?关注“为你读小古文”栏目,小古文课程团队的老师们精心解读《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带你一起在小古文的世界中遨游……

师旷,字子野,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乐师。他虽然是个盲人,但是博学多才,精通音律。相传,师旷弹琴的时候,马都会停止吃草,仰头侧耳,仔细聆听;鸟都会停止飞行,落在枝头,沉醉其中。因此,晋平公封他为宫廷掌乐太师。

师旷不仅音乐造诣极高,而且学习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听梅子老师为你读小古文《师旷论学》吧。

本期朗读者

梅子老师,小学语文教师,山西省学科带头人,省级教学能手。坚守“语文为孩子一生奠基”的初心,躬耕讲堂二十载,醉心母语一辈子。执著于理想,踏实于当下。
小朋友们好,欢迎走进“为你读小古文”栏目,我是梅子老师,很高兴又与大家见面了。我们都知道“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早在春秋时期,乐师师旷对学习提出过他非常了不起的看法。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古文《师旷论学》,看看他是怎么说的。首先听老师慢读一遍。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故事里出现了两个人物:晋平公和师旷,晋平公,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师旷是当时的乐师,他双目失明,但是仍然热爱学习,直到晚年,仍在勤奋学习,撰写书稿。
有一次,年过七十的晋平公想要学习,担心为时已晚。就向师旷请教,师旷劝他“炳烛而学”,接着师旷打了三个比喻,巧妙地说明虽然老年学习在精力和记忆力上比不上少年和青壮年,但与不读书相比,还要好的多。师旷的一番言论,说服了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小古文是用对话的方式呈现的。要读好对话,我们就要仔细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师旷提出:“何不炳烛乎?”“”就是点燃烛灯。晋平公一听不高兴了,生气地说:“我说的'恐已暮矣’,说的是我年纪大了,并非说天色晚了。你让我点烛灯不是在戏弄我吗?”在这里“”是“怎么,哪里的意思”表示反问。通过读好“安、乎”这两个词,读出晋平公强烈质问和不满。“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也用了一个反问句,化解了晋平公的误解:“盲臣安敢戏其君?”我怎么敢戏弄君王呢?接着他陈述了对学习的看法。强调“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就是黑暗的意思。烛光虽然昏暗,但比在黑暗中摸黑走路要强的多。
师旷说:“我听说,少年时喜好学习,如同刚刚升起的太阳,阳光灿烂;中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正午的太阳,光芒强烈;晚年时喜好学习,如同拿着蜡烛照明。”师旷用不同的光亮比喻每个阶段学习的特点,是多么形象生动。
师旷的一番话,打动了晋平公,也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后来人:是啊,人生学无止境,无论年少、年老任何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要活到老,学到老。下面,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遍这篇小古文吧: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好,今天的“为你读小古文”就到这儿了,我们下期再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