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学区房——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吗?

土地和房子是农耕文明的图腾;

读书和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图腾;

两张图腾烙印在一起,就叫“学区房”。

今天我们从房产、学区、教育,三个角度来谈谈学区房的问题。

先说房产。学区房首先是房,这一段不谈学区,只说房产本身。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住房,那么“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这件事,对你来说有多大的价值,你完全可以自己衡量,我不会对你的生活态度说三道四。但是,如果你已经有了自己的房子,甚至已经有了很多套房子的话,那么我希望你能把房子当成一种普通的投资工具来对待。对于一个成熟的投资者来说,任何一种投资工具都不是特殊的,我们只需要根据当下的环境,决定要使用哪一种。

看过《投资要义》的朋友,一定记得“投资体系的三个层级”。现在的问题是,当前情景下,房产是属于系统性机会,还是系统性风险呢?

先讲个历史小故事:有一个国家叫厉害国。在2000年初的时候,厉害国的上证指数的市盈率大约是60倍,而那时,北京、上海的房子,租售比大约是20倍。历史穿越到19年后,也就是今天,上证指数的市盈率从60倍下降到了11倍,而北京上海的房子,租售比从20倍上升到了80倍。过去19年,房市的表现好于股市,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常识,但当你拨开所谓“股市”和“房市”的外衣,去看一下背后的数据,你会发现,其实就是低估值的资产,跑赢了高估值的资产而已。19年前,股市的估值远远高于房产,18年后的今天,情况完全倒转。

房子的租售比,跟股票的市盈率,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市盈率高的资产未必就不会涨,但从投资的角度,面对这种资产我是会非常谨慎的。另一方面,目前一线城市房产的交易税费已经变得非常高,而且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如果股票的交易税(印花税)增加对投资者而言是一种负担,那么房产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房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一样,也是有周期的,但房产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周期极长。一个人一生有机会经历8到10个股市的牛熊周期,但也许只能经历两到三个房产市场的大周期,这使得人们很容易对房产市场的风险收益特征产生更大的误解。一个30岁的人,通常不会说出“股市永远单边上涨”这种荒唐话,但当他胸有成竹地喊出“房价从来只涨不跌”时,这的的确确是他切身体会到的“历史规律”。周期太长,生命太短,这是最危险的误会。

如果你仔细观察美国、日本、香港这些资本市场发展了比较久的国家和地区,你会发现,房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估值,长期来看一定是互相靠拢的。历史会不会重演,我们拭目以待。请你注意,我不是说房价一定会跌。我是说长期来看,低估值的资产,有极大概率会跑赢高估值的资产。我们不知道未来去向何方,但必须清楚自己身在何处。所以我的结论很简单:任何时候,我会选择拥抱更加低估的资产。

房产就说到这儿,接下来聊聊“学区”。很多人在孩子还没出生,甚至还没怀孕的时候,就开始抢学区房。请注意一个问题:当你买学区房的时候,若干年后,你的孩子可以进入某某学校这一条,写在合同里了吗?如果没有,我们凭什么认为这个权利在自己手中?单说过去两年,学区房相关的政策就很不稳定(西城区的朋友肯定知道我在说什么),如果你为一个还没出生的孩子准备一套学区房,怎么说呢,将来很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我跟一位朋友聊到这一点的时候,他提出了反对意见。他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的故事。这位朋友是XX系统的子弟,他家的小区在当初修建时,就是XX系统的家属院,当然经过后来这么多年,小区里已经有一部分房子卖给了外人。突然有一天,规则发生了变化,这个院的孩子不能再无条件进入XX小学了,增加了很多苛刻的附加条件。于是业主们不干了,开始动用自己的种种资源斡旋、协调、施压,经过大家的努力,最终入学的政策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朋友用这个例子告诉我:学区房的政策,不是想变就能变的,阻力会非常之大。

我沉默良久,轻轻回了一句:你需要动用自己的势力才能守住的东西,能叫产权吗?

我们从银行取走自己的钱,需要动用什么势力吗?把自己的海贼王手办挂在网上卖掉,需要动用什么势力吗?你有一张迪士尼的门票,走进公园大门需要动用什么势力吗?

薛兆丰老师对于“权力”和“权利”,有过一段很精彩的描述。狮子嘴里叼着一块肉,这叫“权力”,它拥有这块肉,是因为别人抢不走。你家冰箱里有一块肉,这叫“权利”,你拥有这块肉,是因为整体社会对规则的共识。就算我比你强壮,我也不会去抢你冰箱里的肉,因为如果我破坏了规则,整个世界都会跟我为敌。现在问题来了,你的孩子能在XXX上学,到底是哪个原因?

学区的问题就说到这儿,简单一句话:房是产权,学区不是。当你准备为“学区”付费的时候,警惕这一点。

最后说说教育。这已经完全脱离我的专业领域了,当我胡说八道就好。开头说到,教育是儒家文化的图腾。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儒文化国家,教育在这里已经有了天然的正当性,以至于我们相比于其他民族,会更少、更晚去思考教育的回报率问题。

教育,其实就是对“人”的投资。说回到投资,我就又能得瑟两句了。一般什么样的东西投资回报率最低?答案是:人人争夺的东西。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个民族,教育的回报率应该是极低的。这里说教育回报率低,不是指个人的进步慢,事实上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之强,在人类中几乎是个BUG。我的意思是:我们中国人太舍得在教育上花钱了,以至于这个东西溢价率极高。换句话说,它太贵了,所以性价比很低。

之前网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如果上了清华还买不起学区房,那我们买学区房是在盼望什么?常青藤学生毕业后10年的平均工资,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下。排名第一的麻省理工,大约是9万美元1年,耶鲁是7万左右。教育可以把人送到一定的高度,但它是有极限的。折合成人民币,年薪几十万,差不多是“学校教育”这项资源,被开发到极限的结果。至于再往后,能不能实现小目标,能不能进福布斯,能不能当总统,那跟学校的关系就很小了。

学区房,本质上就是一套房子+一张门票(好小学或好初中)。好初中和常青藤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和人北清之间的转化率是多少?我没查过数据,可以想像不会是个很高的数字。

注意我不是反对买学区房,如果你钱足够多,教育回报率低又怎样,就当是消费好了。我是反对倾家荡产买学区房。在国内,这么干的人太多了,几乎已经有了割韭菜的趋势。

很多时候,投资于教育也是一种懒惰。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如果一个人花几十万买P2P被跑路,家人会骂他是赌徒。同样是这个人,如果花几百万给孩子买学区房,娃没成材,却没人会说闲话。“我已经把全部资源都砸在教育上了,我俯仰无愧,我仁至义尽。”这种理直气壮的感觉,很爽的。

房子跌了还能住;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华语世界两个神一样的借口,一招祭出,所向披靡。

不能再讽刺了,最近受《荒野大镖客》的影响,说话有点刻薄。最后说句正经的: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