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教学反思:“近、远视眼及其矫正”的实验探究

对于学习“近、远视眼及其矫正”,在以前的教学中往往会采用多媒体,利用PPt课件或者动画进行展示,效果感觉其实并不理想,学生对于近、远视眼的形成以及如何矫正似乎只是停留在记忆的层面。

在最新的教材中,对于这一部分知识的处理方式是采用“观察与实验”的方式,为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从而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近、远视眼的形成本质以及如何矫正,故而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仍然采用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下面结合课本给出的探究步骤,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整理如下:

一、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

2.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给“眼睛”戴上近视镜,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标出此时光屏的位置,即“视网膜”的位置。

3.取走近视镜,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这就是近视眼看物体的景象。

4.前后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的位置就是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所成的像的位置。

5.换用不同度数的近视镜,重复以上的步骤,再做两次实验。

(3)矫正近视眼用近视镜(凹透镜),利用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在眼睛前方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二、探究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看做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做视网膜。

(4)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可能导致近处、远处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这就叫做老花眼。

反思:本节课关于“近、远视眼的形成及其矫正”的学习过程,改变了以往教师利用动画进行演示的方式。“探究近、远视眼的矫正”这一模拟实验环节,课本上给出的只是探究出矫正方法即可,为了让学生更多参与实验探究过程,结合目前学生近视率高发的现状,本节课让每组的四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近视镜进行模拟实验,这样一来既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又可以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眼睛”的重要性。

通过本节课探究过程来看,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很高,关于相关的知识根本不需要教师讲解,学生通过探究就很顺利地掌握了。这也给今后继续加大课堂探究的力度增强了信心和动力。

在这里,聆听一线草根教师的教育心声!

       作者简介:潘书朋,中学物理教师,在《当代教育家》、《光明日报》、《中国教师报》、《中学物理》、《新课程评论》等国家、省级报刊、杂志刊物、教育网站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50余篇。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物理教学回归实验室”的课题研究,所申报的教育部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荣获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

微信ID:shupengchagua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