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飞刀,捡黄金

今天上午,港股跌了7%。持续看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过去一年多,我基金的资产配置比例始终都是“七成港股,三成转债”。今天上午,我将股债比例做了调整,变成了“八成港股,二成转债”。看过《投资要义》的朋友应该清楚,在我的投资体系中,8:2的股债比例,已经是进攻形态的极限了。无论估值再如何降低,我配置股权类资产的比例最多就是80%。

那如果未来港股继续下跌怎么办呢,就只能干看着了吗?当然不是,《投资要义》中讲到过,“动态再平衡”这种策略的精髓就在于,我们永远不会让自己陷入弹尽粮绝的局面。原理很简单:目前的股债比例是8:2,如果未来港股继续下跌,而可转债没有下跌,那么股权类资产的比例就会变得低于80%,而债权类资产的比例就会变得高于20%,那时候再重新将股债比例调整为8:2,实际上就又加仓了港股。也就是说,我将股债比例从7:3调整为8:2,是战略姿态从偏进攻转为全面进攻,而战术上我永远不会打光最后一颗子弹。

目前恒生国企指数的市净率是0.92,只是刚刚跌破净资产而已,为什么我会在此时把股债比较调整为8:2呢?因为这个指数的构成是非常扭曲的,基本已经失去了参考意义。一些估值极高的公司和一些估值极低的公司,共同构成了这个指数,导致平均市净率是0.92。而我持有的30只港股的投资组合,目前的平均市净率只有0.4,就是这么大的差距。就我持有的这些公司来说,这样的低估程度,08年没有出现过,14年没有出现过,现在是历史上最低的一次。

那么是不是我持有的这个投资组合,资产质量有问题,随时可能破产呢?其实刚好相反。

盈利能力上说,我持有的30只港股,平均市盈率不到5倍,以0.4倍的市净率为分母进行计算,平均ROE接近10%,这个指标不算极好,属于中等偏好。

存活能力上说,我持有的30只港股,最小的净资产是几百亿,最大的净资产是几万亿,其中绝大部分是内陆的巨型央企。可以非常确定地说,这是一个只要不亡国就不会出问题的投资组合。存活能力这个指标,不是极好,而是完美。

综上,目前我的港股投资组合,数据大致是这样的:

估值水平:极好(98分)

盈利能力:偏好(60分)

存活能力:完美(100分)

这就是我此刻将股债比例调整为8:2的全部理由。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等三个指标都达到100分呢?因为这三个指标中,“盈利能力”和“存活能力”这两项,从10年20年的尺度上看,基本是不会变的。由30个央企蓝筹股所构建的投资组合,它的盈利能力永远是接近社会平均水平,存活能力永远等于中国本身的存活能力,唯一可变的指标就是估值,而目前的估值已经是历史最低水平。

当然,最近境外的疫情肯定也会让很多国内的投资者恐慌。于是我的朋友圈中,可以鲜明地看到两种声音。

一种是:不要在飞刀还在下落的时候去接飞刀;

一种是:天上下黄金的时候,不光要接,还要用大桶接。

我是哪一种态度,应该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要知道天上下黄金的时候,没有一块会背着降落伞温柔地落在你手里。

另外,只做可转债的朋友可以忽略本文,如果不考虑和港股的对比,我对当下可转债的态度,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涨了这么多之后,可转债还有投资价值吗?

微信订阅号

《投资要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