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相貌虽丑,却迷倒宰相女儿,一句诗成许多人的口头禅!
唐朝是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诗人,晚唐时期的罗隐就是其中一位。
罗隐出生于唐朝后期,他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地方官吏,所以罗隐也热衷于仕途,从小就刻苦学习,想要通过科举步入仕途,一展宏志。但是罗隐的科举之路却屡受挫折,他先后参加了十几次科举考试,结果每一次都名落孙山,史称其“十举不第”。
导致罗隐屡试不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相貌和性格。史书记载罗隐“貌古而陋”、“乡音乖刺”、'性简傲'、“好谐谑”。意思是说,罗隐的相貌苍老丑陋,说话的声音刺耳难听,性格孤僻傲慢,喜欢戏弄别人。这些缺点使罗隐总是不能获得考官的好感,因此接连在科举考试中落榜,“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
虽然科举不顺,但是罗隐依然凭借才华而名满天下,成为当时著名的诗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
唐僖宗时的宰相郑畋也是一个爱好诗歌的人,对罗隐的才华颇为赏识,常把罗隐的诗文拿回家中阅读吟诵。郑畋有一个女儿端庄美丽,同父亲一样痴迷诗文。郑小姐偶然在父亲那里读到了罗隐的诗文,不由得对作者罗隐心生爱慕,从此得了相思病,决心要嫁给罗隐做妻子,“郑畋少女好罗隐诗,常欲委身”。
郑畋苦劝无效,无奈之下,只好把罗隐请到家中,让女儿躲在帘子后面偷偷观看。当郑小姐从帘子后面看清楚罗隐的相貌后,瞬间就爱意全无,并且终身不愿再读罗隐的诗文,“见其寝陋,遂终身不读江东篇什”。
罗隐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却始终怀才不遇,变得愈发狂放不羁,常用诗文讽刺官员和朝廷。
唐昭宗时,昭宗听说罗隐的名气很大,就想要把罗隐召入朝廷做官。结果大臣们很不乐意,立刻表示反对,并列举出罗隐的“讥谤之词”。例如罗隐曾写过一首叫作《华清宫》的诗:“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很明显,这首诗是在讽刺昭宗的老祖宗——唐玄宗。昭宗听后自然不高兴,于是便取消了原来的打算,罗隐也就错失了入朝做官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