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一点也无妨》读书笔记
本书简介《拖拉一点也无妨:跟斯坦福萌教授学高效拖延术》是一本拖延了15年才写成的书。他的作者John Perry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客座教授、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为当代哲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至于这些自诩为“满是真知灼见的文章”被其他作者收集整理,出版成册。与此同时John Perry也是一位资深的拖延症患者。这本书其实很薄,半个下午就能读完,拖了15年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拖延能力。不过这样也能看出来他在拖延这件事情上还是很有话语权的。他看待拖延心理的角度比较独特,认为拖延症可能很难治愈,但是拖延症患者应该不要为此感到沮丧,有很多方法可以让他们心里感受更好的一点。 如果你想根治自己的拖延心理,这本书可能会让你失望,但是老爷子的文字传达的人生态度真的还是让人觉得很有趣味,他也依靠这部作品获得了“搞笑诺贝尔文学奖”。这里先放几张书的封面和插图来让大家感受一下老爷子的魔性。
封面
佩里正在实践“工作没做但仍然在用海草跳绳”
书中引用核心思想梳理在这里我梳理一些书中比较重要的想法。这个结构不是书中的结构,而是自己整理后的,如有不妥当的地方,请读过本书的伙伴们指正出来。 有一些想法不是取自正文,而是取自引言中的。1.为什么拖延症让人感觉很不好?这是来自于对完美的追求与对未知的恐惧>> 人类天生就是理性的动物。据说正是理智行事的能力,把我们跟其他动物区分开来,所以似乎我们就应当是极其理智的,每个行为都基于慎重考量,并且通过这样的深思熟虑,把事情做得尽善尽美。人是理智的生物,懂得三思而后行,去做对自己最有利的事情——自打古人描绘出这幅图景以来,它就一直深深扎根在人们的头脑中。那些更偏向于数理分析的社会科学,比如经济学,其理论基础就相当倚重人类是“理性动物”这一概念:哪种行为最有可能放大人们最重要的欲望,他们就会选择去做哪个。这相当怪异,因为许多其他的社会科学都拿出了充分的证据,证明咱们人类压根儿就不是这样的。、>> 正是对理性境界的完美苛求,造成了许多毫无必要的不快乐。我们很多人压根儿就不是这样过日子的——显然,我就不是。按照咱们自己的方式做事,结果往往也挺好,实在犯不着陷入惭愧和绝望并因此抬不起头来。>> 尽管我们喜欢避重就轻,但无所事事的状态更让人难受。芝加哥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赫西等人发现,人们宁可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也不愿傻待着。电梯间的广告、花生瓜子之类的零食、文玩核桃、麻将……这些很多时候都是为了解决无聊而存在的几乎没什么意义的事物。>> 有些人会因为追求“完美”,陷入了难以“完成”的境地。这些时候,“完成”比“完美”更重要。2. 为什么很多拖延者难以摆脱拖延?因为方法是错误的,他们有逃避重要任务的趋势。>> 拖延者们往往采取完全错误的做法。他们尽量少向别人作出许诺,还以为如果自己手头上只有几件事要做,他们就能改掉拖延的毛病,顺顺当当地把事做完。可这完全违背了拖延者的基本天性,也破坏了他最重要的动力源泉。3. 什么是结构化拖延法? 这个解决方案的灵感来自于哪里?>>“结构化拖延”(structured procrastination)的意思是:由于没有做某些事,从而做成了不少别的事。这个概念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结构化拖延法则正是一门关于如何利用这一消极特征、让它为你服务的艺术。>> 结构化拖延法的核心在于抓住了人类渴望及时行乐,对未来充满理想却又害怕无聊的特点。其灵感是来源于以下的生活中的观察:>> 只要某件工作不是某人当时本该做的事,不管工作量多大,他都能够完成。>> 爱拖延的家伙们极少什么都不做,他们的确会做些略微有用的事,比如做做园艺啦,削削铅笔啦,画个重新整理文档的简图以便自己有空时去收拾啦什么的。为何拖延者们愿意做这些呢?因为做了这些,就可以不去做那些更重要的事。而如果他们的待办事项里只剩了“削铅笔”这一件,那么天底下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促使他们拿起削笔刀了。拖延人士完全可以积极有效地处理一些有难度、时效性强的重要任务,只要他们可以借此逃避去做更重要的事。所以总体来说,其思想就是拖延其实不是什么都不做,而只是暂时不做那些超级重要的你想逃避的事情,先去做你想做的次重要或者有意义但是没那么重要的事情,这样保证了你并没有一事无成,产生负疚的心理,陷入负面情绪中。毕竟还是做了很多事情嘛!4. 结构化拖延法的核心是什么?>> 你把自己想要完成的事按重要性列个清单,在脑子里想想也行,或者专门写下来也可以。你甚至可以称之为自己的“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 诀窍就在于,要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选对任务。最理想的备选任务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上并没有);第二,它看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并不是)。幸运的是,这种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读到这里,善于观察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实践结构化拖延法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的。因为你得对自己用上一种“金字塔式传销”的招数,才能保持高效状态。5. 具体实施起来有哪些方法?(1)你需要摒弃完美主义,要意识到烂的开始也是完成的一半>> 对于完美结果的幻想是如何导致拖延的呢?做到完美可不容易(最起码,我猜它是不大容易吧。