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老师治疗痛经医案一则 -- 马氏妇科
初诊:2014年5月5日。董某某,26岁,未婚。因“痛经9年”就诊。
患者月经欠规则,周期35~37天,经期6~7天,末次月经4月28日。经量中等,黯红色,时有血块,经前乳胀、腰酸,经前3天腹痛轻微,经期腹痛加剧,影响工作,热敷缓解,白带偶或偏黄,无异味,便秘。B超检查:子宫三径之和11.8cm,内膜厚度4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痛经(气血不和)西医诊断:痛经 子宫偏小
治则:调气理血,温阳止痛。
治疗:2014年5月份,经前予助孕汤;经期痛经汤、小建中汤加益母草20g、香附10g、鹿衔草15g、丹参12g。月经6月1日~6月7日,伴痛经。
2014年6月份,经前予助孕汤;经期温经汤去丹皮、麦冬,加益母草30g、延胡索30g;月经7月5日来潮,痛经稍减,夹块。
2014年7月份,经前予八珍汤加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川断10g、杜仲10g;经期温经汤加减;月经7月28日来潮,痛经轻微。
2014年8月份,经前予助孕汤治疗,经迟不至。
2014年9月份,9月26日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4mm,宫体三径之和9.9cm。月经未至。予八珍汤加菟丝子15g、枸杞子15g、巴戟肉12g、仙灵脾12g,葛根黑苏汤加减治疗。
2014年10月份,10月27日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mm,宫体三径10.4cm。月经未至。予补胞汤(熟地20g、紫河车10g、何首乌30g、菟丝子30g、巴戟肉12g、仙灵脾15g、鹿角胶20g、龟甲胶20g、当归15g、槲寄生30g、黄精30g、鸡血藤30g)、八珍汤加减治疗。
2014年11月份,11月27日 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7mm,宫体三径之和10.9cm。予补胞汤、调冲汤治疗。月经11月30日~12月5日,经量中等,无痛经。
2014年12月份,予助孕汤、补胞汤、八珍汤加味、调冲汤治疗。月经:12.28,无痛经。
2015年1月3日~10日,予薯蓣丸加减治疗。
按语:患者痛经长达9年,经前及经期均有疼痛,以经期为著,经来时,喜温敷,经色黯,时有块,此有寒凝也。因患者胞宫偏小,肝肾亏虚,素体肾阳不足,胞宫不得温煦,血凝成块,瘀而作痛,得温则散,故痛减。而患者就诊时正值经后期,诉头痛,寐后则愈,此为虚也。因头为诸阳之会,气血聚于百会也,气血亏虚,则空而作痛,虽非腹痛,病机一也。朱丹溪曰:“经水将来腹痛者,血实也……临行时腰小腹痛者,乃是郁滞……经水过后作痛,是气血俱虚也。”故以气血亏虚为本,血瘀寒凝为标,虚实夹杂。
马老辨其为气血不和证,分周期治疗:非经期时,治在调整阴阳,补益气血,以助孕汤补养肝肾,八珍汤益气和血,加菟丝子、枸杞子、巴戟天、仙灵脾兼顾肾之阴阳,香附行气止痛;经近时以痛经汤行气化瘀;小建中汤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为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既能通阳气,又可调营血。此方加活血行气之品,通下瘀滞,止痛更著。治疗三月后,痛经缓解。
自8月起,患者经期迟迟未至,查B超见子宫偏小,内膜偏薄。肾-天癸-胞宫轴功能失调,月经失调,乃至闭经,血海不能满溢,胞宫失于充养,则日渐萎缩。故以补胞汤补肾养胞,八珍汤滋养气血。马老所创制的补胞汤,以大剂血肉有情之品(紫河车、鹿角胶、龟甲胶等)加熟地、菟丝子滋补肾阴,巴戟天、仙灵脾温煦肾阳;鸡血藤、当归、何首乌、黄精等养血益精。临床上多用于子宫偏小、内膜薄、闭经的患者,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不负“补胞”之名。治疗3月后,患者复查B超,胞宫较前增大,内膜增厚。11、12月月经来潮,痛经已除,遂以薯蓣丸补中益气,以后天滋养先天,巩固疗效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