或许有一天,我也能完美地做出件什么事,到那时候我就能确定了),你得需要时间吧,而且还得做足准备。 可问题是,我们还能做得更好一点吗?这些关于完美主义的幻想,浪费了好多人的时间,也引起情绪上的振荡(2)列出待办事项清单>> 你或许认为,这张清单的目的就是提醒你要做哪些事情。它的确有这个功用,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用途。当日待办事项清单的主要功能是,让爱拖沓的家伙们每做完一件事就可以把它划掉。在某一条事项旁打个钩,或是潇洒地大笔一挥把它删掉,会让我们在心理上轻松一点。这个动作让我们觉得自己是行动派,很能干,不是懒骨头。这让我们有了心理上的动力。>> “改善”是源自日本的一种哲学思想,指的是通过小小的、可执行的步骤,日积月累,取得持续不断的改进。如果你说你正在实行“改善之道”,而不是简单一句“努力让自己少拖沓一点”,这听起来就像你在修炼某种武功心法,多酷啊。(3)放点音乐吧,让音乐给你一些情绪上的鼓励。(4)控制使用电脑的时间,提前有个心理预期。以及善用一些网络工具(例如给邮件贴标签)(5)手边的待办事情可以平摊的桌面上,避免叠放,这样就不会出现叠放后再也没有被打开的情况了。(6)与不拖沓的人合作,让这些人带拖延者飞>> 所以,如果你精心选对了搭档,等到你准备动手做事时,他们八成已经做了不少了(他们没法拒绝立即动手的诱惑)。这未必意味着你做的就会比分内的事情要少。去称赞你的搭档吧,夸他们做得真棒,把这当成你的正经事。你要确保他们知道,你很清楚他们在你拖拖拉拉的时候干了多少活儿。发挥你结构化拖延的本事,去做一大堆相对没那么重要的事情,那也是非拖延人士绝对不会抽时间做的事。去买午饭,放点音乐,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干活儿。(老爷子实在太有才了)>> 理性是绝好的天赋,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它充其量只是内心各种欲望的外包装,也有可能它不过是另一种欲望而已,相对弱小,要与其他欲望竞争。对有些人来说,想要变得理性的愿望极为强烈,占据了主导地位,指挥了他们的大部分行动。我很感谢这种人。他们成就斐然,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合作起来也挺累的),我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事物都要归功于他们。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把精力奉献给善事的人,坚决而理性地投身于犯罪活动可不是美德。6. 拖延者们有什么额外的福利吗?>> 更好的建议是,“切勿把那些在明天到来之前就可能会消失不见的事情在今天就做掉”。但是,如果你是个结构化拖延者,你就不需要这条建议了。你会自动自发地不去做那些事。这就像是额外福利啊。>> 有时候,要是你在动手做事之前等上一会儿,你就会发现合适的做法。7. 如果你不是一个拖延者,但你的搭档是拖延者,你很抓狂怎么办?作者说首先要区分拖延与自大的区别。傲慢自大的拖延者和结构化拖延者分属不同的生物亚种。有些人认为拖延的原因大概是傲慢,但典型的结构化拖延者不是因为傲慢才拖延的。错过了截止日期,绝大多数人都是内疚的。发现自己的拖延行为妨碍了别人的时候,他们都很过意不去。如果是结构化拖延者,请你在适时的时候提醒一下他们需要把握一下事情的进展。但如果你遇到的是傲慢自大的拖延者,就放轻松一点吧,因为对方可能得先解决傲慢自大的问题。当然,如果你是拖延者,遭到了搭档的步步紧逼,十分操心你的一举一动,对你造成了很多的困扰怎么办? 老爷子给出的建议就是,你告诉他:“别老盯着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了、过不了多久,世界都要完蛋了。太阳要爆炸了”。(哈哈哈哈哈,老爷子真的是有个性)一些小感想这本书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其核心思想其实前三章就介绍清楚了,后面的章节显得稍微有点拖沓,所以我们在豆瓣等平台上可以看到这本书的评价并没有很高。但是这本书收到很多人的追捧,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我认为其实老爷子的很多想法不仅仅可以应用于缓解拖延症这个问题上,人生中有太多的时刻都可以用的到,其实讲的是人生智慧。我能想到有这么几点:>> 拖延是时间维度上的事情,并一定等同于低质量的产出。你看这本书的老爷子这么爱拖延的一个人,在学术上的成就还是很厉害的,拖延并没有让他的产出质量受到多大的影响。所以看待事情的时候要独立一点,不要让一些刻板的印象(例如拖延的人产出质量一定差)影响了对一件事情的判断。>> 不要急于自我否定,很多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不要勉强自己活成别人的样子。别人期待的样子就一定是好的吗?别人觉得重要的就一定是最重要的吗?就像文章提到的,大家认为理性就是好的,感性是不好的。高效是好的,拖延就是不好的。这种二分论的想法使很多人都深受烦恼。 这些年无论是媒体还是各类内容平台大肆渲染一种精英文化,例如拥有马甲线人鱼线就是好的、对的、优秀的,有大肚腩就是活该被diss;每天背500个单词就是向上的,每天看漫画就是没有前途的,那如果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位漫画家呢? 不要把自己活成别人的样子,把别人的期待放置成自己的期待,没有达到那个大众标准就失望。>> 但是拖延也得有分寸感,你得知道事情的底线是怎样的,虽然不是按照普世的方法论去完成事情,但是也不能让事情失了控,这样就不好拯救了。>> 社会是要有多样化的,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要求别人都和你是一样的。 如果你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你没有资格要求你周围的小伙伴也都是一样的人,更没有资格去鄙视他们,他们只不过和你不一样而已,这不是对错的差距。 社会有多样化才能进步。包容差异,肯定差异的价值可能世界上很多麻烦都会消失了>> 学会活的大方一点、浪漫一点,可爱一点,你可能不能改变事情的发展,但是你可以决定你面对它的心态。